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官帽椅,到底“美”在哪裡?

一張官帽椅,到底“美”在哪裡?

官帽椅的構成美

是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

蘊涵了豐富的傳統美學思想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


官帽椅是中國明式傢俱中的經典類型之一,它具有明式傢俱線條洗煉、造型舒展、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的特點。同時,官帽椅作為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它在構成中所體現出的美更是意味深長。


“線”的藝術


在中國傳統藝術中,“線”的應用尤為普遍。在官帽椅的構成關係中,除座面與靠背板以外,其餘所有的構件都表現為某種“線”的狀態。官帽椅中的所謂的“線”是指搭腦、椅腿、扶手、聯幫棍以及鵝脖等部件。


官帽椅中的“線”有長有短、有曲有直、有方有圓、有粗有細,變化極為豐富。雖然,不同部件所表現的“線”的狀態各不相同,但是,它們之間的關係卻秩序井然、條理清晰。因此,官帽椅中的“線”既是對比變化的關係,又是和諧統一的關係。


一張官帽椅,到底“美”在哪裡?


官帽椅中的“線”彼此作用、相互映襯,構建了官帽椅的整體形態特徵。如:素官帽椅,它的搭腦、椅腿、扶手、聯幫棍等幾乎都為直線形式,而且,這些單純、明朗、挺拔的直線與光潔、平素的表面結合,使素官帽椅具有簡潔、素雅的整體形態特徵。而彎材官帽椅,則是通過對不同曲線構件的使用,成就了它柔婉、飄逸的整體形態。


由此可見,官帽椅中的“線”以及它們之間所構成的關係,展現了官帽椅剛柔並濟、虛實相生、秩序井然的韻律美。因此,官帽椅的構成美是“線”的藝術。


“中和”審美觀的體現


官帽椅是中軸對稱的構成形式,搭腦、靠背板、座面、券口牙子以及踏腿檔都處於一條中軸線上,而且,其它各構件也都以這條中軸線為準,按水平方向對稱。由於官帽椅的整體結構尊崇對稱的原則,因此,它就能取得較好的視覺平衡和自身穩定,同時還增強使用者心理上的安全感。


一張官帽椅,到底“美”在哪裡?


官帽椅具有溫潤如玉的表面質感。古人將玉視為“中和”美學思想的化身,而玉具有溫潤的質感,因此,溫潤如玉也就成為了中國古代對工藝品質感的審美標準。官帽椅的表面質感的處理,也受到了這種溫潤如玉的審美標準的影響。


官帽椅所採用的中軸對稱的構成形式,以及它溫潤如玉的表面質感,使官帽椅表現出一種和諧、安詳、端莊、秀麗的形態美,這正是不偏不倚的“中和”審美觀的體現。“中和”的美學思想是古人成就官帽椅構成美的基礎,同時,也是後人解讀官帽椅構成美的基礎。


“美的效用說”體現


一把椅子的美感取決於它是否能滿足人坐的行為、坐的舒適、坐的健康。在官帽椅中,與之對應的部件分別是:座面、扶手、搭腦與靠背板的組合,它們都反映出上述肢體的形態特徵與基本需求。官帽椅的各個構件以及它們之間的構成關係充分反映了人坐的行為的需要。


當座高為400mm時,活動度最高,疲勞感最強,如果高於或低於400mm ,活動度隨之降低,舒適感為之增強。官帽椅的一般座高為520mm左右,不易使腰部感到疲勞,而且,前腿下截之間設踏腳板,緩解了活動度的不足。


一張官帽椅,到底“美”在哪裡?


官帽椅的一般座寬為480mm以上,也比較符合扶手椅的座寬必須≥460mm的標準。雖然官帽椅的座面都以平直為主,但是大部分都在座面中設有或竹、或藤、或棕編織而成的軟性座屜,這類座屜細密透氣,在受壓後能隨人體的曲線自然下凹,以減輕座面對臀部與股部的擠壓,使人久坐而不腿麻。


從正側面看,官帽椅的搭腦與靠背板組成“S”型,與人體的脊椎曲線基本相同,搭腦對應頸椎,靠背板則對應胸椎與腰椎,而且搭腦頂端的弧面也與頭部的枕骨對應。當人體坐下且人的骨盆與脊椎失去直立狀態時,頭部的重力可通過頸椎與枕骨分散到搭腦上,胸椎與腰椎也能依託於靠背板的曲面而得到放鬆。綜上所述,官帽椅各構件之間的尺度關係以及功能設置保證了官帽椅的舒適性。


“技藝美”的體現


官帽椅的構成形式是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如:官帽椅喜好使用各種樣式的牙條、角牙、矮老等,這些附件不僅增強了傢俱結構上的穩固性,而且增添了傢俱的觀賞性。


官帽椅還科學地運用各種榫卯,使構件之間的結合不用釘子,完全憑藉榫卯的結合技術使傢俱各構件能有機的結合,並結合得穩固、緊湊、自然,從而產生一種自然、和諧的美。因此,官帽椅的構成美是建立於一系列技術要素的基礎上的,這也是“技藝美”的體現。


一張官帽椅,到底“美”在哪裡?


“百川歸海”的產物


一張官帽椅,到底“美”在哪裡?


官帽椅在構成中所體現出的美是極其豐富的,它蘊涵著豐富的傳統美學思想。而且,它的內容涉及到了的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百工等諸多領域,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因此,官帽椅的構成美是“百川歸海”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