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2018年,格力電器以21.9%的全球市場佔有率位列家用空調行業第一;

據產業在線數據,格力家用空調產銷量自1995年起連續24年位居中國空調行業第一,自2005年起連續 14 年領跑全球;

目前,格力空調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1993年至今,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年均25.78%的增速,淨利潤28.61%的增速。能有如此高速增長,並且還能維持這麼長的時間,這是很罕見的。

截止今年第三季度,格力坐擁1362億的貨幣資金;

1

1985年,珠海市政府決定開發北嶺工業區這塊荒地,併成立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總公司);

冼文任總公司的委書記、總經理;

在1994年1月-1995年5月,冼文還任格力集團公司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冼文後來因為翫忽職守、濫用職權、挪用公款等,2012年被判無期徒刑。不過冼文1995年就沒在格力了;

1985年,總公司與香港超藝科技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冠雄塑膠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後來一步步演變為格力電器。

1987年,總公司成立珠海經濟特區冷氣工程有限公司;冷氣工程有限公司在1989年改名為珠海海利空調器廠,後又進一步改名珠海格力空調器廠;

1988年,冠雄塑膠正式投產,但業績不好,處於虧損狀態;

直到1988年5月,總公司聘朱江洪擔任冠雄塑膠總經理;朱江洪以提高產品質量為重點,業務漸漸轉好;

1990年,冠雄塑膠利潤達到400萬,進入了省級先進企業行列;在這一年,冠雄塑膠公司的分廠更名為“格力電器廠”;也是在1990年,董明珠加入格力;

1991年,冠雄塑膠和海利空調器廠合併,成立格力集團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格力對質量要求非常嚴格,為了保證零部件質量,格力建立零部件篩選分廠,對每一個零配件都要質量“過濾”。

格力還成立“質量憲兵隊”,由董事長朱江洪親自擔任憲兵隊隊長。

朱江洪:“要讓消費者覺得買格力的產品就是買放心、買舒心。交到消費者手裡的產品一定是百分之百放心的產品,我們絕不能把消費者當實驗品!”

所以說格力能夠在空調市場勝出,不是沒有原因的!

冠雄塑膠當時用的商標是“海樂”,意思是珠海快樂,朱江洪看到英文裡快樂單詞glee(快樂),翻譯成“格力”,而且還有格外有力的意思,於是“海樂”就成了“珠海格力”;

後來GLEE進一步改進為GREE,近視“Great(偉大)”和“Green(綠色)”,於是就有了今天“格力(GREE)”的商標;

格力電器成立,一開始也沒什麼名氣,於是全體員工擺攤銷售公司的電扇產品;

當格力拿到電視機訂單後,為了節約成本,包裝機殼布袋捨不得外面購買,於是買來布,發動員工下班後回家加工布袋,然後第二天交到公司;

發貨時由於缺少搬運工,於是管理人員當搬運工;

搬運時,女生打包,男生搬運;

刮颱風時,用公司唯一的一臺5噸悶罐貨車接送員工;

而朱江洪也自己騎自行車上班。

不過現如今格力走出來了,董明珠還說格力員工一人一套房,成為業內非常羨慕的對象。

1991年11月,格力集團、格力空調器廠、珠海華聲集團合資成立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我們現在買到的格力電器股票。

格力建立時,當時的春蘭、華寶和美的空調是市場的主流;

格力要想擠佔一席之地,首先產品的技術要過硬;所以朱江洪重點抓空調質量;

格力電器的成功一方面有本身質量好的原因,另外一方面與董明珠有很大關係;

董明珠是1990年加入格力的;在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佔整個公司的1/8,這是很誇張的業績。

隨後,董明珠被調往南京,並簽下了一張200萬元的空調單子,一年內,個人銷售額上升至3650萬元。不得不說,董明珠的銷售能力確實很厲害;1994 年底,董明珠升任經營部長一職。

試想,如果格力的空調質量很好,但是銷售業績不好,那麼產品就有可能漸漸被邊緣化。

其次,銷售業績好,才會有更多的現金流入公司,從而增大研發投入,進一步保證產品的質量。反之,如果業績不好,那麼最終產品的質量也無法保證。因此質量和業績都很重要。

最終形成朱江洪抓研發,抓質量,董明珠抓業績;

董明珠是一個非常強勢的人,長期以來,不少人認為朱江洪只是傀儡,董明珠才是格力的實際掌權者。

不過也正是董明珠的強勢,長期以來格力空調市場佔有率第一,產品質量評價第一,售後服務質量第一。

我想朱江洪也不會因為董明珠的強勢而開掉董明珠,因為格力要業績。

1996年,格力電器IPO;這一年,董明珠宣佈拿出1億元利潤的2%按銷售額比例補貼給每個經銷商,促使該年格力銷售增長17% ,首次超過春蘭。

1999年,格力投入百萬元鉅獎推行“零缺陷”工程。

美國一家企業訂購了4萬臺的格力空調,結果發現有問題的只有4臺,也就是萬分之一的維修率!

憑著堅實的質量保證,格力破天荒提出“整機六年免費包修”,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

一年夏天,重慶遇到50年一遇的高溫天氣,導致許多品牌空調紛紛“罷工”,但“沙漠空調”格力空調卻依然正常運轉。可見格力空調質量確實不錯;

2001年底,朱江洪帶領公司技術團隊到日本考察,朱江洪提出,只要日方願意提供變頻多聯空調技術,格力願意在合作方式、市場資源分配等方面滿足日方的要求,懇請與日本企業合作。日本企業表示“以後再說”,但實際“連散件也不賣”。

日本企業往往這樣,例如在中外汽車合資上,日本車企往往是隻賣汽車不賣技術,日本對自身的技術保密是非常嚴格的。

朱江洪回國後,立即組織技術攻關小組,一年之後,格力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變頻一拖多空調機組。

5年過後,先後有3家日本企業來到格力考察,並懇請併購合作,朱江洪“拒絕”。

而且為了保持技術優勢,格力電器建了220多個專業實驗室,無論數量、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在90年代,國內大部分空調都可以在日本找到原型,很簡單,引進技術比自己研發要容易得多。只有格力不斷的推出自己的新產品;並且朱江洪反對多元化擴張,就是告訴市場“我們就是專業做空調的”;

2012年,董明珠被任命為格力集團董事長,而朱江洪退休。

目前,格力電器擁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營家用空調、中央空調、空氣能熱水器、手機、生活電器、冰箱等產品。

2018年,格力電器有近9萬名員工,其中有近1.2萬名研發人員和3萬多名技術工人。格力電器以 21.9%的全球市場佔有率位列家用空調領域榜首;

據產業在線數據,格力家用空調產銷量自1995年起連續24年位居中國空調行業第一,自2005年起連續 14 年領跑全球;


2


格力在國內外建有14個生產基地,家用空調年產能達到6200萬臺套、商用空調年產能達到700萬臺套。

而根據奧維雲網預計,2018年,國內空調總零售量為5313萬套。對比起來,格力的空調產能是非常強大的。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在格力的子公司當中,很多子公司營業收入超過該子公司的總資產,表現非常強大;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格力電器(重慶)有限公司2018年的營業收入居然是該公司總資產的2.35倍,總資產淨利率高達19.54%,淨資產收益率居然高達44.78%。而貴州茅臺2018年的淨資產收益率也就34.46%。

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重慶、合肥和鄭州生產基地規模非常大,這幾個基地的營收都超過百億,淨利潤超過10億;

格力電器(合肥)有限公司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格力電器(合肥)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是格力電器全資子公司。坐落於合肥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總投資約44億元,佔地面積約1600畝,現有員工近萬人。

2008年12月9日合肥格力正式投產。

2017年,公司完成1011.08萬/臺套空調生產,實現產值165.13億元,納稅8.08億元。

格力電器(重慶)有限公司

格力電器(重慶)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7月,位於重慶市高新區二郎科技新城,是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獨資興建的子公司。

公司已形成10條分體式空調生產線,並建設有國內領先的實驗室26個,年產空調400多萬臺,產品涉及普通定頻及直流變頻34個系列,137個品種,全部為高效節能產品,產品銷往西部及華中的大部分地區。


格力電器(鄭州)有限公司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2011年11月18日,鄭州格力成功試生產,第一臺空調順利下線。

2016年生產空調365萬套,產值60億元。


3


格力電器掌控了從上游壓縮機、電機等零部件研發生產到下游廢棄產品回收利用的全產業鏈。

格力電器產業覆蓋空調、生活電器、高端裝備、通信設備等四大領域;

空調包括: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冷凍冷藏設備、核電空調、軌道交通空調、光伏空調等;

高端裝備包括:智能裝備、數控機床、精密模具、機器人、精密鑄造設備等;

生活電器包括:廚房電器、健康家電、環境家電、洗衣機、冰箱等;

通信設備領域包括:物聯網設備、手機、芯片、大數據等。不過格力手機說了很多年,目前還並不流行;

格力主要的業務還是在空調,2018年格力的營業收入為1981.23億元,其中空調業務的收入為1556.82億元,佔比78.58%。

2018年,格力電器以 21.9%的全球市場佔有率位列家用空調領域榜首;

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2018 年空調市場TOP3品牌的零售額市場份額為73.6%,TOP5品牌的零售額市場份額為83.8%。

可見空調產業集中度是非常高的,可謂是寡頭市場,而寡頭中的龍頭就是格力電器;

奧維雲網預計,2018年,國內空調總零售量為5313萬套,總零售額為1860億元。而格力電器2018年的空調業務收入為1556.82億元,與國內行業空調總零售額之比為83.7%,這一比值非常誇張。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在線下零售市場,格力零售量佔比是最大的,其次是美的、海爾、海信和奧克斯;2018年,格力的線下空調零售量佔比33.12%,另外,格力、美的、海爾、海信和奧克斯這五家線下零售量佔比合計78.27%,所以空調行業的集中度是非常高的。

此外,格力的品牌均價明顯高於美的、海爾、海信和奧克斯;一方面格力品牌優勢更強,另外一方面,格力空調的質量確實也好,不然怎麼稱作“沙漠空調”?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在電商市場,零售量排名前三的是奧克斯、美的和格力,其中奧克斯電商零售量佔比28.57%,美的零售量佔比22.49%,其次才是格力,格力零售量佔比17%。因此在電商業務上,格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綜合來看,老大還是格力;

格力的產品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空調領域已累計為全球超過4億用戶服務。

2018年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為1981.23億元;

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2018 年家電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為 1.49 萬億,格力電器營業收入與家電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12.8%;

2018年家電行業利潤為 1225.5億元,而格力電器的淨利潤為262億元,格力電器的淨利潤與家電行業的利潤之比為21.4%,非常強大;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2018年格力空調業務的營業收入為1556.82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78.58%,這也是朱江洪當初說的專業做空調,反對多元化經營。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在家電製造方面,其中原材料成本為955.11億元,佔家電製造成本的87.23%,這是公司的主要成本。

公司空調業務的毛利率為36.48%,總體處於相當高的水平;

在做空調的主要上市公司當中,重點的公司有格力、美的和青島海爾,那麼接下來我們對比這三家的情況怎樣。

如果對同行美的集團和青島海爾進行比較,發現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增長是非常快的。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從1993年到2018年,格力電器營業收入的年均增速是25.78%,而青島海爾為23.56%,格力電器營業收入年均增速比青島海爾多2.22個百分點,這兩個百分點看起來不起眼,但是時間長了,就會拉出非常大的差距。

例如在1993年,青島海爾的營業收入為9.26億元,比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6.47億元還要高。可正是這兩個多百分點的差距,到2018年,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高達2000億,而青島海爾為1833億元。

青島海爾和格力電器的利潤差距更大,格力電器從1993年到2018年的淨利潤年均增速為28.61%,這是非常高的水平,而青島海爾年均增速為19%,差距高達9.61個百分點。

在1993年,青島海爾的淨利潤為0.96億元,比格力電電器高。到2018年,格力電器的淨利潤高達262億元,而青島海爾僅為74.4億元。格力電器的淨利潤是青島海爾的3.5倍。

所以格力電器的業績總體比青島海爾強得多;

至於美的集團,美的集團的營業收入年均增速不及格力電器,但是美的集團的淨利潤增速非常快,這也與美的集團的併購有關。這不,接下來小天鵝又要和美的合併。

在2018年,美的集團的營業收入比格力電器還要高,但是格力電器的淨利潤為262億元,而美的集團僅為202.3億元。

考察營業淨利潤,2018年格力電器營業淨利率為13.1%,美的集團為7.75%,青島海爾為4.06%,格力電器的營業淨利率是最高的。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格力空調的品牌平均價格比其他空調的明顯要高,所以格力的利潤率更高些也容易理解。

智能裝備


除了造空調,格力也進行智能裝備製造;

2018年,格力電器的智能裝備業務營業收入為31.09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率為1.57%,不多;主要是這塊業務的起步相對較為,不過成長速度很快。

目前,公司已設有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珠海格力機器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數控機床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六家專業化智能裝備公司;

產品覆蓋伺服機械手、工業機器人、智能倉儲裝備、智能檢測、換熱器專用機床設備、無人自動化生產線體、數控機床等十多個領域,超百種規格產品。

目前,公司機器人全套核心部件(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運動控制器、減速機)已完全實現自主研發、生產。

公司已開發6大系列52個型號機器人,可全面滿足各行業工業機器人需求。

截止2018年底,智能裝備累計申請專利1886項,已授權393項;僅2018年申請專利1020項,已授權157項。

其實只要實力在,肯砸錢,技術進步就可以很快。別忘了,格力有上千億的貨幣資金,有1.2萬名研發人員。資金多,人才也不缺;


研發


格力電器具有全球最大的空調研發中心,截止2018年,格力電器公司擁有4個國家級研發中心,14 個研究院,900 多個實驗室,近 1.2 萬名研發人員。

研發經費“按需投入、不設上限”,這是董明珠經常說的,研發不設上限;

說白了就是隻要有想法,“投”!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2018年,格力電器的研發投入高達118.08億元,佔營業收入的3.67%;處於較高水平;

例如對於發達國家,每年投入的R&D與GDP之比大概也就是在2%到3%之間,格力電器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接近4%,儘管不是很突出,但也算是較高的水平。

截止2018年,格力電器公司累計申請專利4.9萬項,2018年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1834項,全國排名第六,連續三年成為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授權量雙進前十的唯一一家家電企業。

公司目前擁有24項“國際領先”核心技術。

另外,董明珠說哪怕投資500億,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

2018年8月14日,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 10 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4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從公司的業績表現上看,除了2015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有所下滑外,其他年份大多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接下來我們來看格力電器歷史成長數據;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格力電器成長速度是非常快的,例如公司從1993年到2018年,淨資產年均增速高達28%,淨利潤年均增速高達28.61%。

到2012年,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這時候的格力電器體量已經非常大,但是公司居然還能維持非常高的成長速度,這是非常難得的。

例如2017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6.24%,淨利潤同比增長44.89%。

從格力電器歷史成長數據來看,不光是成長速度快,而且較為穩定,除了2015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出現明顯下滑外,其他年份大都高速成長。

很顯然,這是一家非常優質的公司,利潤水平也非常高;

在2018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2000億元,其中營業成本為1695.9億元,意味著公司的毛利率為15.2%。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在公司的費用裡面,銷售費用高達189億元,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的9.45%。

其實很容易理解,這麼多空調,自然需要很多銷售費用,廣告、運輸、銷售人員工資,一樣都不會少。

銷售費用主要為安裝維修費、銷售返利及宣傳推廣費,佔銷售費用總額比例超過 80.00%。

2018年,公司管理費用為43.66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2.18%,總體還是處於較低水平。

經過多年的經營,公司大量資金流入公司,例如2015年光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就高達444億,2018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高達269個億。

截止2018年,公司的貨幣資金高達1130.8億元,實力非常雄厚。到今年第三季度,格力的貨幣資金已經達到1362億元,太有錢;

公司資產裡,45%的資產都是貨幣資金,公司囤積大量資金,想必也是為了更大的商業動作;

例如董明珠又要造車,又要搞芯片,都要錢;

由於公司有鉅額的貨幣資金,所以公司分紅水平也相當高。

2019年公司分出去126個億;

2017年公司分出去108個億;

2016年分出去90個億;

2015年分出去90個億;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2018年,公司有436.1億的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應收票據為359.1億元,佔比82.3%。其中銀行承兌匯票為343.3億元,這是非常安全的資產。

而應收賬款僅為77億元,僅佔公司總資產的3%,對於這麼大的公司來說,這點應收賬款是非常少的。

因為格力電器與經銷商建立了“先款後貨”的交易模式,控制交易風險,避免因經銷商拖欠貨款而陷入財務困境,保障了公司持續充沛的現金流,公司現金流確實也充沛了,上千億的貨幣資金,這是不多見的。

另外就是存貨,2018年格力電器的存貨為200億元,佔公司資產的8%,並不算多。

而存貨與2018年的營業收入之比為10%,這一比值也算合理。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但是在公司的存貨裡,相當大一部分是原材料,2018年原材料存貨為89.9億元元,佔存貨的45%。而產成品為96.7億元,佔存貨的48%。

產成品與2018年的營業收入之比僅為4.8%。

在公司資產負債表裡,其中有一項重要資產是發放貸款及墊款,這一項資產為90.7億元,因為格力有自己的財務公司。

珠海格力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的總資產為593.5億元,營業收入為21.76億,淨利潤為10.4億元。

另外,生產空調必然需要機器設備和廠房,因此固定資產非常重要,公司的固定資產為183.9億元。

我們在衡量公司成長性的時候,例如貨幣資金,可能與公司直接生產關係不是很大。但是固定資產與公司的直接生產關係就非常的大,甚至說可以用固定資產的增速來反映公司的成長性。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我們通過對固定資產與公司淨利潤來做線性迴歸: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我們發現從2000年到2018年,格力電器的固定資產與淨利潤的相關係數為0.9388,相關性非常高;

淨利潤=-17.83 1.1142*固定資產

根據格力電器歷史發展路徑來看,公司的生產基地不斷增多。而且公司現在還在建生產基地,所以我們認為公司未來依然可以維持相當高的成長性。

例如2018年公司的在建工程為16.6億。

很多人說,國內空調市場漸漸飽和,但實際上西部地區空調普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另外,空調銷量與地產投資增速也有很大關係,暫且不說車載空調什麼的;你想想,空調都是安裝在房屋裡。只要房屋建造依然高速增長,那麼空調行業就可以繼續維持高速增長。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從2000年以來,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總體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這也助推了空調行業快速成長,成就了格力、海爾和美的這也的企業。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接下來我們對房間空調產量與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度進行線性迴歸,你會發現擬合效果非常良好。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度與房間空調產量之間的相關係數為0.9611;

房間空調調節器產量=3508.8 0.1261*房地產投資額度

另外,我們還可以對空調產量增速與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度增速進行線性迴歸,你會發現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度增速快的時候,房間空調產量的增速也快。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當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增速快的時候,空調產量增長也快;

那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情況是怎樣的?

坐擁1362億資金的格力到底有多強?

從2010年以來,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逐步下滑,到2015年降低到僅為0.99%,因此我們也看到2015年格力電器的業績出現明顯下滑。

從2016年開始,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逐漸提高,雖然很難再向過去15%到30%之間的年均增速,不過維持在10%附近還是很有可能的。

即使是10%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依然能夠維持空調產業呈現出一個較高的增速。

另外,即使說國內市場空調漸漸飽和,格力還可以把生產基地往國外建,格力還可以把空調出口到其他國家。例如格力電器的蕪湖基地生產的空調就是用於出口。

例如,2018年中國空調出口量為5790萬臺,同比增長10.4%,出口金額為111億美元。

格力在巴西、巴基斯坦等地建立生產基地,相比於一家國際巨型空調企業來說,我們認為格力依然具備相當大成長空間。

因此格力電器成長性基礎還是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