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忙著倒閉,有人年入千萬:成長越快,財富容器越大

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成長為更大的容器,才能承載更多的財富。


你看,疫情之下,很多創業公司的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很多個體/家庭都在思考如何開源節流,事業轉型還是固守陣地,各種問題逐漸凸顯出來。


不管創業者還是打工者,有錢或者負債,只要你在呼吸,短期內都不得不思考這些問題。


不可否認,很多企業在這次疫情期間確實受到了重創,這個我們都能理解。奇怪的是,現在少部分人把自己企業倒閉這個鍋,都甩給這次的黑天鵝事件。


試想,如果沒有這次疫情,你確定:

1、你的公司在現金流儲備方面就沒有問題麼?

2、你的職業發展規劃或者財富管理就合理麼?


其實,從根源上說,還是自己的認知不夠高,很多人從來沒有居安思危,不知道繁榮背後處處都是陷阱,抗風險意識太低了。


任何通過現象看透事件背後的本質,都是一場認知升級的過程。


這個時候,我們為什麼不反過來思考。本次黑天鵝事件,只是把企業和個人的問題提前暴露出來,我們抓緊時間轉型或者升級呀。


1


據我瞭解,中國知名熱帶旅遊目的地海南,很多酒店已經開始在服務和環境上升級;


很多創業公司,在做好內容迭代的同時,也在抓緊給員工培訓,佈局新的商業模式等等。


此時,我們是不是也該反思下自己。這段時間,我們除了在朋友圈刷屏,被各種疫情報道造成心理恐慌之外,你的專業能力又提高了多少。


等到疫情過後,春暖花開,一部分人已經把你甩掉幾條街。


別忘了,再大的困難都會過去,時間是最好的解藥。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疫情終將結束,我們最該思考的是,接下來的生活該如何繼續。


有人忙著倒閉,有人年入千萬:成長越快,財富容器越大


不要專注於問題,而是要學會專注目標,把時間和精力用來思考對策和找出答案,並找出讓問題不再出現的方法。


所以,你發現沒有,面對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問題的大小永遠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你的認知有多高。


如果你現在面臨一個大問題陷入困境,只說明你現在的認知還很低。


因為,你外在的世界只是你內在世界的反映


如果你真想改變現狀,就不要專注於問題的本身有多大,而是要專注於自己有多強大,學習新知識去解決問題。


也就是說,你處理的問題越大,那麼你所掌握的事業越大,你所承當的責任就越大,你所帶領的員工,面對的客戶也就越多,而你能處理的錢也就越多,最後,你能掌握的財富也就越多


2


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而偏偏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


舉個例子,我有一位曾經的同事,當年我們在外企經常一起出差。最近,全國疫情導致線下銷售受阻,他告訴我想辭職創業,轉型線上發展。


其實,我一開始是100%支持的,後來我們電話煲了半小時後發現,他對線上創業想得太簡單了,根本不靠譜,創業意味著倒閉。


他是一位技術型銷售,本質上不擅長社交,往年靠著公司的品牌,業績還說得過去,在公司混口飯吃沒問題。這幾年,同行競爭激烈,國產品牌紛紛崛起,每次見客戶對方的態度比往年要打5折。


按他的話說,如今互聯網時代,做生意價格越來越透明,傳統生意越來越沒有話語權了,太難啦。


有人忙著倒閉,有人年入千萬:成長越快,財富容器越大


他比我早2年進公司,我已經從公司離職好多年了。我離職的那天,我記得請部門很多人聚餐,那批同事現在都跳槽或者創業了。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也沒混到總監職位,月薪還沒過2萬。


講真,一個人在外企混吃等死習慣了,就很難有突破的想法。


這次突然想線上創業,根本原因在於疫情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線下難做啊。他說目前最缺的是線上流量,他不知道如何獲取客戶,後來聊了很久,我才明白,他一開始的認知就錯了。


其實,他和很多人是一樣的問題,認為線上只要有流量就可以賺很多錢,認為流量多少和賺錢多少成正比。


不錯,一些生意的本質是流量。關鍵,沒有好的商業模式,就算突然給你100萬粉絲,你也Hold不住啊,因為任何成交的前提是信任。


這就是很多IP流量大,轉化率卻低得可憐,變現方式太單一;為了文章閱讀量,拼命想寫10萬+,但獲取用戶關注量,卻超過不了預期,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就和中500萬大獎一樣,很多人最後還是很“窮”。因為,最終的商業模式不行,大腦裡沒有商業思維


3


而我身邊有很多大咖,流量不大,但是2019年也賺了近1000萬,因為他們的商業模式能容納更多的財富。


其實,我都在說一個問題,就是你想賺更多的錢,你的財富容器要足夠大,你要不斷地儲備,最後有那個能力去Hold住那些財富。


好比把你想象成財富容器,如果你的容器不大,錢卻很多,會發生什麼事,很多錢就會溢出來,你所擁有的財富,不能大於你的容器,所以,你必須成長為更大的容器。


我當年從外企離職的時候,工作之餘就不斷地學習儲備,通過副業就已經月入10萬了,我有這個底氣去辭職創業。


更重要的是,當初我的專業能力無法實現更高級的商業變現,我必須依賴公司平臺去實現個人價值。其實,這和我的成長終極目標是不匹配的。


有人忙著倒閉,有人年入千萬:成長越快,財富容器越大


因為,在我的內心深處,就一直想做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大學期間就開始創業,畢業十幾年來,一直在尋找機會,創業和打工這兩種不同的角色來回切換。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自我要求,我所做的工作都不需要別人逼著我去做,而是通過自律。短短几年,就從設計師做到研發經理兼副總,創業路上幫助很多人月入3萬、10萬,一些人賺到了錢。甚至,這篇文章也是早上6點鐘起床就寫的。


因為,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就是讓自己變得強大,這個過程必須持續不斷地輸入和成長。很多人賺不到錢或者被淘汰,本質上說,就是你沒有成長。


所以,我工作之餘不斷地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


最終我發現,所有在財務上取得自由的人,都學會了用其他形式的精力來取代他們投入工作中的精力。這些形式包括: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的事業,或者是有效的投資。


當你掌握這個邏輯之後,一開始可以辛苦賺錢,畢竟要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嘛,後來就要想辦法讓錢為我們努力工作。


所以,我們要在財富遊戲規則裡設定目標。


就像我前面所說的,請思考什麼是你成長的終極目標。比如說,你所看到的那些老闆,其實他們當初的目標就是成為一位創業者;如果你的目標是一位職業經理人,那麼很有可能就是老闆的得力助手。


講真,不管設定什麼目標,如果你一直用打工者思維去行動,這樣的認知,你一開始就輸了。


你應該具備創業者思維,創業者思維不是指每個人都要創業,而是你有沒有主動地自我成長,以便將來匹配到那個機遇


因為,你財富增長的速度只會被你自己成長的速度限制住,你的目標是讓自己成長到一定的程度,足以克服為了創造財富或者維持富有而遇到的所有問題和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