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青: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坐了一個半小時車,繞了大半個北京城,蘇青拿到演藝生涯中第一個角色:一個沒有臺詞的服務員。她想也沒想就跑去找導演:“能不能加兩句臺詞啊?”

回憶著12年前的自己,蘇青眼裡亮晶晶的:“如果那時候都不怕,現在又有什麼好怕的呢?”

《延禧攻略》之後,蘇青的陣法呈現出“隱而未發”的攻勢。雖然,近一年中的馬不停蹄,為她累積下好幾部紮實的待播作品。但在觀眾的視野裡,已有一段時間沒見到蘇青的“角色亮相”。

蘇青: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蘇青

綜藝節目不算,“那不是演員的本分”。

這個月上線的《不如冒險》也不算,雖然那是她親自參與策劃並領頭髮起的節目。

“是個新鮮的嘗試”,但也不是她最想要的。

喜塔臘·爾晴當然算,那是蘇青年近三十的一次爆紅。比終於紅了更大的意義在於,那印證了她長期以來的信念:這個時代屬於專注、不放棄的人,只要你相信,就有屬於你的一片天地。

可是,只有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第一顆子彈

2013年,蘇青想爭取一個複雜點的角色,卻被潑了盆冷水:“你換上衣服帶上妝,就是大氣溫婉,你演不了別的!”

就像小時候別人對她說:“把民歌學好,將來上央視春晚,這就是你要走的路。”

她歷來不信這些邪。

“是,我是演了一些古裝戲,都是溫婉大方的角色,也從小學習唱歌。但那只是因為我做了那些又正好被看見了,所以大家覺得我擅長,並不說明沒被大家看見的,我就做不好。”

蘇青: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她憋著一股勁兒,等待機會。不是一次、兩次的爆紅,而是爆紅之後更全面的認可,以及由此換得的權力——在更廣闊的範圍中挑選角色的權力。

能夠挑選,才有機會驗證漫長時間中對自己所下的判斷是否準確,才有機會檢驗經年不息的自我訓練是否有效。

當《延禧攻略》裡的爾晴這個角色走來時,蘇青把這些年對人性的觀察、對愛恨情仇的理解、對駕馭一個複雜角色的決心,循序漸進地加註到人物身上。最終成就了這個繼容嬤嬤之後,全國人民最不能容忍的清宮大反派。

蘇青: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像草叢中匍匐了一整個長夜的狙擊手,在東方的魚肚白剛剛顯現時,一槍擊中了想要趕在天亮前偷襲的敵人。

那股勁兒有了迴音,她得到了挑選的權力。

這是蘇青射出的第一顆子彈。

換一張門票

“我想用那個權力去換一張門票”。

爾晴的到來、是更好前程的開始,也是另一件事的結束:關於演技的自我證明。

“蘇青是有演技的,是有可塑性的,是有資格得到更多機會的”,當這一點得到更大範圍的確認後,“現在,我要補我的短板了。”

“被看見”之後的蘇青,把流量變現的念頭第一時間從腦海中趕了出去。

不要在鞏固人設上浪費時間,不要炒作緋聞,不要想辦法擠熱搜……蘇青為自己劃了一條邊界,界線以外的事情,是她準備犧牲掉的收益。

要換取那張門票,她沒有太多時間。

蘇青: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她清楚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沒有經受過嚴格的表演訓練,能夠駕馭的角色空間還遠不夠寬廣。十年摸爬,她也看到了自己的弱點與侷限。此番能夠得到這一次爆紅,靠的是努力、運氣、提攜與幫助,“這還不是真正的實力”。

現在,她最要做且只要做的,是選擇與更優秀的團隊合作。磨練自己,破自己的局。

在紛至沓來的機會中,她冷靜地放棄了那些一看就很擅長、能出彩,但學不到東西的角色。衝著好導演、好編劇、好演員、好製作去,只要有的學,不介意戲火不火、人紅不紅,甚至不追求番位。

像個初入校園的學生一樣,過去的一年裡,蘇青就這麼如飢似渴地扎進去,享受起自我精進的每一天。她追趕著時間,提醒自己在下一道機會之門打開前,要讓實力配得上運氣。

蘇青: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天龍八部》殺青後,蘇青在回程飛機上無意間聽到一位老戲骨跟別人說“對蘇青印象很深,演阿朱的,非常在狀態的一個演員”。就這麼一句話,讓她心裡偷偷樂開了一朵花,一直開到現在。

這讓她覺得,離那張想要的門票更近了一步。那是通往下一個疆域的門票:蘇青想演電影。

往後退了一步

談論起一些演員,蘇青說:“有些人沒那麼紅,但一直有戲拍,因為得到圈內認可。流量是一時的,業務能力才是真飯碗。”

“找蘇青,她的戲不會掉地上。”與大紅大紫相比,這成了蘇青對演藝事業更大的野心。

然而,想演電影的念頭燃起後,她卻首先往後退了一步。

“我不是流量型藝人,而電影是個商業行為。如果你不能帶來超級流量,那至少要讓演技沒話說,總不能讓人家賠錢吧?”

蘇青: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電影對她來說,是個神聖夢想。要把所有功力凝到一個點上,容不得絲毫不精確。出現在大銀幕上的時候,她希望自己不拖任何人後腿,不讓任何人失望。

“現在還沒有真正準備好”。漫長的等待中,蘇青曾經想過轉行。

“戲也演了一些了,沒有突破口,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知道找誰能幫上忙。” 她那會兒沒有經紀團隊,一個人單打獨鬥,跟工作五六年還沒扎穩腳跟的職場人差不多,很茫然。

停下來去國外上了個表演課,回來之後,心中的那股氣順了。

“運氣和實力沒到的時候,人得在妥協中尋找出路。”

真心話

我倆開了瓶紅酒,藉著酒勁兒“真心話”。

“你們演員,演一些爛戲、傻角色的時候,自己心裡沒點兒數嗎?”

“怎麼能沒數呢!肯定會演一些爛戲,要遇上很多爛劇才能遇上好的。職場裡的人也要做很多爛項目啊,也不能因為一個兩個項目不好就辭職吧。每一次接觸項目,要學會轉換思維,才能從中獲得快樂,不然你會困在很不舒適的區域裡面。”

“你是怎麼轉換的?”

“首先爛其實是個結果,各方面的失控聯合導致,不能說明過程一無是處。你總有可以學、可以享受的東西,那就是你的快樂。”

“如果那就是個湊合事兒的團隊呢?”

蘇青: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如果團隊不行,就更是一個檢驗你能不能做自己的機會。只要你足夠堅持,真正想好好做事的人出現時,你們一定能認出彼此,一下子就起跳了。當你有能力起跳的時候,你就可以發揮作用,讓一切變得更好。”

“但不好的團隊就出不了好作品,演不了好角色就更拿不到好機會,不是惡性循環嗎?”

“演員是被動的職業,有時候選擇沒那麼多。碰到好的團隊會興趣越來越高、越來越自信,但碰不到的時候你的信心就是在挫敗、挫敗,這種時候只能靠自己調整。這就是考驗你毅力和思維的時候,人和人差的就只是一點點堅持和意念。”

“爾晴火了之後,萬一不再有出線的角色,你慌不慌?”

“誰都想做了不起的作品,但即使最偉大的演員也不可能每部戲都膾炙人口,不火的戲就不演了嗎?歸根結底,甭管幾線紅不紅,首先得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我們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努力夠上一個超一線的頭銜,在普通中創造自己的高光時刻,這是終生要做的事。”

蘇青: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你倒是挺不著急的,可都說演員是青春飯啊,你不趕時間?”

“所有人都在說一定要跑快點、要琢磨退路,這圈子就是個奧林匹克競賽。但我總覺得我們是被別人的節奏打亂了。你過去沒有被打亂過,為什麼現在就要被打亂?我們要忘記年齡,不要因為被提醒年齡問題就慌了。做好一件事兒,可能就會有更好的事兒走來。永遠要保持自己的節奏,才不會亂了方寸。”

太自由了那感覺

不工作的時候,蘇青不閒著。

她喜歡獨自旅行,飛簷走壁上天下海那種。住民宿,跟當地人聊天,結交稀奇古怪的朋友,熱衷極限運動。

有一年揹包去陽朔攀巖,跟一對開攀巖小店的年輕夫婦,開著摩托車到了灕江上游,一個猛子扎進去,就著月色開始遊野泳。

“太自由了那感覺,大夥兒把衣服一扒就跳進去了,每個人的眼睛裡都閃爍著語言無法表達的快樂。那些攀巖的人,他們在懸崖上睡覺,你能想象嗎?那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總是會被這樣的人和事兒吸引!”

蘇青: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去澳門參加金曲獎典禮,中間就兩小時休息的空,她跑去澳門塔蹦極,還連著蹦了兩次。

在個個靠一口仙氣兒吊著的驕傲的娛樂圈裡,蘇青是個很例外的存在。在劇組,她常常是那個張羅著建群加微信、幫著大家熟絡起來的人。她尊重一起工作的人,不擺架子,敬畏別人的專業領域,甚至認真去記每個人的名字。有她在的地方,就沒有“冷漠”這兩個字。

我說她打破了兩重枷鎖,一是放下了“我很重要”的驕傲,二是不害怕“得不到回應的恐慌”。

她想了想說:“可能跟我經常出去有關,在戶外開闊了心胸,覺得人是很渺小的,很多我們平日裡的糾結,根本都不是事兒。”

不如冒險

春節期間,經紀團隊拿蘇青旅行時拍的照片做了個PPT,三聊兩聊,折騰出一檔真人秀。讓她作為“冒險發起人”,帶幾個自己的朋友一起去泰國跳傘、潛水、攀巖、衝浪。

她一個個打電話邀請,有些人一聽極限運動就嚇得掛了電話。最終,包貝爾、陳翔、佟夢實、晏紫東、朱曉輝五個人“上了賊船”。

蘇青: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從一萬多英尺的高空往下跳、一根繩掛在崖壁上、潛水時還被水母蜇了……《不如冒險》開播後,媽媽打電話來撂了句狠話:“你以後要是再弄這些,我們就斷絕母女關係!”

蘇青發了長長的微信跟媽媽解釋,告訴她這些項目都有足夠的安保措施,做這些事讓自己不焦慮、更專注、很快樂。

媽媽懸著的一顆心放下,又說:“你也該嫁人了,不要繼續這麼折騰下去。”

蘇青今年三十歲,甭管紅不紅、演技好不好,關了電視走出熒屏,她一樣是親朋好友擔憂的“大齡未婚女青年”。

他們不知道她有多麼享受現在的生活,想象不到她搬家整東西到半夜一點多,第二天出門前還能哼著歌給自己做個三明治。

蘇青: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有次在京郊拍戲,朋友發信息說在房山露營。下了夜戲九點多,蘇青獨自驅車跑去跟人家看星星看月亮到夜裡三點多,第二天一早再返回劇組接著拍。

“悶著幹嘛呀,走出去唄,誰知道出門會碰見什麼!保持浪漫,樂於冒險,你就能永遠年輕,永遠熱情蒸騰!”

好多年前,蘇青在微博裡寫:我不是那種一看就很驚豔的人,但一定是細品到最後你會覺得還不錯的人。

蘇青:一個爾晴是不夠的…

“小時候心氣兒都高,現在會覺得還是慢慢品下去吧 。不要太浮誇,也不要把自己看太低,中不溜秋往前走,卯著一股勁,就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