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訛傳訛傳走樣的粵語(6)溼溼碎


以訛傳訛傳走樣的粵語(6)溼溼碎

以訛傳訛傳走樣的粵語(6)溼溼碎

"世事無絕對,萬事溼溼碎。”

“溼溼碎”,就是小意思、小兒科,很簡單,區區小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意思。

瑣碎或雞毛蒜皮叫“溼碎”,加重語氣叫“溼溼碎”,我們常寫作"溼溼碎",又寫作“灑灑水”,“溼溼水”。其實是錯的。

溼,會意兼指事。本義:潮溼,本身並不表示小。

其本字是:“細”。“溼”是“細”的轉音。“細”才表示小。

三國韋昭《國語解敘》:“解疑釋滯,昭晰可觀;至於細碎,有所缺略。

”“細碎”猶"瑣碎"。《詩•小雅•節南山》:“瑣瑣姻亞。”傳:“瑣瑣,小貌。”

於是,古漢語用“瑣碎”形容“細碎”或且繁雜,亦寫作“瑣細”或“瑣屑”。

“溼溼碎”中“溼”,意義猶“雜”,形容細碎,“溼碎”指小量或小意思。

“溼碎”的釋義直指瑣碎,可以形容數目小,例如“三五蚊咁溼碎”;

亦可以形容事幹小,例如“三兩下手勢搞掂,(事幹)好溼碎啫”,

含有不值一提的意思,簡作“溼溼碎啦”;

又形容繁瑣,例如“呢件事咁溼碎,都唔知點埋手”,含有麻煩的意思。

形容小意思、小兒科,很簡單,雞毛蒜皮、區區小事,數目小、事幹小,不值一提,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意思。粵語繼承了古漢語的說法,叫做“細細碎”。可是,後來以訛傳訛,把它說成了:“溼溼碎”。

這個詞後來再傳到北方,又變成了:”灑灑水”。(聶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