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考試,大腦空白”,孩子成績起伏大的罪魁禍首:考試焦慮

今年過年與往年完全不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人們很有默契的開啟了“遠程拜年”模式,一大家子人在一個群裡聊的熱火朝天,話題從近況到每個人的變化,最火熱的話題永遠都離不開孩子。

家族有幾個小輩正在讀初中,馬上面臨的就是中考,對於他們來說算是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一場抉擇。好幾個堂哥堂姐都說自己的孩子成績起伏特別大,倒不是孩子不用功,而是一到考試就“犯渾”,平時做的很輕鬆的題,考試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是做不對。

有人說是孩子壓力太大,考試緊張;有人說孩子太荒唐,不認真審題,等等。

這讓我想到我的學生時代,90後的我們都經歷過學生時代,那時候最常聽到有關考試的話題就是:某某某又暈堂了。

記得還是初中的時候,班上有個學習很好的同學,每次考試都位列前十,自從上初三,考試成績就特別不穩定,就連老師也很費解。經過老師和同學家長的溝通,才知道這個同學一到考試就“暈堂”,才導致成績起伏大,不穩定。


“暈堂”、“考試焦慮”

“暈堂”是我們老家的俗話,也就是一到考場就緊張,腦子裡就像灌了漿糊一樣,暈暈乎乎,明明自己會的東西變得看不懂。


“一到考試,大腦空白”,孩子成績起伏大的罪魁禍首:考試焦慮

自打自己升級為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度提高,才發現這樣的現象在現如今的孩子身上更普遍,甚至很多孩子礙於“面子”,從不將自己的情況向老師和家長反應,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尤其是在某一科的考試中更為常見。

心理專家總結出,普遍存在於初中學生群體中的這種現象是“考試焦慮”,是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通常發生在初中生面臨升學和考試成績壓力較大的學生當中。考試焦慮無疑影響最大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進而影響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和學習生活。

教育專家認為,孩子一旦產生考試焦慮,就會對考試產生逃避、無法集中注意力、緊張、暫時性忘記所掌握的知識等狀態,最終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和智力產生懷疑,如不加以引導,則會形成惡性循環。雖然考試焦慮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但產生的結果都是消極的,對孩子學習不利的。


考試焦慮形成的原因彙總

最近這幾天跟身為老師的表姐聊天,說起了家族幾個孩子考試“暈堂”的事情,她也向我講述了她們學校的一個案例,可以說把造成考試焦慮的原由都體現了出來。

表姐講述的孩子名叫小海,是她們學校初三的一名學生,過完年再開學就是初三下半學期了,即將面臨的就是對他們來說比較重要的中考。

小海自讀初中以來,學習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幾乎不用老師督促就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在班裡起到了一定的表率作用。

他的家庭條件不怎麼好,可以用“艱苦”來形容,小海的父母對他的要求也是相當嚴格,幾乎沒有玩的時間,還要在學習之餘負擔一定的家庭勞作。但是小海自己很爭氣,也特別懂事,知道自己比別人條件差,就拼命用功,想著將來能靠自己改善家裡的生活環境。

自從初二下半學期開始,學校就已經在加強孩子們對於中考的準備,可是小海從那時候開始,成績就有了明顯的起伏,尤其是物理和化學,一次比一次考的差,其他學科卻一直都很出色,用老師的話說就是:小海有明顯的偏科現象。

隨著進入初三,小海的成績呈直線下滑狀態,不論平時掌握的多麼好的知識,一到考試就瞬間“失效”,導致整體成績下降特別厲害。這時候才引起老師的重視,經過老師和小海父母的溝通,終於弄清楚了小海成績下滑的原因:考試焦慮。


“一到考試,大腦空白”,孩子成績起伏大的罪魁禍首:考試焦慮

根據小海自己說的,他一直都對物理和化學沒有明顯的學習興趣,越學越吃力,越吃力就越不想學,再加上家裡對他的要求特別嚴格,一直在灌輸他要出人頭地的思想,不能比任何人差。

以上原因帶給小海的壓力越來越大,他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想讓家人看不起,又對物理和化學沒有明顯的天分,導致他一度懷疑自己的智力,認為自己不是學習這兩科的料。

從小海的案例不難看出,造成考試焦慮的兩個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偏科和家庭教育環境。

偏科是學生這個群體普遍存在的現象,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表現出來的程度和影響也各不相同,但大多都不會有特別大的負面影響,只要對該科的學習方法進行改善,就可以有明顯的提高。

嚴重偏科又想努力,卻一直沒有效果才是導致考試焦慮的最直接因素。某一科的成績不理想,無論自己怎麼用功都“無濟於事”,甚至還一次不如一次,就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懷疑自己的智力,懷疑自己不是學習這門課的材料。

久而久之,一到上課時間,自我懷疑的心理佔了主導,對老師所講的知識的學習熱情降低,求知慾也降低,但凡遇到聽不懂的就產生放棄、逃避的心理。

一旦孩子被這些負面情緒所主導,就會出現一系列的惡性循環:沒有學習的動力,稍有困難就選擇放棄。這種“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在考試時就會爆發出來,加上害怕被家人責罵、怕讓父母失望的情緒相混合,就會產生緊張、頭暈目眩等生理症狀。

這些負面情緒就是導致考試焦慮的罪魁禍首之一,讓孩子對考試產生恐懼和逃避的情緒。


“一到考試,大腦空白”,孩子成績起伏大的罪魁禍首:考試焦慮

從古至今,家庭教育是孩子自出生以來直到步入社會,都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家庭環境的溫馨與否,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如何,都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狀況。

現如今的社會到處都是競爭,從出生開始就在競爭,父母們也都“馬不停蹄”的為孩子的未來鋪路。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你要用功讀書,努力學習,將來才能出人頭地,才能改善目前的生活環境,讓爸媽過上好日子。

越是家庭條件差的家庭,給孩子的這種概念越強烈。從小海的案例中就不難看出,造成孩子考試焦慮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家庭教育環境”。

<strong>根據一項對中學生壓力的調查顯示:78%的學生表示有壓力,其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感覺壓力大的“讓人喘不過氣”,而認為壓力來自家庭的學生佔了半數。

作為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錯,但也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給孩子適當釋放壓力的機會。捫心自問,對待孩子的成績,是責罵多還是表揚多?是埋怨多還是理解多?

當孩子面臨學業上的困惑時,作為家長就應該主動關心孩子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地方;考試成績不理想,幫助孩子共同分析原因到底出在哪裡,除了看到不足,也應該看到孩子進步的地方。

家庭溫暖是化解孩子學業壓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一到考試,大腦空白”,孩子成績起伏大的罪魁禍首:考試焦慮


面對考試焦慮,化解的方法很關鍵

考試焦慮從本質上說,是屬於心理問題的範疇,是孩子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因此,在引導孩子化解考試焦慮的方法要從心理上著手。

  • 首先,幫助孩子糾正消極情緒

由於成績不理想導致對某門課程的逃避,讓孩子陷入對自己的懷疑狀態中,認為自己不是“這塊料”,這種心理肯定是不對的,對於可以正常升入初三並且其他科都可以取得優異成績的孩子來說,智力肯定是正常的,甚至略高於其他人。

這點可以肯定地告訴孩子,並不是因為自身的智力不足導致的成績不好,而是因為一次次失利產生的負面情緒和學習方法不正確導致的。

從生理的角度來說,由於對某門課程一直學不好產生的消極情緒,會讓大腦的興奮度降低,思維變的不活躍,也就對老師講述的知識吸收不好,最後表現為學習沒有效率,成績不理想。


“一到考試,大腦空白”,孩子成績起伏大的罪魁禍首:考試焦慮

相反的情況則是,孩子其他課程一直很優秀,是因為一直處在積極的學習狀態,求知慾和理解能力也變得很敏銳,即使是自己不怎麼會的題目,只要稍微鑽研就能瞬間找到突破口。

在積極的學習狀態下,學習效率和大腦活躍度都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學習成績也就自然而然的隨之提高。

  • 改善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教育環境是對孩子心理產生影響最大的因素,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對待考試的情緒。面對孩子的考試焦慮,家長首先要做的是鼓勵、理解孩子所處的狀態,這些並不是孩子本身願意發生的。

每次考試結束之後,不要只關注孩子的成績,把側重點放在孩子在考試時遇到的問題和當時的心理活動,做到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態,才能第一時間做出應對措施。

有人說:孩子在什麼年紀就應該做這個年紀應該做的事情。的確如此,當下孩子的重點是學業,家庭的困難也不是孩子能夠解決和馬上就能改善的。

步入初中的孩子內心非常敏感,也很清楚自己所處的家庭環境如何,不用父母一再強調自己的家庭條件,把這些作為“鞭策”孩子用功讀書的“老虎”。

要知道,每個人的心理承受都有底線,一旦超過孩子能夠承受的壓力值,將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有些後果會讓一個家庭崩潰。


“一到考試,大腦空白”,孩子成績起伏大的罪魁禍首:考試焦慮

  • 心理暗示

所謂心理暗示,其實就是把孩子恐懼的考試當成一次輕鬆、愉快的活動,逐漸抵消考試焦慮的不良反應。

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考試時所看到的題目都是書本中講過的,只要思維跟著題目,在腦海中尋找曾經記憶過的知識點,就能找到突破口。

告訴孩子,遇到自己不會的問題,先記下來,把自己能夠輕鬆解決的問題先解決,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和大腦活躍專心思考難題。

把每一次考試都當成在課堂上老師提問題,每一道題都是老師講過的知識點,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積極的條件反射,不僅能夠掌握自己以前不會的知識,還能對已經掌握的知識不斷加深印象。

其實,每個讀書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不易,並不如家長想的那般輕鬆。換位思考一下,同一時期的自己真的就比自己的孩子優秀嗎?

考試焦慮雖然並不可怕,也沒有那麼“駭人聽聞”,卻能直接影響孩子的整體成績和心理狀態,如果不能加以引導,則會在重要考場失利,失去一次重要的選擇機會。



我是90後靜兒媽咪,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在不斷探索更加適合孩子教育、培養的路上一直在前進。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點贊、收藏,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或建議。

文|90後靜兒媽咪

圖|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