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有人類的地方就有戰爭。這句話其實是不太準確的,至少在一些資源交流論壇中,氛圍還是相當和諧的。


當我在B站發現有《家有兒女》可看的時候,我如獲至寶一般(別說我火星),童年的開心神劇配合上B站的歡樂彈幕一起食用一定效果極佳。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那麼我想,這次總可以舒舒服服安心看劇了吧,什麼樣的人能夠在《家有兒女》中吵起來呢?


然而第一集就有彈幕提醒:建議關閉彈幕觀看。評論區的亮評也有一半在討論彈幕的問題: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所以連《家有兒女》都躲不過“彈幕戰爭”了嗎?當我完整地把前三季的《家有兒女》看完之後,我意識到這裡哪裡是什麼淨土,簡直是精神家長和精神孩子的大型教育學爭吵現場。


第一集的爭論主題是“第一次見後媽什麼樣的表現才合適”,雙方分別圍繞著“後媽”和“繼女”雙方的角度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討論,還有人拿出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現身說法: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90後又一次地背起了這口鍋: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90後也變老了?


第三集的論題是“沒能融入重組家庭究竟是誰的錯”,一家人開心地圍看著剛洗出來的照片,卻把小雪冷落在一旁,結果小雪把氣都撒在了劉梅身上。


一方認為小雪這樣被冷落生氣情有可原,另一方則認為明明是小雪不願意融入家庭卻還要任性撒氣: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洗床單》這一集,劉星成心捉弄小雨,霸佔著廁所想看小雨尿褲子,卻被小雨尿了自己一床。而彈幕們的關注點從“上廁所到底是應該大號先上還是小號先上”討論到了“小孩子到底能不能分清什麼是刷子”。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正如劉星是本劇最大的亮點一樣,他同樣也是彈幕們爭吵的核心人物:小雪和劉星鬧矛盾,是小雪太高傲,家裡人偏袒小雪;小雨和劉星鬧矛盾,是小雨愛告密,不懂事;劉梅和劉星鬧矛盾,是家長太過法西斯,一點也不知道理解孩子。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所謂“護星黨”的強勢自然引起了其他群體的反感,所以幾乎每一集關於劉星的劇集中彈幕場面都堪比“凡爾登絞肉機”: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即使你抱著看戲的心態,總會有那麼一兩條莫名其妙的彈幕讓你止不住地火往上竄: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其實大家對於劉星的偏袒情有可原,畢竟誰小時候都有被家長誤解的時候。但總有人忽視了劉星被大家誤解的原因,恰恰就是劉星經常會在闖禍之後選擇撒謊來解決問題。



而第三季中關於小雪換演員的爭論更是持續了一整季,同時由於編劇對小雪角色的強行降智打擊,讓小雪終於“跌落神壇”,成為彈幕打擊的重點對象。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其實彈幕吵架最令人費解的一點是,彈幕從來都不是實時交流的工具。在彈幕上吵架就好像你看到有人在名勝古蹟上刻字“到此一遊”,隨後你氣不過在下面也刻上一行“刻到此一遊的都是SB”一樣。


不過《家有兒女》彈幕吵架現象如此嚴重,倒也可以理解,畢竟劇中本來就有著大家都經歷過的劇情衝突。代入感過強,本來就是引起爭論的原因之一。


但是,如果我看個《貓和老鼠》還有人要在彈幕吵架那是真的無法理解了。


有人覺得查克瓊斯版本的《貓和老鼠》畫風有些詭異,堪稱自己的童年陰影,那後來的彈幕就覺得《貓和老鼠》都能成為童年陰影那童年是有多不幸。再後來的彈幕也不忿了,人家陰影管你啥事?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這一集《貓和老鼠》批鬥大會的議題是“傑瑞是不是做的太過分了”: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在一個湯姆可以褲襠劈大樹,老鼠能給貓當伴娘的動畫片裡,我們居然在討論誰更過分這樣一個問題?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湯姆:我覺著害可以


《天上普斯》一集,湯姆因為“抓一隻無辜的老鼠”而不能上天堂,那麼我們就必須在彈幕裡爭論一下“貓捉老鼠到底是不是天經地義”: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炊事班的故事》中討論去山東人到底是不是愛吃大蔥蘸醬: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廣東人和廣西人的口味有啥區別,以及廣西人愛不愛吃福建人?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這倒是讓我想到了那個兩個東北男子爭論誰更瞭解東北大米而大打出手的年度沙雕新聞: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不知道彈幕中劍拔弩張的各位在現實中是不是都是一副儒雅隨和的模樣呢


還可以討論十幾年前十塊錢到底有多值錢: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在《荒野求生》中討論攝像師是不是比貝爺更NB: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這些個生存紀錄片到底是不是道具組提前編排好的?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來自觀眾們的反擊


在BBC的紀錄片中爭論被狼吃掉的小鹿到底可不可憐: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當紀錄片都需要關閉彈幕觀看,那到底還有什麼地方是沒有爭吵的呢?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很多爭端往往只是那麼一條節奏彈幕帶起來的,可能連發那條彈幕的人都不會意識到,自己隨後一句話能在以後的那麼長的時間裡,讓那麼多人爭得臉紅脖子粗。


不關彈幕,你可能會氣死在B站的《家有兒女》中


看著這些莫名其妙的吵架彈幕,總讓人感覺既可笑又無奈。無論你覺得彈幕們吵起來的原因有多麼的離譜,但總會有“願者上鉤”,即使你發現當初那條節奏彈幕早就被舉報清空。


所以我開始反思,那些充斥著“好人一生平安”的網站之所以氛圍如此和諧,只不過是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目標罷了,就像幼兒園的孩子排排坐等著老師發餅乾一樣。


那麼如果像P站這樣的地方也開放了彈幕,會如何呢?


不敢想,不敢想。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