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李文亮,願這個社會多一些“吹哨人”

致敬李文亮,願這個社會多一些“吹哨人”

李文亮醫生去世了,引發了舉國的悲傷與悼念。

訓誡書猶在,“吹哨人”何以安息?

靈潤心語以及千千萬萬的網友一直在反思、在痛惜——

我們不能讓講真話者寒心,不能讓無數個“吹哨人”直到付出生命的代價才得以正名,這樣的教訓一定要記在心裡。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敢於講真話,敢於堅守正義的人存在,如果您也這麼認為,請將此篇轉發給更多的人,讓這個社會多一些“吹哨人”!

1

造謠者大有人在,說真話者卻遭訓誡

2020年的春節,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各類消息鋪天蓋地,一面是全民“戰疫”捷報頻傳,穩定人心;一面是偽科學、疫情謠言反覆翻炒,乘虛而入,是真是假,讓人捉摸不透。

而最讓人感到痛惜的是本該引以重視的李文亮所謂的“謠言”, 2019年12月30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在有150人左右的同學群裡發佈了一條消息,稱中心醫院急診科隔離收治了7名SARS確診病人(隨後更正為冠狀病毒感染),提醒多在武漢醫院工作的同學們小心防範。他的發言被截圖發到群外,在網絡廣泛傳播。

但當天深夜,他就被武漢市衛健委叫去詢問情況,第二天又被醫院監察科約談。2020年1月3日,李文亮又以“傳播謠言”被派出所訓誡。但是事態後來的發展證明,李文亮醫生所說並非謠言。

被訓誡後,李文亮醫生沒有氣餒,繼續在一線工作,恪盡職守,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不在意是否能平反,因為真相最重要。


真相真的很重要,如果我們能早一點重視李文亮醫生所說的話。


如果能夠從那時就開始正視疫情,採取果斷的措施,肺炎疫情不至於失控到如今的地步。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敢說真話的人、正直擔當的人。一個社會發展的如何,其中一個重要方面要看人們有沒有說真話、敢不敢說真話,如果一個社會充斥著滿天的謊言,那麼社會危機也就隨之而來。

我們感謝李文亮醫生,因為他基於專業和善良發出的最早哨音。我們也必須銘記,由於那哨音未能得到及時傳播而讓社會付出的巨大代價,希望這代價能換來真正的反思與進步,這是李醫生用他的職業榮譽與生命踐行的真理。

2

願這個社會多些“吹哨人”

“吹哨人”這個詞起源自英國警察發現有罪案發生時會吹哨子的動作,以引起同僚以及民眾的注意。而從此延伸出來,目前我們所指的“吹哨人”是為使公眾注意到政府或企業的弊端,以採取某種糾正行動的人。

由薛曉路執導,雷佳音、湯唯主演的懸疑犯罪電影《吹哨人》在全國熱映,《吹哨人》講述了一位在澳洲工作的華人職員意外發現非洲的一起地震災害與其公司開發的天然氣技術漏洞有關,而此時他們公司正與我們國內某煤業集團洽談同樣的天然氣開發項目。為了避免悲劇再次發生,在克服重重困難後,他獲取關鍵性證據,並毅然成為“吹哨人”——在政府和企業中發現弊端、揭露真相的人,從而挽救了幾百萬人的性命。

我們必須看到,現實之中,來自民間的舉報人所遭受的不公,可能比影片中的男主人公還糟糕,這勢必影響“吹哨人”的積極性。但願隨著《吹哨人》這部影片的公映,諸如此類的問題能得到重視和解決。

有時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所以,想要當好“吹哨人”往往就會變得很艱難。

我們一方面呼籲這個社會出現更多的“吹哨人”,同時也需要大眾尤其是政府有一雙會辨別的眼睛,當真相出現時,請善待它,而不是懷疑、猜忌或打壓。

我們國內的“吹哨人”體制才剛剛起步,尚不完善,卻也發揮了很大作用,比如“三聚氰胺毒奶粉”等事件的公佈和解決,便離不開“吹哨人”的幕後工作。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吹哨人”, “吹哨人”的存在,是一個社會對真話的渴求,對真相的尊重,而人們深知,我們的所有尊嚴,就來自於真相與真話,以及勇於直面現實。


這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正是無數個敢於奮鬥、敢於奉獻、敢於與病毒做鬥爭的凡人及普通的醫務工作者,讓我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越戰越勇。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為大眾謀福浴血者,不可使其孤軍奮戰。

為自由開路者,不可使其困頓於荊棘。


作者:靈潤心語 “微笑幸福成長”平臺(ID weixiaoxingfu20)主筆,堅持做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的自媒體,敢說敢寫,希望每篇文字都能給你帶來心靈的力量,用溫暖且深度的文字傳遞幸福與美好,原創分享大量科學育兒、親子教育、心智成長類文章。從事品牌策劃/新媒體/文案寫作多年,真誠尋找品牌合作商!轉載/品牌合作/文案寫作請聯繫“靈潤心語”(微信號:xingfuchengzhang5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