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種相思,無人可相傳,無法可排遣


這一種相思,無人可相傳,無法可排遣

據說這是一種相思的花。

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

如影隨形

無聲又無息出沒在心底

轉眼吞沒我在寂默裡

我無力抗拒特別是夜裡喔

想你到無法呼吸

天后王菲的一曲《我願意》,空靈的音色,舒緩的旋律,唱盡了幾多相思,幾多哀怨,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

比起王菲的《我願意》,北宋詞人晏幾道的一曲《鷓鴣天》,讀來更是讓人一字一嘆,感人至深。

手捻香箋憶小蓮。

欲將遺恨倩誰傳。

歸來獨臥逍遙夜,

夢裡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難圓。

只應花月似歡緣。

秦箏算有心情在,

試寫離聲入舊弦。

一、手捻香箋卻心有遺恨,歸來獨臥只為夢中相逢。

公元2019年,被認定為5G元年。

在此之前,獨領風騷的是4G。

回想4G風行的時候,直接把3G拍在了沙灘上,雖然4和3的差距並不大,但是4G和3G的體驗感覺,那叫一個天差地別。

現代化的通訊手段,不僅能將文字內容瞬將傳到萬里之遙的地方,而且就算想要聞其聲見其形,也是輕而易舉,簡單到只需要隨手按下幾個按鍵。

比起現代人的諸般便捷,古人想要傳情達意,實在艱難無比,不然也就不會有“家書抵萬金”的說法了。

聯絡不易,又一心想要聯絡,該怎麼辦?

能怎麼辦,結果只能是煎熬。

在晏幾道的詞作中,主人公明明手捻香箋卻心有遺恨,所求無非是想寄出一封信件而已。

但就是這簡簡單單的願望,卻無法達成,原因是無人可傳。

為什麼無人可傳,背後原因也許不止一個,但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如此冰冷——詞人心中思念一個人,現實卻直接讓他難以如願。

心情懊惱的詞人歸來後,一個人躺在床上,但他還有希望。

這希望便是夢境——現實難以如願,夢裡總可以吧?

不是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嗎,他那麼思念對方,對方若有所感,一定會到他的夢中來相會的!

詞人最後有沒有在夢中得償所願呢?

我們不得而知,但僅就想要聯絡卻無法如願,而只能轉而希望夢中達成的這份深深無奈,已經足以讓我們無比動容了。


這一種相思,無人可相傳,無法可排遣

美麗的相思花朵

二、花易落月難圓,秦箏離聲能否讓相思的人如願?

花易落,月難圓。

花比喻順心的日子,與此對應,不圓的月,自然就是不順心的日子。

再具體到晏幾道這首詞作,詞人思念的人不在身邊,甚至連魚雁傳書都不可能,想想兩人聚少離多,自然讓詞人生髮出花易落月難圓的感嘆。

心情不好的時候,人總是要想方設法排遣一二的,對於晏幾道來說,他選擇的是彈奏古箏。

為什麼單單選中了古箏呢?

按照詞作中的說明,古箏之所以會被詞人拿來排遣相思,原因在於它“算有心情”,可這算是什麼原因?

認真說來,比較合理的猜測是古箏雖然談不上什麼“算有心情”,然而此心情非彼心情,古箏固然沒有心也沒有情,但它卻可以為彈奏的人傳情達意,寄託所思所想所感所念。

於詞作者或者詞作中的主人公而言,此刻,這不正是他所需要的嗎?

《列子·湯問》中記載了這麼一段故事:

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這便是著名的高山流水的故事,然而我們現在要討論的既不是伯牙的善琴,也不是鍾子斯的善聽,而是作為兩人紐帶的琴。

沒錯,伯牙正是借琴傳出了心聲,而鍾子期也正是因為琴聲知道了伯牙所指。

果真如此的話,秦箏算有心情在這一句便格外蒙上了一層落寞的意味——箏聲錯落,高低有致,可是,此刻卻缺少了那個側耳聆聽的人。

有意思的是詞作的最後一句,“試寫離聲入舊弦”,這個“試寫”,非常值得我們留意,為什麼會是“試寫”呢?

縱然宋詞是古文,但作為今人的我們,理解起“試寫”,還是毫無難度,真正有難度的,是我們實在搞不明白詞作者這一動作。

難道,主人公才疏藝淺,所以才會全無把握,所以才需要試寫?

而且,箏不是彈的嗎,為什麼會是寫呢?

合理的猜測只有一個,主人公準備自己譜曲。

所以,這裡用的才不是彈,而是寫。

至於試寫,當然並非因為主人公才疏藝淺難以一揮而就,乃是因為他無法確定譜曲彈奏的行為能否奏效。

一曲揮毫而成容易,但是否真的能讓主人公成功消解心中滿滿的相思之苦呢?

此刻,寫,還是不寫,成了一個問題。

然而,如若不寫,百無聊賴,豈不是更要加倍忍受相思的煎熬?

只能稍稍平復心緒,展紙提筆,一任心中情思流淌再說了。

這,便是“試寫”的全部真相。


這一種相思,無人可相傳,無法可排遣

素手纖纖,琴聲珠玉。

結語

晏幾道所描繪或體驗到的相思,可謂入骨入心。

它無人可相傳,又無法可排遣,只能讓主人公一個人慢慢咀嚼體味。

歌手黃品源有首傳唱度極高的歌曲——《你怎麼捨得我難過》,開始的兩句是這樣的:

對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孤單的我還是沒有改變

美麗的夢何時才能出現,親愛的你好想再見你一面

比起如此直白熾烈的鋪敘,晏幾道的相思真是含蓄到了極致,也曲折到了極致。

然而這是今人的眼光,若依據古人的眼光,單單詞作中的第一句已經足以讓時人瞠目結舌——此句竟不避不諱,將思念之人的名號直接說了出來——小蓮!

看來,相思如火,在任何時代,都可以將人輕易點燃,只是這把火一旦熊熊燃起,想要將之熄滅,便是幾近痴心妄想,就算當事人自己用盡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排遣,仍然於事無補。

這一種相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