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房價上漲只和供求有關嗎?

“房價上漲和供求有關與暴利和炒房無關”。經濟學告訴我們,房價在長時間內持續上漲,暴利和炒房都不是主要原因,甚至根本就與它們無關。從長期看,任何商品的價格高低只與需求和供應兩項因素相關。當需求旺盛時,價格上漲以抑制需求,同時上漲帶來的暴利,又吸引了更多的製造商加入,於是增加了供應,競爭逐步加強,價格慢慢回落,如此週而復始。也就是說,如果要控制房價,只能從抑止需求和增加供應兩個環節著手,除此別無他途。

我認為從長期看,任何商品的價格高低只與需求和供應兩項因素相關,這句話暴露了很多持類似觀點人士的經濟學知識的欠缺,經濟學功底的不紮實。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房價上漲只和供求有關嗎?

房價相對高,供求不對稱是一個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而且,不考慮前提條件地直接應用供求理論分析問題,容易得出不符合實際的結論。現在的經濟學教科書會告訴我們,供給需求分析是經濟學家的看家本領,美國經濟學家、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甚至調侃說:如果將供給與需求教給了鸚鵡,鸚鵡也會成為經濟學家。

在很多時候,供求分析確實是經濟學家的看家本領。但是,提出供求分析框架的新古典經濟學的開創者馬歇爾在1890年推出的劃時代著作《經濟學原理》中警告說,只有那些決定了供給曲線的因素與那些決定了需求曲線的因素相互之間的關聯可以忽略不計的時候,供求分析才是正確的。原因在於:其一,決定房地產的供求曲線的因素並不互相獨立。其實,馬歇爾的分析是建立在信息對稱、完美假設之上的,而現實世界中,信息並不對稱、不完美。所以,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在其代表作之一的《不完美信息市場中的信貸配給》中論證說,供求法則並非絕對適用,並且它也不能被視為競爭性分析的一個前提假設,倒不如說它是價格既沒有甄別作用也沒有激勵作用這樣的潛在假設的一個結果。將這個觀點理論化為一般性結論就是:價格使市場出清是一種特殊的情況,而非市場的一般性質。其實,馬歇爾和斯蒂格利茨的分析都沒有考慮規則不完備或存在缺陷的情況下的情況。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房價上漲只和供求有關嗎?

為什麼中國的房價相對於普通百姓的購買力而言是如此之高?供不應求只是一個直接的原因。就中國當前的情況而言,房地產業的上游,尚未真正市場化,譬如商品房用地供應,儘管採用了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實際上是“出租”)方式,但是,政府壟斷了土地的供應,扮演了兩種角色——既是裁判員,也是運動員;在房地產金融方面,目前房地產商的主要融資渠道是銀行,以至於有的學者說中國不存在房地產金融。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的存在,導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畸形化,房地產業不是一個純粹的產業,而是附加了很多內涵的特殊產業。所以,房價的形成,並非簡單的依據市場供求力量博弈而成。

中國房價的相對高昂,原因很複雜:

其一、就一般情況而言,作為不完全競爭且存在交易費用的房地產市場而言,本身就不會實現市場的均衡,不會使每個人都有房子可住。所以,出現一定程度的房價高到百姓買不起的現象,在理論上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其二、中國當前的房地產價格相對於百姓的購買力而言很高,在百姓購買力不足且沒有多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房價不降反升,為什麼?以前,城裡百姓的房子都由單位或國家供應,開發商建造的住宅,通過關係,由集體或團體購買,百姓不用出錢,單位雖然出錢,但無主的東西,不必珍惜。雖然一棟房子造價可能為100萬元,但某些人可以出200萬元的價錢,從開發商分得一分好處費,“利人利己”,虧了國家是不做計算的。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房價上漲只和供求有關嗎?

當前,改革的衝擊,將購房集團衝擊得七零八落,但表面上搞貨幣化分房、暗地裡搞集團購房實行實物分配的現象依然存在,加上一些“先富起來的”生力軍,高價購房市場還在,另外,已經賺足了的房地產商也不在乎等待,即使過了三五年,按照現在的定價,房子還是有高利潤可賺;對那些一般單位的普通老百姓而言,被推向市場,買房時面臨的市場早已經蛻變成壟斷市場,賣方市場,也就是說,賣方力量強於買方,賣方擁有更大程度的決定權,即使在市場上討價還價,但由於百姓所掌握的知識和信息有限,無法確定自己應該出的價格或價格區間,成了簡單的價格接受者;由於住房金融的發展,可以分期付款,一部分消費者也承擔得起標價數十萬元的房子;最苦的則屬於那些連首付款都拿不出來的百姓了,而且,這個階層的人數比例相當大。

其三,在中國,房地產開發一般程序,先是購買土地,然後用土地向銀行進行抵押貸款,建築商帶資進入工地建設,當住宅商品房達到預售標準後,開始向房屋購買者進行預售並辦理按揭貸款,房地產開發商依靠銀行給購買者按揭貸款,開始套現。其中,影響房地產利潤的重要因素是土地受讓成本(在多數情況下,它不是一級市場上的土地價格,而是經過多重轉手之後的土地價格),但土地受讓成本究竟是多少,仍然是一個黑洞。開發商只要能拿到土地,能立項,能編制一個天花亂墜的可行性報告,外加一定的關係保證,就可以拿到資金。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房價上漲只和供求有關嗎?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大部分房地產開發商自有資金不足,大部分靠銀行貸款週轉,融資渠道單一,房地產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是72%,最高達94%。如果運作得好的話,房地產企業的盈利率就非常高。目前,這種盈利可以達到50%至100%,甚至更高。這也是外行、外來人、外來資金搞房地產的“三外”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