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股暴雷再現!東阿阿膠的智商稅收到頭了?

經過去年一年折騰,相信無論東阿阿膠業績怎麼下滑,大家都會見怪不怪。然而這次東阿阿膠直接宣佈虧損,並且是公司1996年上市以來頭一遭,還是頗具震撼力的。

白馬股暴雷再現!東阿阿膠的智商稅收到頭了?

根據2020年1月19日東阿阿膠發佈《2019年度業績預告》,公司淨利潤預虧3.34億元至4.5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6%—122%。同時公司總裁秦玉峰向董事會提出辭職報告,辭職後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白馬股暴雷再現!東阿阿膠的智商稅收到頭了?

對此業內人士早有預期,去年年初公司就已經出現頹勢。當時營收同比大幅下降23.8%,淨利潤同比減少35.5%。一直以來穩步向上的優良企業,突然出現這麼個營收和淨利潤雙降的局面,震驚了很多人。

到了7月份,公司利潤同比下滑75%—79%,消息一出股價立刻崩塌,蒸發三十幾個億。秦玉峰認為公司正面臨十幾年來最困難的時刻,但是混亂正是治理的開始。

沒想到混亂後面是更大的混亂。

截至20號,東阿阿膠股價大跌,跌幅一度近9%。有意思的是東阿阿膠的產品價格仍舊高高在上。電商平臺上,250g東阿阿膠禮盒裝即便售價高達1300元,仍然不乏購買者,這大概就是“藥中茅臺“的真正定位。

但年齡大點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阿膠這玩意實際上並不稀缺,其價格是被人為提上去的。

01

提價是秦玉峰“價值迴歸“的目的之一。

多年以前的阿膠只是一劑“土味補品”。早在2006年秦玉峰上任時,大多數阿膠產品的目標市場還是農村,當時一斤阿膠的價格也不過幾十元。由於農村生產工具換代更新,原材料驢皮開始越來越稀缺,整個行業都是一種萎靡不振的狀態。

秦玉峰為了重塑品牌形象,實施了“價值迴歸“戰略。簡單來說就是提高價格,同時將市場轉回城市。

他的理論是這樣的:“清朝時,阿膠的價格是白銀3.2-4 兩/斤,民國23年北京同濟堂參茸阿膠莊藥目表上所印一斤阿膠16塊大洋。”所以以白銀價格為參考,阿膠的價格也要回歸到五六千元一斤才合理。

白馬股暴雷再現!東阿阿膠的智商稅收到頭了?

提高價格當然不能硬提。東阿阿膠一頭扎進故紙堆尋找靈感。

當時公司正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查閱了大量史料進行包裝。通過梳理與阿膠有關的文獻資料,不但找了一堆名人,比如李時珍,曹植,武則天等為其背書,還發現了三千多個相關醫方,公司把這些典故和醫方寫進宣傳冊和廣告,以佐證阿膠的文化源遠流長以及療效確切,當時在消費者群體中產生過不小的反響。

在這一戰略下,東阿阿膠產品價格就像坐上了直升飛機。從2006年到2018年底,東阿阿膠一共提價18次,阿膠塊零售價從每斤約80元飆升至3000元以上,漲幅接近40倍。

文化營銷帶來的“價值迴歸”推高了股票價格。自2008年11月5日以來,兩年半時間,“東阿阿膠”股價最高漲幅瀕近400%,成為A股市場上有名的“醫藥龍頭”白馬股,利潤驚人。繼2017年淨利潤首次突破20億元后,2018增量又多了將近一個億。

這是東阿阿膠的高光時刻。

02

股價飆升的同時,東阿阿膠的品牌形象開始深入人心,逼格暴增。

如果看過《甄嬛傳》,一定會對劇中東阿阿膠印象深刻。無論皇帝賞賜還是後宮嬪妃贈禮,調養身子,總會提到這味“萬能神藥”,有好事網友統計,一共有不下十處東阿阿膠的植入。不得不說,這波廣告植入的是真划算,名聲大漲不說,皇家御用的高貴形象也深入人心。從此一提起阿膠我就會下意識掂量掂量自己的口袋。

悶聲發大財還好,當知名越來越大,質疑也紛至沓來,之前樹立起來的形象一夜崩塌。

早在2016年,人民日報官博曾經發布過一條關於貧血科普的博文,用一張圖告訴大家阿膠、紅棗等大家印象中的補血神器其實沒有什麼用。於是網友們立刻站成兩隊,在評論裡撕得不可開交:反對者認為這圖這是褻瀆傳統文化,支持者認為沒有科學依據的東西當然算不得數。雖然這波輿情規模較小,但是阿膠的形象還是受到了一定的損害。

質疑聲在2018年到達高潮。當時國家衛計委12320官博發消息討論過節到底需不需要得買阿膠,並呼籲大家透過現象看本質,官博認為阿膠只是“水煮驢皮“,其主要成分膠原蛋白與大豬蹄子無異,這話一出震驚了很多人。

白馬股暴雷再現!東阿阿膠的智商稅收到頭了?


隨後東阿阿膠在微博上輕飄飄地給予回應,但是並未對成分等核心問題進行解釋。之後討論愈演愈烈,甚至連中藥也遭到牽連,眼看事情越來越大,最終12320官博刪博致歉。

如果說之前都是網絡媒體小打小鬧不夠權威,那麼丁香園創始人、生物信息學博士李天天在2019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年會上的話可謂是一記悶拳,他甚至認為雞蛋的價值比阿膠大多了。

重重打臉。

這些年來阿膠一直盛名在外,除了傳統渠道在主打高端外,市場也在肉眼可見的下沉,下沉到到哪?

微商啊。

除了阿膠的補氣養血功效廣為人知,其他諸如滋補、養眼、強身健體的功效也被大肆宣傳,這不正中微商客戶群體的下懷?所以我們看到各種自制阿膠紅棗糕,阿膠片在朋友圈賣得風生水起。

可以說東阿阿膠帶火了市場,但是卻為他人做了嫁衣。

一方面,東阿阿膠高貴的價格讓了很多普通消費群者望而卻步。另一方面,購買便利,服務人性化的微商也贏得了很多消費者的好感。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格是有天花板的,一再漲價,已經跟消費者的心理預期相背離。

再加上市場上補氣養血的產品花樣繁多,即便同樣是阿膠,行業第二大品牌福膠與東阿阿膠的阿膠塊售價相差也近千元,如果是其他不知名小型企業的產品,價格差距就會更大,也難怪消費者翻臉無情了。

03

針對這次虧損出,東阿阿膠給出的原因是渠道庫存持續積壓,公司為了清理渠道庫存,嚴格控制發貨、有意識地壓縮渠道庫存數量,尤其在下半年加大力度清理庫存,對業績產生了不良影響。

整個阿膠行業的庫存問題非常嚴重。一般來說,阿膠的保質期是3到5年,這種耐儲存升值空間大的商品就像茅臺一樣,差價收益巨大。渠道商們很難不囤積居奇等待收割。

再加上東阿阿膠18次提價抬高了渠道商對市場的預期,追漲的人越來越多,每次漲價都能引發渠道商瘋狂囤貨。

所以市場上的東阿阿膠很少能夠按照統一零售價出售。渠道商的做法是:可勁兒賣前些年低價進貨的產品,售價就按照如今的高價稍稍打折,不但自己賺了高額利潤,同時還讓顧客覺得實惠,一舉兩得。

東阿阿膠“漲價、囤貨、再漲價、再囤貨”的模式影響著整個行業——幾乎所有的渠道商手裡都壓了大量的貨。

白馬股暴雷再現!東阿阿膠的智商稅收到頭了?

還有,原材料也成了大問題。

前幾年,在東阿阿膠鉅額利潤推動下,前端養殖環節也利潤飛漲,一時間,全國驢皮價格飆升。2005東阿阿膠尚未實行“價值迴歸”之時,驢皮僅每公斤只要39元,但到了2011年已經悄然攀升至98元,2016年更是達到驚人的500元。

要知道,阿膠市場每年要消耗約400萬張驢皮,這成本何等巨大。雖然價格漲了,但是供不應求的問題越來越嚴重。2015年,我國毛驢存欄量已經銳減到542.1萬頭,到了2017年,更是僅剩267.78萬頭。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滿世界找。據外媒報道,由於中國需求量過於巨大,之前供應驢皮的非洲的尼日爾、布基納法索等國宣佈停止驢皮出口,以保護國內被“過度開發”的驢皮資源。而美國媒體則聲稱美國大量野驢被非法運往墨西哥屠宰,再運送到中國,長此以往,美國野驢將遭遇滅種危機。

許多阿膠廠商開始自己建立養殖基地。但是因為毛驢自身繁殖困難、養殖週期長等問題,自己建立養殖基地想要發揮作用,起碼要三到五年時間。

遠水解不了近渴,價格高、療效成迷,再加上國內國外諸多競品大行其道,,想要走出泥沼,恐怕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也越來越理性。東阿阿膠的神話還能再講,但不見得有會有人再聽了

免責聲明: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