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鄴小夥一首原創歌曲《共飲一江水》,為抗擊疫情吶喊加油

“江城的燈火 徹夜無寐 負重奔赴一場對壘”“嘿 你好嗎 我在長江尾 盼你平安歸”……從昨晚開始,一首《共飲一江水》在網絡上刷屏了。這首歌由南京市建鄴區委宣傳部聯合八度空間的本土音樂人翁大涵共同創作,歌曲中南京與武漢的“隔空對話”戳中了許多人的心。專門選擇在2月4日立春這天上線,也寓意著“盼春回”的美好祝願。

建鄴小夥一首原創歌曲《共飲一江水》,為抗擊疫情吶喊加油

創作者翁大涵及歌手李思源

說起翁大涵,南京人大多不陌生,《夢都大街》、《莫愁莫愁》都是他的“名片”。去年11月,由建鄴區打造的“八度空間”音樂孵化基地正式啟動,翁大涵任主理人,“八度•青年音樂人扶持計劃”同步官宣,李思源是首批簽約新人之一。


《共飲一江水》是孵化基地啟動後創作的第一首具有社會意義的音樂作品,用翁大涵的話說,“我跟思源情同手足,正如南京跟武漢親如兄弟,這首歌營造的就是南京與武漢隔空對話的感覺。”


2020年農曆春節註定會被銘記,因為疫情的籠罩,城市街巷變得空空蕩蕩,“年三十晚看新聞,武漢的大街小巷都沒了原本的絢爛,我的心裡也變得空落落的。”


翁大涵認為,此刻的江城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力量,為武漢寫首歌的想法在他心裡生了根,沒想到跟建鄴區宣傳部不謀而合。“當時我們就討論,在疫情這麼關鍵的時候,建鄴區、八度空間能不能寫一首歌為武漢加油,這也是目前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什麼樣的音樂最能鼓舞人心?

_

在翁大涵想來,不是華麗的辭藻,也不是炫目的曲調,他想要的是簡單的敘事,是有血有肉的呈現,是發自靈魂的聲音,“比如‘揚起的白鴿背向故鄉,指向不知歸期的交匯’,白鴿象徵著從各地奔赴武漢的醫護人員,每每看到醫療勇士馳援武漢的新聞,我心裡都會被觸動;再比如第二段的‘蘆葦’,作為揚子江畔的建鄴兒女,這是我們常見的物象,它迎風彎曲卻不易折斷,我想把這份無所畏懼送給一線的戰士。”


從除夕開始,翁大涵前後花了6天完成了這首《共飲一江水》。起初,他創作了三版歌詞,最終還是選定了《共飲一江水》,“武漢和南京,都是長江流域的兒女,武漢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大橋牽起了兩座城市的共通點。我希望用最樸實的歌詞,唱出我們對武漢的深情。”


1月31日晚上,翁大涵和歌手李思源連夜錄製了這首歌。因為是特殊時期,其他樂器的錄製都採取了“雲錄製”的方式,樂手們在各自的家中錄好傳來後,他們在建鄴區的“八度空間”進行合成。“希望用歌聲為武漢加油,為南京加油。”


從疫情爆發到武漢“封城”,從江蘇各地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到建鄴區內各高樓打出“武漢加油”的廣告語……翁大涵說,此前他已經準備把自己的“八度空間”音樂孵化基地開到武漢,再複製一個“建鄴模式”,沒想到計劃被疫情中斷。


正因為與武漢的淵源,疫情發生以來,他更加關注武漢的情況。“看到武漢‘封城’特別心疼,《共飲一江水》也是想告訴武漢人,我們是一家人。我在長江尾,盼你平安歸!”

建鄴小夥一首原創歌曲《共飲一江水》,為抗擊疫情吶喊加油


這首歌的曲調朗朗上口,歌詞也得到了眾多網友的共鳴,紛紛留言點贊。


建鄴小夥一首原創歌曲《共飲一江水》,為抗擊疫情吶喊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