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 又見“擁軍優抗”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依然嚴峻!全民抗疫,讓我們記起一個被歷史塵封的名詞:“擁軍優抗”。

70多年前,抗日戰爭最艱難的相持階段,在陝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熱烈開展了“擁軍優抗、擁政愛民”的“雙擁”運動。“擁軍優抗”,即“地方擁護軍隊、優待抗日軍人家屬”。


本刊特稿 | 抗擊疫情 又見“擁軍優抗”

軍隊抽組醫療隊員抵達武漢 王傳順攝

如今,又見“擁軍優抗”!優待奮勇抗擊疫情的前線白衣戰士及其家屬親人。2月5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出了《關於全力做好一線醫務人員及其家屬保障工作的通知》。各地黨和政府、廣大擁軍優撫工作者紛紛動員起來,關心、激勵馳援武漢疫區救護一線的軍隊以及地方醫療隊隊員,以暖心的行動、周到的舉措,照顧好他(她)們的家庭,呵護好他(她)們的親人,排憂解難,穩定後院,支持白衣戰士在前方奮勇作戰。


本刊特稿 | 抗擊疫情 又見“擁軍優抗”

“ 到武漢去!”“到抗疫一線去!”據2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消息:截至2月8日,解放軍和全國各地已陸續向武漢派出近百支醫療隊,馳援醫護人員已達11921人,其中有3000多名醫護人員是重症專業的醫生和護士,同時還有全國最強的、水平最高的重症救治的專家團隊。他們在除夕之夜、在新春佳節,毅然辭別親人,抓起簡單行囊,緊急出征,奔赴疫區,面對兇險,誓死不退!2 月 8 日,元宵節,當天晚上及第二天,國內又有十多個省市的醫院6200 多名醫務工作者火速集結出徵,加入武漢戰疫總攻!


本刊特稿 | 抗擊疫情 又見“擁軍優抗”

本刊特稿 | 抗擊疫情 又見“擁軍優抗”

出征疫區前線的軍隊醫療隊和地方白衣戰士,氣概凜然,勇氣可嘉,但他(她)們和千千萬萬普通人一樣,有家有愛有牽掛。他(她)們是慈愛的父親、母親;是父母跟前有擔當的兒男、懂事乖巧的女兒;他們家中,有老人需要侍奉,有病人需要照顧,有孩子需要關愛;尤其是護理隊伍中,有許多是年輕的媽媽,她們有的把孩子託付給老人照看,更有的狠心給只有幾個月大的孩子斷奶。此去無情最有情!她們為拯救民眾危難付出的大愛,值得人們獻上最高的敬意!

優待抗擊疫情的前線白衣戰士極其家屬親人,是黨和政府以及各界民眾對抗疫一線的道義支持和後方支援,也是打贏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阻擊戰的全社會動員。一個有血性、有擔當、有凝聚力的民族,每遭外敵入侵或是災難突發,人民蒙難、國家臨戰之時,總要有人衝鋒在前、赴湯蹈火;優待為國家和平安寧、人民幸福安康而奮勇作戰的有功將士,並不只是體現社會公平原則,更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責任擔當。回顧當年“擁軍優抗”的歷史讓我們感動:在經濟落後又遭遇嚴重困難、民眾負擔很重的情形之下,延安各界優待抗日軍人和抗屬仍不遺餘力。如今,經過70年建設、改革和發展的新中國,經濟騰飛,國力強盛,制度優越,我們更有理由、有信心、有能力優待抗疫前線白衣戰士,照顧好他們的家庭和親人。讓那些在疫區第一線與病毒拼搏、與死神賽跑的勇士們後顧無憂、戰不旋踵。

抗擊疫情中的“擁軍優抗”,既是嘉勉前線戰士及其親人的政策關懷,也是社會大眾的感恩情懷。在疫情升高,大多數人都在居家保護好自己及家人的時候,仍有一群人勇敢的人在前線用戰鬥抗擊病毒。全社會都來“擁軍優抗”,人們在這一過程中,更能體會奮鬥之艱難、犧牲之偉大和勝利的來之不易。“我們不懼風雨,也不畏險阻”。全體軍民共同抱持萬眾一心、攻堅克難的信念,就一定能打贏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阻擊戰。

抗擊疫情,“擁軍優抗”,是新時代擁軍優屬工作的新使命,也是非常時期對擁軍優屬工作的特殊考驗。這是國家政策、社會情懷的宣示,也是一項艱苦細緻的工作,在各地嚴密防控疫情的困難環境中,做好這項工作更加不易。黨和政府各級領導、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軍隊相關單位組織專人專班,出臺特殊舉措;擁軍優撫工作者履職盡責、辛苦奔波;社會力量廣泛動員,社區志願者奉獻愛心,滿懷敬意和熱忱,以高度負責的態度、貼心周到的舉措和服務,做好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及其家屬的保障工作,幫助他們解決好照顧老人、孩子以及買糧、買菜等日常生活實際困難,優先保障他們做好疫情防護。

<strong>“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都同你們站在一起,都是你們的堅強後盾。”

<strong>習近平總書記堅定有力的聲音,傳達的是危難時刻中國社會的共同信念。軍民團結,共度時艱;前方後方,並肩奮戰;抗疫必勝,中國必勝!


文 / 本刊 司彥文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學習軍團、三峽晚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