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真正幸福的人,都是用了《幸福的方法》的理論+實操!


原來真正幸福的人,都是用了《幸福的方法》的理論+實操!


獲得幸福,是所有人的生活目標,這讓我們殊途同歸。——安妮·芙蘭克

此刻,我從泰勒.本-沙哈爾《幸福的方法》一書,開始了幸福的思考!

一、關於幸福的思考?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泰勒.本-沙哈爾在16歲那年,以色列全國壁球賽中奪得冠軍而開啟“幸福思考之旅”:勝利讓她獲得短期幸福感,隨著時間推移,內心卻被無限空虛和失落佔據。

這似乎解釋了讀書期間,為何我們的情緒隨著成績波動而波動?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理解幸福。

對幸福疑惑的泰勒.本-哈爾從大學裡主修哲學和心理學裡尋找答案,甚至聆聽有關內在動機和創造性的講座,閱讀柏拉圖關於“美好”的理論以及愛默生關於“完整內心”的看法。發現:“幸福是一個很空的存在,有時候稍縱即逝的!不能時刻捕捉到,卻能從瞭解幸福和充實生活所蘊含的基本原則”。

二、幸福的迷惑?我該如何開啟“幸福之旅”?

對於幸福的捕捉,與其停留在感慨空想,不如落地到實際,找到一些能夠讓自己持續挖掘幸福和感到快樂的事情,譬如說:養成好習慣,書寫感恩日記。

吉姆·洛爾(Jim Loehr )和託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在《全力以赴》(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一書中提供了有關“改變”的另一種方法:與其強化自律性,不如養成固定的習慣。在《微習慣》一書中,也曾提到作者身體略胖,為減肥而一天讓自己從做一次運動,在所養成微習慣逐級遞增下,順利減肥成功。

書寫感恩日記是我從2019年開始,加到每日效率手帳裡面的一列必寫覆盤項目。長期堅持書寫,讓我留意到每一天中細微小美好,幸福感倍增。羅伯特·埃蒙斯(Robert Emmons)和邁克爾·麥卡洛(Michael McCullough)的研究表明,每日把那些值得感恩的事情記錄下來的人(每天寫下最少5件值得感恩的事),確實在身體上更健康、內心更幸福。

三、幸福的四種“漢堡模型”,你屬於哪一種?

按照計劃在年底最重要的壁球賽結束後,泰勒.本-沙哈爾以吃一頓漢堡獎勵自己,狂奔漢堡店準備開吃途中發現了:“漢堡的獨特之處,正好代表了四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行為模式。”

忙碌奔波型,做什麼事情都忙碌奔波,沒有絲毫思考時間,時而成功,卻長期處於沮喪失落中。上學期間,為了獲得老師父母獎勵認可,每天沉浸學習忙的不可開交學生,及其為了獲得外界認可,不斷行走在各種網課之間的職場人,都屬於這類人,

享樂主義型,總在尋找快樂,逃避現實。最為常見的是事業或者失戀之後,開始酗酒、吸毒,麻醉自己,嘗試只以快樂為目的濫交人群。然而,美國前衛生教育與福利部秘書長約翰·加德納(John Gardner)說過,“無論在山谷還是山巔,我們生來就是為了奮力攀登,而不是放縱享樂”。或許,我們應該站起來,撥開雲霧,讓自己重見天日。

原來真正幸福的人,都是用了《幸福的方法》的理論+實操!


虛無主義型,已經放棄追求幸福。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將這種心態稱為“習得性無助”,並以實驗證明,分實驗狗三組:一組輕微電擊(身旁有停止點擊按鈕);二組輕微電擊(無阻止方式);三組無任何電擊。而後把三組的狗放入設有矮欄杆的箱子裡,並進行電擊發現:“一組和三組的狗順利跳過欄杆,而二組的狗則原地哀嚎(習得性無助受害者)。”

感悟幸福型,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感知到幸福的存在。譬如說,一直學業棒,業績好,家庭溫馨和美,整個人都散發著幸福的氣息。

無論處於哪一種幸福“漢堡模型”,你都想變得更好一點?來一起幸福冥想,讓你更幸福一些。

赫伯特·本森、喬恩·卡巴–金和理查德·戴維森的研究報告所指出的,有規律的冥想可以為生活帶來深刻的改變,但冥想並非適用於所有人。如果你冥想痛苦,請停止冥想,進行另一種嘗試。

四、比起空泛理論?我更想知道如何更幸福!

亞里士多德說:“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圖和意義,是人類存在的目標和終點。”終其一生,出生奔波學業;畢業忙碌工作和家庭;年邁顧及兒女與子孫……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追求幸福呢?在我近期做財務諮詢時,財務教練曾給我一番提示:“雖然時刻都要顧及方方面面,然而也要為所有規劃,階段性統一偏側重點的開源節流”。總而言之,類似追求幸福,時刻都有阻礙,但依舊要朝著每一刻去追求,日積月累,終歸成就幸福海洋。

原來真正幸福的人,都是用了《幸福的方法》的理論+實操!


道理講的很明白!如何追求幸福犯了難?

1.設定自我和諧目標

設定目標,猶如自己化身為人生海洋之船的艦長,時刻把握航海方向,進退有度,合理航行至理想彼岸。—風潯。

制定目標是一個說了N百年的存在,起初我也迷茫如何制定目標,合理執行反饋……而後,在為期3年,歷時1000天+追蹤目標(效率手帳)執行中,明顯體會到對生活、工作、情感、財務等方方面面的掌控,幸福感與日俱增。

2.制定學習計劃,與困難鬥爭

馬克·凡·都侖曾說:“教育是獲得幸福的最好機會”。道理都懂,實際學習有時幸福,有時卻很痛苦!尋其學習動機,有兩種模式:把一個人的頭強摁在水裡,這個人無比痛苦掙扎,頭部離開水面時卻感到無比解脫的“溺水模式”;而“性愛模式”,則是做每一件事情都趕到無比愉悅。

原來真正幸福的人,都是用了《幸福的方法》的理論+實操!


找到最佳學習動機“性愛模式”,下一步需要你進入“心流模式”。根據契克森米哈伊所說:“心流,即個體完全沉浸在本就是最好動機和獎賞的體驗本身。”也就是感覺和行為融為一體,知行合一。

3.階段性反饋並覆盤,時刻掌握自己的航向

寫效率手帳3年,我覆盤了1000多天,從單一維度向多維度發散,收穫了極大的利處。以其中一個“感恩日記”維度:

我每天記錄三條感恩日記,以此增加每天的幸福感……無形中,從感恩日記的記錄中,我歸納發現自己為人處事及其專注力不是很好,而後開始攻克這兩方面的不足,力求達到一個大眾及格線。

從這一行動中,我以一個日常舉動,由外而內進行自我探索,朝著更接近真我的方向靠近,因此更好的把控個人的精進發展。

期待你帶著不同視角建議,到留言區與風潯互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