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稱口罩生產秒速僅需 0.5 秒

當前口罩企業的產能其實並沒有完全恢復,也存在很多正在加班加點趕工給大家發貨的良心店。

口罩作為一種特殊的醫療耗材,整體的生產和資質認證是比較嚴格的,一些企業進入這個領域並沒有那麼容易,新加的產能尚未體現出效力。

同時各地防疫前線,社會事業部門的消耗也在增加,需要做優先供給。 行業特性導致對於突發的需求劇增應對不足。

工信部稱口罩生產秒速僅需 0.5 秒/只,為什麼還是不夠用?

我們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全球75億人依賴消耗的口罩約一半在這裡生產。 那麼,之前我們一天能產多少口罩呢? 根據官方網站的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口罩行業總產量45.4億隻,2019年我們口罩的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

口罩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工業防護、醫用衛生,民用,如果刨掉工業防護類,供給出口和代工的部分,剩下的產能很難完全滿足14億人的突增需求。

口罩行業的第一次大爆發始於2003,查了衛生醫療耗材集散地長垣當地工商註冊信息,2003年之前口罩廠家並不多,非典之後出現第一輪井噴。 但是過去之後,需求大幅度下降,一大批盲目擴產的企業挺不好的。

工信部稱口罩生產秒速僅需 0.5 秒/只,為什麼還是不夠用?

2009年4月份甲型H1N1流感在美國爆發,隨後肆虐全球,全球口罩的需求猛增,又有一大批工廠投資擴建新的產線。 但是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產能過剩和淘汰的故事又一次上演。 幾家業內比較大的企業這一波都差點沒抗住。

這個生產標準嚴格,但是技術門檻低的領域,一直飽受產能過剩的折磨,大部分口罩企業過得都不怎麼滋潤:口罩這個行業長期都是薄利,代工的利潤更是單薄。 就連這2000多萬隻的日均產量,其實也是一直在努力支撐。

河南和江蘇省地區的口罩代工廠,給世界上知名品牌代工的口罩,每年上億隻的規模,出廠價卻只有幾分錢,每隻連五釐錢的利潤都拿不到。

口罩廠家和整個產業鏈上熔噴布原料商、聚丙烯等化工品製造商處境都差不多。

還有就是生產工序和環氧乙烷滅菌後需要強制解析的問題,這個解析過程需要7到14天,但是如果有解析車間只需24-72小時, 也就是說,大年初一生產出來的口罩很多直到今天才開始銷售。

不過好的消息是,近期的一切都在好轉。 為了給市場提供足夠多的口罩,很多生產企業已經提前復工,之前停用的產線,準備註銷的企業也都已經開動起來,全量生產。

工信部稱口罩生產秒速僅需 0.5 秒/只,為什麼還是不夠用?

一些有餘力的廠家甚至直接公益性的生產捐贈。 熔噴布原料商、聚丙烯等化工品製造企業也在加大生產、控制價格,保證口罩廠商的原材料供應。 肉眼可見的,口罩的供應在穩步的提升。 全產業鏈的國家,爆產能還是最牛逼的。

口罩也一樣,任何行業都一樣,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

口罩、酒精,防護服這類具備突發性,消耗巨大,保護生命價值巨大的低值醫療耗材應該要和糧食、石油一樣,建立一套科學的儲備應急方案,以便於更好的應對突如其來的需求。

一切終將過去,一切都在慢慢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