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多數學生交白卷,只此一人滿分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非常重視文化和教育,有無數的英雄和英雄。近代出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一流高等學府,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上享有盛譽,比如清華北大。這兩所學校毫無爭議地被公認為頂尖大學。許多名人是這兩所學校的校友,自然,進入門檻也很高。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多數學生交白卷,只此一人滿分

然而,在這兩所學校的入學考試中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例如,當年錢鍾書參加入學考試時,數學只得了15分,按照慣例,這是不允許進入清華校園的。然而,因為校長欣賞他完美的英語和漢語,他被破例錄取了。畢竟,擁有眾多大師的大學自然有這種寬廣的胸懷。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多數學生交白卷,只此一人滿分

更有趣的是,1932年,清華大學的中國學教授陳寅恪先生負責中國人的入學考試。他想出了一個題目,即一副對聯,第一副對聯是“孫行者”。當時,許多人很高興看到這個話題,並認為這沒有多難,畢竟這只是關於人的名字。困難是什麼?但轉念一想,陳寅恪在外面的名氣,不會那麼簡單,然後心中忐忑不安,猶豫不決。


陳寅恪教授是“清華大學百年曆史四大哲學家”之一。他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就學習四本書和五部經典著作。後來,他在歐洲和美國的幾所大學學習。他是“向古今學習,向中西文化學習”的典型代表。他的學術態度極其嚴謹。自然,這樣一個人物不會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就像當數學大師提出“一加一等於幾”時,人們會認為答案不應該是二。因此,所有人都想一想,再想一想。每個人都覺得很難,所以將近一半的學生交了白紙。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多數學生交白卷,只此一人滿分

少數學生寫下了答案,如“豬八戒、牛魔王、唐三藏”。當然,結果都是零。其中一個寫了《祖沖之》。這個對賬已經很整潔了,祖先和孫輩,人物彼此對立,行和衝相對,者和之都是虛詞。然而,即便如此,陳寅恪先生認為下聯在音韻上差點火候。結果,他通過了判決,但沒有滿分。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多數學生交白卷,只此一人滿分

那麼這個得滿分的人是誰?他是著名的周祖謨先生,周祖謨的對聯是“胡適之”。這不僅在意思和韻律上是整齊的,而且“胡”的意思是“猴子”,“孫行者”的意思是猴子。因此,這對聯真的是到了極點。難怪陳寅恪會得滿分,而周祖謨本人後來也成了中國語言學的權威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