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群”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社群这个概念近几年比较火,尤其是2019年又出来私域流量的说法,公域流量获取成本巨大已经是众所周知,2019年也是打造私域流量的元年,它是指不用付费,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频次直接触达到用户的渠道,比如自媒体、用户群、微信号等,也就是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可辐射到的圈层,是一个社交电商领域的概念。

那为什么私域流量这么火呢?随着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包括不限于)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家都在探索新的领地,在流量红利殆尽的当下,公域流量变现难度增加,挖掘老用户更多的价值成为了所有公司的共识,社交电商的增长与日俱增,私域流量在这个背景下被讨论最多。

也就是之前是一个产品卖给一千个用户,现在是一个用户卖它一千次。

现在打造私域流量的主要方式就是一个组合:微信+微信群+公众号/小程序,所以社群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让更多人尝试去做。从2015年开始我有意识的去参加了线上线下不少社群,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今天我们就详细探讨下。

关于“社群”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那什么叫社群呢,他是以什么形式提现出来呢?

社群的本质是找到一群拥有共同属性的高价值用户,通过认同感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并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驱动自增长。常见社群的类型

1、产品型社群(如小米)

2、兴趣型社群(如读书会之类,如樊登读书会)

3、知识型社群(培训学习类,如逻辑思维,吴晓波频道等)

4、资源人脉型社群(以人脉资源,资源合作为导向,如正和岛,山脉圈等)

5、营销型社群(微商,销售产品,推广项目)

关于“社群”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社群的发展过程

社群电商进化史。

社群1.0,诞生初期时代。2015年前,更多是把社群做为普通沟通工具。但是已经有零星的微商,开始从朋友圈沉淀到社群变现。

今天,高大上的万科也在用微商模式卖房子了。

社群2.0,商业社群爆发。

2015年—2017年初,有人说社群+(社群营销、社群电商、社交电商)是微商和传销模式的结合,我想说:“微商的本质是做零售,传销的本质是拉人头。而商业本质也是零售。”

2017年底,软银赛富基金就5000万投资了微商第一品牌——思埠集团。

微商,做为社交电商的重要部分,资本已经开始布局。

社群3.0,品牌社群出现。

2019年始,社群+时代已经到来。成立仅两年的拼多多,2017年的GMV(成交总额)超过千亿元,而达到这个目标,华为用了21年,苹果用了20年,京东用了10年,唯品会用了8年,小米用了7年,淘宝用了5年。

关于“社群”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社群的意义

雷军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企业,提高效率,创造小米商业奇迹时,很多人未必知道他背后有上万个核心粉丝群。

这些年,互联网+、共享经济、网络直播、区块链…..到社群+风口,时势造英雄,时势造品牌。

其中,数据显示,GMV(成交总额)超过千亿元,华为用了21年,苹果用了20年,京东用了10年,唯品会用了8年,小米用了7年,淘宝用了5年。成立仅两年的拼多多,就超过千亿元。

雷军是社群风口,马云是电商风口。拼多多,就是社群+电商风口。

相对高大上的技术,社群+这个基本没门槛的风口,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把握。看谁先行动起来。

传统实体店,是“指腹为婚”;

现代实体店,是“见面相亲”;

互联网电商,是“自由恋爱”;

而社群电商,是“一见钟情”。

谁在做社群

电商第一坚果品牌,三只松鼠,超过5000个社群;

新锐净化器品牌,三个爸爸,超过1000个社群;

微商第一品牌,思埠集团,超过5000个社群;

精油第一品牌阿芙精油,超过30000个社群;

小米手机,超过10000个社群

关于“社群”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社群+购物=拼多多

社群+创业=黑马会

社群+母婴=贝贝网

社群+家电=海尔顺逛社群

社群+读书=樊登读书会

社群+教育=混沌大学

社群+书店=诚品书店

社群+保险=水滴互助

社群+摩托车=哈雷友会

社群+地产=奥伦达部落

社群+酒店=亚朵酒店

如果你把社群质量运营好,你有1个社群,相当于有一家实体店;你有10个社群,相当于有一条商业街;你有100个社群,相当于有一座万达广场。这并不夸张。

你是一个创业者,就要活成一个品牌。第一步,就是活成一个有内容的个人品牌。只有释放更多超级个人品牌的价值,才是超级风口。

关于“社群”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而现在我们常说的社群大多是指微信社群,在国内,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微信,几乎每个人都加入过群创建过群,微信每天会新诞生250万个微信群。

微信的用户量每年在持续增加,微营销的最大化将是未来的趋势,根据2016年微信大数据报告得知,从微信用户浏览朋友圈、微商城购物等一系列的微信操作趋势,很明显的分析出消费者的习惯,从而进行下一步的营销工作。

但,微信群其实只是个流量池,一个微信群的平均死亡时间是36天。

大部分的社群都面临着这些问题:群内活跃度低,群的生命周期短,用户付费转化难,用户增长也比较难。

社群没有找到有效的组织形式,常见的社群组织形式非常单一,社群管理者只会运用自己的管理能力,导致这个社群发展的速度完全取决于这个社群管理者会不会管理,他的管理上限决定了社群的组织上限。

社群运营缺少变现的手段,社群运营者非常辛苦,每天在群里投放类似快报等精心编辑的内容,社群是很活跃,用户也都给运营者点赞,但就是很少人被转化。

关于“社群”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微信只是针对熟人社交的一个工具,当应用于商务性质和电商时,功能就捉襟见肘,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群管理空间和应用,微信官方也不会去开发,因为他们强调越简单越好,用完即走。大量的群变成死群,群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维护,效率低下,比如说一个群发消息那就得操作多少次复制黏贴。

后来也陆续有不少围绕微信社群管理的一些第三方工具,2016年群控开始兴起,我也算是见识到比较早的一些开发和运营这块的,他们也确实也赚到了很多钱,因为当时P2P比较火,还有很多做微商的客户。后来我自己也组织了一些技术去开发,但做出来八个功能后我还是放弃了,毕竟这块还是属于外挂形式,风险也是极大,随时面临封号,对用户来说也是不负责。

社群时代和消费升级的兴起让社群管理工具的出现迫不及待,凭借此类工具可事半功倍。

所以后来我就去思考是不是要打造一个必要的群管理工具。这个工具可以为拥有大量用户和粉丝的自媒体大号、企业、微商、淘宝店主等提供社群管理工具,以帮助他们解决跟用户和粉丝的维护管理以及持续快速变现的问题。slogan就是:让社群好玩又好用。

关于“社群”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当时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抖音和头条还没有出来电商这块,所以当时规划的适用人群为:

微信公众号、微博大号:将粉丝引流到社群平台,方便互动和维护

微商:多账号同步销售推广,管理下级

电商平台:天猫淘宝等客户导入系统,方便营销和互动;销售和推广产品、服务;售后、客服等及时沟通回复

传统企业:将多年积累的客户导入到平台,方便留存和多次销售

自媒体账号:将粉丝引流到社群系统,方便管理变现

各组织机构:将会员导入到平台,方便互动和服务

直销团队:将客户引流到平台,更好管理下级和代理

群空间管理应用的平台,初期依托微信庞大的用户量然后依附于微信的快速传播,把微信上的好友和微信群全部引流到此平台上,自然裂变;群主利用群工具针对群空间管理,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达到快速变现、维护等效果,群员通过群应用更好的使用,增加对群的忠诚度和粘性,同时也拥有独立IP,更好的让别人记住自己;主要是对客户资源大数据的一个综合利用,发挥从事行业大数据的价值,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推广和效益。

关于“社群”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打造这个平台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方便KOC变现,另方面也是可以让人一键式创业,因为在这个平台你只要建一个群,随即就可以获得社群管理+电商+saas的集合,具体讲的优势在于:

所有功能围绕群员和群主的要求而制定,群员拥有独立IP,快速展示和交易,群主对于管理大群得心应手,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

所有管理和操作都集中在云端,方便除了电脑外也可以用手机、平板等移动和协同管理查看

小程序、APP和群控系统同步启动,还有更多丰富实用的功能,如自媒体管理工具、企业社交服务推广平台、自建推广平台等,给运营伙伴更多获利渠道

增加大数据分析功能,随时查看系统使用情况,根据及时有效的反馈进行下一步方案

多种盈利模式。

产品的规划:

小程序引流,APP形成独立的自主平台

官方可以做群控系统,是解放人工、节省成本、增加效率的企业标配工具, 随着人工智能的被看好,靠增加员工和加班加点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这种工作方式也会被逐渐淘汰。工作原理就是用一台电脑控制100个账号,就相当于100个业务员在同时帮企业工作,大大减轻企业成本上的投入和管理上的担忧,准确快速高效安全关联市场行情全面实现自动化多渠道数据,没有区域界限,大范围高曝光式精准营销。

关于“社群”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不过因为这个平台相当于是全新的一个平台,难点就在于推广,如何让人去使用,最终模式其实还是s2b2c,我们的种子用户就需要前期有一些社群资源,自媒体大号和网红,同时也需要我们积累有线下实体企业和商家人脉,团队也要潜心研究社群多年,要对产品的把控非常到位,要有一个切入点,快速上线,不断迭代。

目前对打造平台和APP唱衰,很多人觉得现在再去做一个平台难度比较大,做一个APP再去推广难度也很大,因为用户已经被瓜分完毕,流量红利也早已不在。

微信作为国民APP,社交地位几乎不可撼动,君不见去年此时同时出现三大公司推出的社交APP,但最后都销声匿迹。

关于“社群”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不过,很多人也发出了这个声音:天下苦微信久矣!

当大家都以为互联网格局就应该这样的时候总是会冒出一些黑马,比如新浪搜狐等一统江湖的时候,冒出了淘宝京东,当大家都以为电商就应该这样的时候又冒出了拼多多小红书等,当大家习惯了天涯猫扑QQ时又出了微信,当都以为社交已经红海时又出来陌陌探探脉脉钉钉。

所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才能发现更多的机会机遇,而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

据于此当打算去做这块的时候,我去找到了一些技术大牛一起,也找了几个投资人,相谈甚欢,有一个谈好了基本的合作方式,但是他本来是投资游戏领域的,有些资金被占用,而且刚组建了一个团队,需要缓冲时间,第二个本身有资金也有自己的技术团队,第三个是做传统行业,没有做过互联网行业。

这个项目现在尚未正式启动,产品原型和damo已经做好,简单的内部测试。当然,等待的时候越久,时机也就失去的越快,君不见张小龙也表示了恐慌,开始去亡羊补牢,企业微信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完善,尤其是此次疫情,让钉钉、微信直播、企业微信用户暴涨。

欢迎一些有识之士共同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