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英》辱華,ACG的淪落,“爽漫”的輝煌快要結束了

 

《我英》辱華,ACG的淪落,“爽漫”的輝煌快要結束了

  這幾天無論是ACG圈還是飯圈都鬧得沸沸揚揚的一個話題就是《我的英雄學院》辱華,作者可以說已經是激起了眾怒,除了少數無腦洗地的媽媽粉,幾乎所有粉絲,無論是真粉還是黑粉都一致對外,成功將這部作品趕出了中國,這件事終將慢慢平息。但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在意過,從什麼時候開始,ACG圈和飯圈變得幾乎分不開,又是從什麼時候起,動漫作品中再也讀不出作者的思索與探求,而變成了<strong>商業化的圈錢工具。

  拿我英來說,他最大的問題是辱華,但是除了這點以外,作品本身又真的是一部合格的佳作嗎?除了前幾季打鬥場面可圈可點,看完這部作品又能記住什麼呢?人物全都是在熱血漫的經典人設上做修改,可謂什麼火就借鑑什麼元素,整篇作品完全就是在<strong>拼湊,什麼博人眼球就用什麼情節,對於一個熱血漫看得比較多的老粉絲來說真的是覺得在褻瀆以往的作品,但是這部作品就是火了,就好像當年風靡高中的<strong>爽文一樣,看著就是爽,管他有沒有情節,合不合理,這種利用熱血,利用情懷來賺錢的作品,我更希望大家也給它打上<strong>“爽漫”

的標籤,以警醒後來的讀者。

  差不多十年前我入坑ACG的作品是《魯路修》,當時除了震驚於作品世界觀的設定與精彩的人設,更重要的是讓還很年輕的我第一次有了思考生命的意識,CODE與GEASS的矛盾螺旋形成的對生與死、權力與榮耀的探尋,都衝擊了我的認知。

《我英》辱華,ACG的淪落,“爽漫”的輝煌快要結束了


  後來逐漸看了一些優秀的作品,比如《空之境界》,至今仍時常反覆觀看,每一次都有新的認識,以至於自己的人生觀都多多少少受到了影響,<strong>我始終認為評判一部作品是否合格的最重要的指標是:看完後是否能讓你有所思考,而不是觀看的時候你有多滿足,那終究是暫時的,就像毒品可以麻醉人一分鐘,一個小時,卻不能讓你一直活在夢中。

《我英》辱華,ACG的淪落,“爽漫”的輝煌快要結束了


  隨著作品商業化的加速,我對新番越來越難以提起興趣,最近強打精神去看了很火的鬼滅之刃,也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作品完全就是在為了發展情節而發展情節,一開始親人被殺、到遇到恩人、再到拜入師門成為驅鬼人,橋段太過俗套,但是橋段俗套並不是錯,老段子也可以有著自己的思考,但作者對鬼與驅鬼人矛盾的刻畫,太過單調,他們之間不應該只是的仇恨與救贖,作品中生殺所涉及的思考遠沒有我曾經看到的作品講的深刻,比如《大劍》也是在講人與妖的屠戮,但是縱使將近十年過去,當年看的動畫仍歷歷在目,(不是因為畫面血腥),人和妖的界限究竟在哪,正與邪又孰對孰錯?克蕾雅斬殺昔日的戰友時,她又是懷著怎樣的感情呢?

  有人說時代變了,現在人不喜歡那些晦澀作品,看著累,致鬱,說的沒錯,現在是個快節奏的年代,短視頻行業的興盛讓大家更傾向於快餐文化,社交媒體軟件的便捷回覆功能讓大家說話的時候越來越懶得思考,軟件自動收集用戶數據,讓你的喜好完全的暴露在開發人員眼中,這些是事實,但是也讓人悲傷。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發自內心的熱愛二次元這個圈子,去發掘優秀作品,而不是像追星一樣去看待一部作品,<strong>流行不一定是經典,經典總是很難流行

,但是希望以後會慢慢的有所改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