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明星跟科研工作者,不同行何必強行同框

最近,網上瘋傳李蘭娟院士一段真假未知的“發言

”,引發了人們對娛樂圈明星狂風暴雨的批判。


娛樂圈明星跟科研工作者,不同行何必強行同框

這段話目前沒有得到李蘭娟本人的印證,但她目前忙著跟病毒作戰,理論上不太可能突然發出這麼一段莫名其妙的拉仇恨言論,所以多半是假的。

其實每到國家出現一些重大事情,某個行業身先士卒衝殺在第一線的時候,人們一定會為這個行業唱各種讚歌,但與此同時,有另一群人必然會被拖出來當反面教材,用來對比前一群人的偉大。

作為反面教材的人群,通常是娛樂圈明星,以及某一部分有明星屬性的企業家。

說白了,就是有錢又有名的人,他們永遠都會在特定時期,成為某個人群的背景板。無論何時何地,仇富都是人們最容易點燃的情緒點,畢竟我們國家階級割裂太厲害,金字塔的社會結構,讓底層人民充滿了戾氣跟不忿,隨時準備對著上面的人宣洩。

比如有人會在網上憤憤不平的質問:

國家給娛樂圈投了那麼多錢,請問娛樂圈給國家做了多少貢獻包括扶貧等?

娛樂圈明星跟科研工作者,不同行何必強行同框

現實國家並沒有向娛樂圈投什麼錢,或者說沒有投入大家想象那麼多錢,娛樂圈是一個私營企業,它的運作完全是市場行為,包括明星的天價片酬,以及各種亂象都是民間行為,請不要把這口鍋放在國家身上。

而科學家是國家出資培養的,包括科學家的工資、科研經費、成果獎勵,以及所有福利待遇等。他們的收益不如明星,主要是因為這個行業是徹底的結果論,如果沒有符合獎勵規定的成就出現,科學家只能拿死工資,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

所以這兩者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即使將娛樂圈徹底消滅,那些資本也不會全部轉換成科學家收入,因為目前沒有讓民營資本進入科學界的渠道。假如開放這個渠道,那樣也未必出現很多人臆想的結局,比如科學家個個高富帥,國內科技一飛沖天,兩三年就能秒了三體人稱霸宇宙。

相反,一旦讓民營資本進入科學領域,只會迅速將這個領域弄成跟娛樂圈一樣的汙水潭,大量民科騙子會湧入其中,用各種方式圈錢騙經費,而真正有科學追求的人,會因為拒絕融入行業亂象而被排擠,就像現在娛樂圈的老戲骨一樣,他們對藝術或者科學的追求,會在資本逐利的醜惡嘴臉下顯得形單影隻,最後邊緣化。

所以娛樂圈現在的亂象,應該交給市場自己調控,行業亂象跟高片酬等,這都是市場可以自行解決的BUG。娛樂產業聚攏大量資本,也同樣產生了鉅額的稅收,這些稅收有一部分就進入了科研領域,所以兩者其實是有供養關係的。而科學領域本身是高智商精英的聚集地,他們所貢獻的成果,根本不能用貨幣去簡單衡量,而國家給予他們的經濟回饋,也會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提高的。


娛樂圈明星跟科研工作者,不同行何必強行同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