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我們期待一次“雞血”。

有熱度、有人氣、有華彩。

重要的是,人們齊聚一堂,安心無憂地解下口罩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再過10小時,它來了。

一年一度。

第92屆奧斯卡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別以為中國的疫情只有中國遭罪。

10億美元起。

這是《好萊塢報道者》對2020年全球票房損失的估算。

當然,華語電影是重災區,春節檔泡湯,上半年可能停滯,目力可及的是,鏈條的危機,從前端製作、拍攝到終端發行營銷,經營無一倖免。

今天,我們還說奧斯卡,意義何在?

可能是希望

相比起去年的“荒蕪”,今年絕對是奧斯卡的“大年”。

史上首次。

戛納金棕櫚《寄生蟲》和威尼斯金獅《小丑》同時入圍;

史上首次。

《小丑》《1917》《愛爾蘭人》《好萊塢往事》獲得10項及以上奧斯卡提名;

史上首次。

除了《好萊塢往事》(7.3分),餘下奧斯卡最佳電影入圍都豆瓣8分+。

——其中,《小丑》(11項)更超越《黑暗騎士》(8項),成為入圍獎項數史上最多的漫改電影;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這樣的“神仙打架”,也讓Sir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糾結。

幾乎每一個獎,都無法直接作出選擇;

幾乎每一個獎,都有遺憾。

所以。

這是一張關於最終獲勝者的預測名單。

但我們的掌聲,也應該獻給他的對手。

最佳影片

《愛爾蘭人》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選《愛爾蘭人》,是Sir的任性。

根據頒獎禮戰績,目前最佳影片的頭號種子是《1917》。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自“爆冷”拿下金球獎最佳影片後,最重要的奧斯卡風向標——美國製片人工會獎也被納入囊中。

拋開《1917》,第二選擇是《寄生蟲》。

後者是韓國電影首次入圍奧斯卡,也是頒獎季最佳影片獲獎數最多的一部(足足16個,《1917》只有5個)。

Sir冒著99%打臉的風險選擇《愛爾蘭人》,原因無他。

它就像垂暮的老人。

“一切終將逝去”的喟嘆,為戲裡的黑幫殺手弗蘭克·希蘭,為戲外的馬丁·斯科塞斯、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和喬·佩西這群“老傢伙們”,也為銀幕前的我們。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你可能再也看不到這樣的電影了。

冗長而莊重。

傷感而剋制。

孤獨而高貴。

《愛爾蘭人》珍貴正在於這種“後無來者”性。

請記住影片最後一個鏡頭。

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弗蘭克剛跟牧師告解完。

牧師起身要走了。

弗蘭克問:

聖誕節要到了嗎。

神父:

是的。

……

我會一直在這(等你)。

神父點頭。

弗蘭克:

你還可以幫我個忙嗎,不要把門關上 ,我不喜歡那樣,留一條縫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這個動作有兩層含義——

一,不經意地延續了他親手殺死的朋友吉米·霍法的習慣。

二,不經意地道穿一代人宿命的悲劇。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信奉忠義的被忠義背叛;保護家庭的被家庭拋棄;而一輩子追逐權力的人,死亡來臨時也難逃狼狽不堪。

問題是——

這只是一代人的悲劇嗎?

《愛爾蘭人》豈止黑幫輓歌。

最佳導演

薩姆·門德斯《1917》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連續兩部007後,薩姆·門德斯用了四年,再度登堂入室。

以祖父的回憶為藍本,薩姆·門德斯和羅傑·狄金斯攜手打造了一部近年最優秀的戰爭題材電影。

誠然,一鏡到底的沉浸感歸功於攝影師羅傑·狄金斯。

但這一鏡到底背後,令觀眾跟隨著主角呼吸而起伏的節奏,絕對屬於薩姆·門德斯的功勞。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1917》是一次頂級的“技術勝利”。

在薩姆·門德斯的調度下——

那些連貫的瑣碎,都有了生命的儀式感。

長鏡頭不是炫技,是除了長鏡頭,你想不到它還能拍得更好。

好吧,再說點“技術”的。

薩姆·門德斯拿下包括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等10個最佳導演獎。

——最最最重要的導演工會獎也是他的。

從歷史概率看,近71年,導演工會最佳導演有64位捧回奧斯卡。

相信Sir。

薩姆·門德斯不是那個意外。

最佳男主角

華金·菲尼克斯《小丑》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影帝只可能在這兩者產生。

《小丑》的華金·菲尼克斯VS《婚姻故事》的亞當·德賴弗。

前者因瘋狂而迷人,後者因現實而扎心。

但Sir更看好前者。

作為一部角色研究型電影,華金·菲尼克斯贏就贏在,他的演繹賦予了這個角色另一層意義。

他成功打破並重組了“小丑”這個漫改角色。

他賦予小丑冷硬的現實風格。

他說:

小丑不是一個瘋子。

只有命運再殘忍點,你我都是小丑。

這才是“小丑”真正危險的原因。

最佳女主角

蕾妮·齊薇格《朱迪》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浮沉多年的蕾妮·齊薇格終於“殺”回來了。

《朱迪》就是她一個人的史詩。

她用演技挽救了這個乏善可陳的劇本,她說到並做到了:“成功的頂峰並不重要,這個過程更重要,你為此付出的辛苦更重要。”

這個人物很容易演出八卦狗血。

但蕾妮·齊薇格演出了人生暗湧的“漣漪”:

倫敦演唱會的最後,樂隊鋼琴師和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為了給朱迪·嘉蘭(蕾妮·齊薇格 飾)送行,點了個奶油蛋糕。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她看著蛋糕遲遲不動,而是不斷地在轉動蛋糕的碟子,面露難色。

挖了沒有奶油的一小角,咀嚼了好一會才下嚥,彷彿在吃著什麼難以消化的東西……

然後,顫抖著說出一句“好吃”。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這個遲疑的動作背後,揭開原型朱迪·嘉蘭的“原生環境”.

在米高梅為了拍攝《綠野仙蹤》節食吃藥導致藥物依賴,精神抑鬱。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正常”的成功人士。

但對她來說,病因,病症,一個人屢戰屢敗的疫情,才是生命的華彩。

最佳男配角

布拉德·皮特《好萊塢往事》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奧斯卡“憎恨”帥哥,是公開的秘密。

要想拿獎,必須“自殘”。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修·麥康納、傑瑞德·萊託……

太多太多了。

布拉德·皮特試過,不行。

《十二猴子》提名男配輸給凱文·史派西,《本傑明·巴頓奇事》提名男主輸給西恩·潘,《點球成金》又輸給了讓·杜雅爾丹。

實力和運氣,他都差那麼一點點。

所以,在今年最為激烈的這個“死亡之組”,他是最年輕,也是唯一沒被小金人垂青的。

儘管他說“奧斯卡要是你人生唯一的追求,那可就完蛋了”,但Sir以為。

時候到了。

頒獎季進行到目前為止,他非常“爭氣”地拿下了幾乎所有的最佳男配角。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是因為這次真的特別突出嗎?

未必。

但有新意:

將好萊塢黃金時代男星的雄性魅力發揮到極致,面對誘惑坐懷不亂,該出手時絕不手軟。

給他獎,與其說是鼓勵,“敬老”,不如說是情懷釋放。

最佳女配角

勞拉·鄧恩《婚姻故事》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要說大獎裡最沒有懸念的一個,當屬最佳女配角。

勞拉·鄧恩以橫掃之姿拿下了能拿的所有女配角。

光芒四射。

她舉手投足的自信,她機關槍一樣的對白,她剛強優雅中流露的溫柔,分分鐘都像這個評論說的——

姐無敵。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Sir忍不住一次次復讀她這段臺詞:

面對現實吧,好父親的概念大約30年前才出現,在那之前,人們指望父親沉默、缺席、不可靠和自私。我們都可以說我們希望他們與眾不同。他們容易犯錯,我們因此愛他們。但在某種基本層面上,我們接受他們,但人們絕不會接受母親有同樣的感受,無論生理上還是精神上,我們都不接受。因為猶太基督教的基礎,就是瑪麗,耶穌的母親。她完美無缺,她是處女卻生了孩子,堅定不移地支持她的孩子。當他死去時,抱著他的屍體。父親不在場,他甚至他媽都沒操過她。上帝在天堂,上帝是父親,而上帝卻沒有出現,所以你必須完美。

奉俊昊、韓進元《寄生蟲》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挑《寄生蟲》的毛病太容易了。

富人被功能化,窮人被戲劇化。

邏輯讓位於主題渲染。

設計,設計,全是設計。

但Sir卻仍然堅持選它。

原因在於,從今天越加魔幻的現實看,《寄生蟲》,不過是把扳機扣緊的醒世恆言。

“搭地鐵的人有種特別的氣味。”

"過得好的人,更容易成為好人。”

“最好的計劃就是沒有計劃。因為一旦定了計劃,人生就絕對不會按照計劃來。所以做人就得沒有計劃,沒有計劃也就不會出差錯。”

沉睡的社會房間裡,我們紛紛醒來。

看到地板的裂縫、看到錦衣上的血漬、看到將人視為蟲的“分別心”。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齒輪精妙,運轉有序。

每個人物的勾連都緊密相關,故事的發展和轉折層層遞進,甚至還有“奉式反轉”加以點綴。

你說它“雞賊”。

你一不小心,就掉進奉俊昊預設好的陷阱。

最佳改編劇本

塔伊加·維迪提《喬喬的異想世界》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在拿下了英國電影學院獎和美國編劇工會獎兩個重要“風向標”的最佳改編劇本後,《喬喬的異想世界》似乎也勝券在握。

贏在角度的選擇和作者化的改造。

無論克莉絲汀·勒南斯的原著《鎖閉的天空(Caging Skies)》,還是歷史上真正的“希特勒青年團”,都遠比電影營造的更殘酷。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劇本是故意傻白甜化,故意幼齒化?

一個從未見過的希特勒,就能反駁。

他是小男孩喬喬頭腦裡擬人化的“毒瘤”:

敲打觀眾,惡魔的洗腦從娃娃抓起。

最佳攝影

羅傑·狄金斯《1917》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兩個詞。

眾望所歸。

一騎絕塵。

陪跑13年,羅傑·狄金斯憑藉《銀翼殺手2049》在2018年實現零的突破。

但當你以為這就是他的極限時,寶刀未老的他又帶著一鏡到底的《1917》。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全外景+自然光拍攝,無縫連接的長鏡頭,每一個鏡頭的設計,走位,調度和拍攝都經過長時間的排練和調整。

獎不給他天理難容。

最佳剪輯

楊勁莫《寄生蟲》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Sir就說一個細節吧。

《寄生蟲》那段“鳩佔鵲巢”的平行剪輯。

一面,是司機與兒子在家的演練對白。

一面,是司機對社長夫人聲情並茂的表演。

中間穿插著社長夫人回家看見僕人吐血的快切。

快速而精準的鏡頭中,戲劇就這麼露骨地照進現實。

我們熱愛這種戲劇,不是因為它戲劇,是它借戲劇,勾出我們不敢說,也說不出的現實。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最佳視覺效果

《復聯4》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選它,是不得不承認。

10年過去了,流光溢彩,歎為觀止的特效浸淫下。

今天我們說的宇宙已經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宇宙。

是一個龐大、利滾利的人類巨型主題公園。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特效始於電影,高至漫威”。

《復聯4》共2496個特效鏡頭,全片就只有4個鏡頭沒特效。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最佳藝術指導

南茜·黑格、芭芭拉·凌《好萊塢往事》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在奧斯卡風向標美國藝術指導工會獎裡,《寄生蟲》和《好萊塢往事》分別拿下當代類影片和歷史類影片的最佳藝術指導。

前者,主要發生場景樸家大宅和金家民居的設計確實令人驚豔。

但《好萊塢往事》的難度在於,不僅要構築出電影的發展空間,更要還原60—70年代好萊塢的一切。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老頑童昆汀其實是在搭樂高。

既還原,又變型,更藏著戲謔。

好萊塢黃金時代?

人人難忘,一樁社會思潮亂象下的滅門血案。

希爾迪·居茲納多蒂爾《小丑》

一句在原聲帶下的評論:

漢斯·季默用小提琴出來瘋狂多變的小丑,希爾迪則用大提琴出來黑暗底層壓抑的小丑@mileven1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I'm Gonna)Love Me Again”《火箭人》

由電影原型埃爾頓·約翰和主演塔倫·埃格頓的合唱,歌詞旋律均朗朗上口。

更重要的是,這首歌是他與內心奇葩的自己和解的“對話”。

最佳動畫長片

《玩具總動員4》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儘管金球獎“爆冷”輸給了《遺失的環節》,Sir還是堅定不移地選它。

玩具與觀眾一起成長。

這一集,困境還是雞飛狗跳,但胡迪像一個無奈、被催熟的中年人。

身份的取捨,價值順位的調整。

揮之不去,紛至沓來的離別。

最佳動畫短片

《勿忘我》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今年是7年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裡首次沒有CG動畫出現。

這意味著什麼?

迴歸本真。

又是阿茲海默老人的故事?

它選擇了令人驚豔、藝術化的表現形式。

將缺失造成夢。

梵高式抽象派畫風,讓煽情都那麼優雅、體面。

最佳紀錄長片

《為了薩瑪》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泰晤士報給出簡潔卻凌厲的五星足以說明——

“簡單來說,這是一部從未有過的電影。”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Sir之前評過。

它最重要的是,沒有迴避“道德盲區”。

最佳國際電影

《寄生蟲》

一年一度,全球都在等的這場直播終於要來了


今年奧斯卡唯一一個完全不用猜就知道答案的獎。

網絡時代。

有人在豪宅實現全自動操控,有人還在地下室,蹲在馬桶上找信號。

網速也有階層。

最後。

往下拉,所有獎項的完整預測。

不同意見?

Sir在評論區等你打臉。

【最佳影片】

《極速車王》

《愛爾蘭人》

《喬喬的異想世界》

《小丑》

《小婦人》

《婚姻故事》

《1917》

《好萊塢往事》

《寄生蟲》

【最佳導演】

奉俊昊《寄生蟲》

薩姆·門德斯《1917》

託德·菲利普斯《小丑》

馬丁·斯科賽斯《愛爾蘭人》

昆汀·塔倫蒂諾《好萊塢往事》

【最佳男主角】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痛苦與榮耀》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好萊塢往事》

亞當·德賴弗《婚姻故事》

喬納森·普雷西《教宗的承繼》

華金·菲尼克斯《小丑》

【最佳女主角】

辛西婭·埃裡沃《哈麗特》

斯嘉麗·約翰遜《婚姻故事》

西爾莎·羅南《小婦人》

查理茲·塞隆《爆炸新聞》

蕾妮·齊薇格《朱迪》

【最佳男配角】

安東尼·霍普金斯《教宗的承繼》

湯姆·漢克斯《鄰里美好的一天》

阿爾·帕西諾《愛爾蘭人》

喬·佩西《愛爾蘭人》

布拉德·皮特《好萊塢往事》

【最佳女配角】

凱西·貝茨《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

佛羅倫斯·珀《小婦人》

勞拉·鄧恩《婚姻故事》

斯嘉麗·約翰遜《喬喬的異想世界》

瑪格特·羅比《爆炸新聞》

萊恩·約翰遜《利刃出鞘》

諾亞·鮑姆巴赫《婚姻故事》

薩姆·門德斯、克里斯蒂·威爾遜-凱恩斯《1917》

昆汀·塔倫蒂諾《好萊塢往事》

奉俊昊、韓進元《寄生蟲》

【最佳改編劇本】

斯蒂文·澤裡安《愛爾蘭人》

塔伊加·維迪提《喬喬的異想世界》

託德·菲利普斯、斯考特·斯利弗《小丑》

格蕾塔·葛韋格《小婦人》

安東尼·麥卡滕《教宗的承繼》

【最佳攝影】

羅德里格·普列託《愛爾蘭人》

勞倫斯·謝爾《小丑》

賈林·布拉謝科《燈塔》

羅傑·狄金斯《1917》

羅伯特·理查德森《好萊塢往事》

【最佳剪輯】

邁克爾·麥卡斯克、安德魯·巴克蘭《極速車王》

塞爾瑪·斯昆梅克《愛爾蘭人》

湯姆·伊格爾斯《喬喬的異想世界》

傑夫·格羅斯《小丑》

楊勁莫《寄生蟲》

【最佳音效剪輯】

Donald Sylvester《極速車王》

阿蘭·羅伯特·默裡《小丑》

奧利弗·塔爾尼、Rachael Tate《1917》

華利·史帝文《好萊塢往事》

馬修·伍德、大衛·阿克德《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

【最佳音響效果】

嘉裡·瑞德斯托姆、湯姆·約翰遜、馬克·烏拉諾《星際探索》

保羅·馬西、David Giammarco、史蒂文·莫羅《極速車王》

湯姆·歐扎尼奇、迪恩·A·祖潘西奇、Tod Maitland《小丑》

Mark Taylor、斯圖亞特·維爾森《1917》

邁克爾·明克勒、克里斯汀·P·明克勒、馬克·烏拉諾《好萊塢往事》

【最佳視覺效果】

丹·德里伍、拉塞爾·厄爾、Matt Aitken、丹尼爾·薩迪克《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巴勃羅·赫爾曼、萊安德羅·埃斯特貝比科納、斯蒂芬·雷克、內爾森·塞普維達《愛爾蘭人》

羅伯特·萊加託、亞當·瓦德茲、Andrew R. Jones、Elliot Newman《獅子王》

紀堯姆·羅什龍、Greg Butler、多米尼克·多伊《1917》

尼爾·斯坎倫、帕特里克·圖巴赫、羅傑·蓋耶特、多米尼克·多伊《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Kazu Hiro、Anne Morgan、Vivian Baker《爆炸新聞》

尼基·萊德曼、凱·喬治奧《小丑》

Jeremy Woodhead《朱迪》

Paul Gooch、阿因·圖騰、大衛·懷特《沉睡魔咒2》

Naomi Donne、Tristan Versluis、Rebecca Cole《1917》

【最佳服裝設計】

桑迪·鮑威爾、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愛爾蘭人》

瑪耶斯·C·魯貝奧《喬喬的異想世界》

馬克·布里吉斯《小丑》

傑奎琳·杜蘭《小婦人》

艾麗安·飛利浦《好萊塢往事》

【最佳藝術指導】

鮑勃·肖、Regina Graves《愛爾蘭人》

拉·文森特、Nora Sopková《喬喬的異想世界》

丹尼斯·蓋斯納、Lee Sandales《1917》

南茜·黑格、芭芭拉·凌《好萊塢往事》

李河俊、Cho Won Woo《寄生蟲》

希爾迪·居茲納多蒂爾《小丑》

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小婦人》

蘭迪·紐曼《婚姻故事》

託瑪斯·紐曼《1917》

約翰·威廉姆斯《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

“I’m Standing With You”《不可能的事》

“Into The Unknown”《冰雪奇緣2》

“Stand Up”《哈麗特》

“(I'm Gonna)Love Me Again”《火箭人》

“I Can’t Let You Throw Yourself Away”《玩具總動員4》

【最佳動畫長片】

《馴龍高手3》

《我失去了身體》

《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

《遺失的環節》

《玩具總動員4》

【最佳動畫短片】

《女兒》

《發之戀》

《小野貓與鬥牛犬》

《勿忘我》

《妹妹》

【最佳真人短片】

《手足情深》

《足球俱樂部》

《鄰居的窗》

《塞雷婭》

《姐姐》

【最佳紀錄長片】

《美國工廠》

《民主的邊緣》

《為了薩瑪》

《蜂蜜之地》

【最佳紀錄短片】

《正義仍缺席》

《女孩的戰地滑板課》

《放棄求生》

《聖路易斯的超人》

《跑去跳支恰恰舞》

【最佳國際影片】

《寄生蟲》(韓國)

《基督聖體》(波蘭)

《蜂蜜之地》(北馬其頓)

《悲慘世界》(法國)

《痛苦與榮耀》(西班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