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廳就用地保障、礦政管理等明確了多項應急措施

陝西廳就用地保障、礦政管理等明確了多項應急措施

非常時期有“非常之法”。為應對疫情,多地自然資源部門創新推出特殊政策,全力做好保障服務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2月8日,為切實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的自然資源服務保障工作,陝西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重點項目用地保障相關工作的緊急通知》,明確5項舉措。此前,陝西廳還出臺了3項礦政管理應急措施。具體如下:

01 因防控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建設相應的醫療衛生設施等需要緊急用地的,可依法先行使用。

項目用地前,可以適當方式告知和徵詢土地權屬人意見,並按規定給予補償。疫情結束後,需要永久用地的,要積極配合項目單位完善用地手續;屬於臨時用地的,要督促有關單位恢復原狀並及時歸還,同時向省廳報備。各地要依法依規做好應急疫情防控項目用地保障和跟蹤監管,嚴禁違規搭車。

02 對市縣上報的重點項目用地,開通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做到即受即審。

對各市縣上報的應急疫情防控、基礎設施、脫貧(移民)攻堅、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點項目用地,開通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即受即審。在計劃執行上優先保障重點項目,特別是省上明確的需近期開工建設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能源、水利等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用地。疫情防控期間,全面實行用地審批網上申報、網上審批,所有項目用地預審和用地審批報件由市局通過網上申報系統申報,待疫情結束後,另行通知補交紙質報件材料。

03 簡化程序,合併項目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審,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審同步申報。

簡化程序,合併項目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審,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審同步申報。優化報國家審批單獨選址項目用地審查報批流程,將原按批次上報省政府審核,待省政府覆函省廳同意後再上報國家審批的程序,優化為不再按批次報省政府審核、覆函,成熟一個上報一個,同步上報審核請示和代省政府擬訂的向國務院申報用地的請示文件。

04 每兩週各市局要書面向省廳報告重點項目用地審查報批工作進展情況,會商研究解決突出問題。

各地在疫情防控期間成立了用地審查報批工作專班,提前介入,跟蹤督辦用地審查報批工作進度,有效縮短市級審查時限。每兩週各市局要書面向省廳報告重點項目用地審查報批工作進展情況,會商研究解決突出問題。省廳將通過電話、傳真、微信、視頻會議等方式加大對各地項目用地審查報批工作的督辦力度。

05 強化對市縣用地組件上報工作的督查督辦,對影響工作進度、無理由遲滯上報的,將及時進行通報或約談。

各市局提高政治站位,認真履職盡責,夯實工作責任。按照節約集約用地要求,科學合理安排應急疫情防控項目選址,儘量使用存量建設用地,少佔或不佔耕地。進一步明確市縣在用地審查報批中的職責和權限,切實提高用地報件質量,降低補正率和退件率,有效提高用地審批效率。強化對市縣用地組件上報工作的督查督辦,對影響工作進度、無理由遲滯上報的,將及時進行通報或約談。

據介紹,此前,陝西廳出臺礦政管理三項應急措施,適當延續疫情防控期間勘查許可證和採礦許可證有效期限。

06 可適當延續行政許可有效期限。

在當前疫情防控期間,凡持有省級頒發的勘查許可證和採礦許可證,且自2020年2月1日後到期的,礦業權人可通過電話或郵件的方式向市、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簡要報告,在按要求報告後其有效期限自動延續至疫情防控解除後3個月。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幫助礦山生產企業早日復工復產,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07 疫情解除後許可審疫情防控解除後,市、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及時通知相關礦業權人儘快申請辦理延續登記手續。

疫情防控解除後,市、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及時通知相關礦業權人儘快申請辦理延續登記手續。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優化辦事流程,幫助礦業權人完善相關申請資料。省廳有關處室、事業單位加快網上審批,提高辦事效率。特別是釋放優勢產能、保障能源供應方面,對已取得項目核准、環評等手續申請辦證或劃定礦區範圍的煤礦企業,開設了綠色通道,特事特辦,最大限度地減輕疫情影響。

08 加強礦政服務值班值守。

疫情防控期間,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高政治站位,增強主動服務意識,加強礦政服務值班值守,引導企業、群眾查詢陝西政務服務網,並加強線下指導,及時解答企業和群眾提出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企業提早做好疫情防控解除後申報資料的準備工作。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超前謀劃疫情結束後礦政審批工作,及時向社會公佈主辦業務處(科)室的聯繫方式和電子郵件地址,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政策解答和疫情解除後的審批服務。對因疫情防控導致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後延,有可能造成“扎堆”申請、證照超期等情況,各單位提前準備、制定預案,確保審批服務有序、正常運行。

陕西厅就用地保障、矿政管理等明确了多项应急措施

供 稿:陝西省自然資源廳

編 輯: 陳 雨

審 核: 程秀娟

核 定: 湯小俊

自然資源報 自然都需要

《中國自然資源報》 (含智能手機原版閱讀)請直接在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1-22。

訂閱《自然資源通訊》《中國土地》《中國不動產》雜誌請直接匯款到報社,並將訂閱回執連同匯款憑證複印件傳真或發至郵箱 。

傳真:010-68047681

郵箱:[email protected]

不明事宜請與報刊經營部聯繫

聯繫電話:010-68047627 010-68047643 010-68019465

·END·

陕西厅就用地保障、矿政管理等明确了多项应急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