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每個人都在努力的活成一首歌,每首歌都應該有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會有失去的應該珍惜的人。你好陌生人,我也是陌生人!


一、古鎮介紹:

同裡古鎮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同裡古鎮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宋代建鎮。鎮區內始建於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眾多,“川”字形的15條小河把古鎮區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其連成一體,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二、第一次涉足:

同裡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

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種、生息繁衍。

第一次踏入這裡是幾年前的一次自駕遊,我和朋友騎著單車從蘇北出發,目的地是西湖。

沿途中就刻意經過這裡,要一睹她的風采。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從蘇北騎車到同裡已經是晚上了,除了路燈四下一片漆黑。

到了同裡還是挺欣喜的,古鎮霓虹閃爍,古建築輪廓在霓虹燈下清晰可見,黑瓦白牆也格外分明。

停了車我們在古鎮裡的一家地方菜吃了飯,必經舟車勞頓,需要營養。

一頓美餐過後便輕輕走進這千年的古鎮。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晚上的同裡行人很少,路上空蕩蕩的,不過這安靜也是我喜歡的。

同裡和其他古鎮不同,我去過的古鎮基本上都是一條古道貫穿古鎮,再有就是十字交叉。

像同裡這樣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少之又少。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因為是夜裡,也有些疲憊,我們就簡單穿行在古鎮然後折返到賓館休息。第二天又急著上路,就錯過了認真看她一眼的時間。

這件事情一直擱在心中,時刻被提醒著。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三、第二次涉足:

相隔一年的時間,那次我朋友遠道而來,我正尋思帶他去哪裡玩,突然就想起了同裡。

這次我們坐地鐵,然後轉乘公交,大概一個多小時就到了。

到了同裡是午飯過後的時間,這時候的同裡熱鬧非凡。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進去大門是不要門票的,只有個別景點收費,我們先是從主街進去,有路就走,有橋就過,輾轉一個多小時,轉的不分東西。

同裡很大,路很多,小河更多,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讓你眼前一亮!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四、美味小吃介紹:

同裡的小吃著實誘惑人,最出名的應該是狀元蹄。

1、狀元蹄:此菜雖非同裡獨有,但同裡製法甚有不同,至於製法則是不傳之密,一口下去軟糯香甜,油而不膩,對喜歡吃肉的同學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美味!。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2、閔餅:這個女生比較愛吃,同裡閔家灣“本堂齋”特產,頗負盛名的傳統糕點,已有400多年曆史,其製作僅閔氏一家,世傳其業,故稱“閔餅”。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3、襪底酥:形如襪底,一層層油酥薄如蟬翼,咬起來清香鬆脆,吃到嘴裡有甜中有鹹,在江南一帶一直是人們爭相口嘗的傳統茶點。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4、青糰子:青糰子在蘇州很多古鎮都有,相傳青糰子是用雀麥草汁和入糯米,一起舂合,使糯米浸入草汁成泥,變為碧翠色。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5、芡實:是同裡土特產的上品,產自同裡西北蕩的芡實(俗稱“雞頭米”)被譽為“水中人參”。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五、特殊景點:

1、退思園:進思盡忠,退思補過。退思園以“退”為橫線,“思”為核心;園內簡樸無華,素靜淡雅,具有晚清江南園林建築風格。退思園主要建築貼水而建,結構緊湊,中心突出。園內的每一處建築既可獨自成景,又與另一景觀相對應。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2、明清街:古鎮商業街之一,現在都是賣古董木器。1996年建,長160餘米,為明清建築風格,較完整保留了江南特有的上街、下街兩街道平行的格局。入口“清明遺風”四字由費孝通題書。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3、耕樂堂:位於西柳圩,陸家埭中段,朝東面河,系明代處士朱祥所建,由時任南京國子監學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記。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4、王紹鏊紀念館:在富觀街35號,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布展面積400平方米,以弘揚王紹鏊精神為主題,以王紹鏊革命戰鬥的一生為主線,通過實物、繪畫、圖片等手段再現王紹鏊同志的光輝業績。其中,一樓為專館,陳列有文獻、實物、圖片、文字等,內容共分十二個部分,分別展示了王紹鏊同志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歷。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5、松石悟園:簡稱“悟園”,即“松屏石展館”所在地,在石皮弄中,鄰近吉利、太平、長慶三橋,與珍珠塔景區一牆之隔,由富觀橋南行百步即抵。

佔地1600平方米。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6、陳去病故居:是一處古樸的清代民居,佔地1364平方米,門楣上方原有“孝友舊業”匾額,進門有半亭、家祠舊跡,百尺樓、浩歌堂等建築。

  

7、南園茶社:位於古鎮區南端歷史上著名的前八景之一——“南市曉煙”景緻之中,與陳去病故居隔河相望。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8、崇本堂:位於富觀街長慶橋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築,東南與嘉蔭堂隔河相望,西與長慶橋等三橋相望。

 

9、嘉蔭堂:位於竹行街尤家弄口,建於民國11年(1922),四進,門窗樑棟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厙人,先於蘆墟開設油坊,發跡後遷於同裡營建宅第,共耗白銀兩萬兩。與詩人柳亞子同宗。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10、三橋:指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太平橋,跨於東柳、漆字兩圩,梁式。吉利橋跨漆字、秵䆂兩圩,處太平橋、長慶橋中間,拱形橋,橋之南北兩側都有橋聯。長慶橋,俗名謝家橋,跨東柳、秵䆂兩圩,舊名福建橋,又稱廣利橋。

被15條小河劃成7個小島,又被49座古橋連為一體的古鎮—同裡

六、總結:

同裡很大,小橋很多,小河很多,景點很多,喜歡的可以用兩天時間深度遊,只是散散心,看看景可以在古鎮裡閒走。

到了同裡,怎麼玩都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收穫。


記得關注我,每天帶你體驗不一樣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