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要有光!

2月6日,我和崔東來到武漢參與疫情報道的第十五天。這些天,我們振奮過,也彷徨過,欣喜過,也憤怒過,但最多的,還是感動。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兩個“90後”的故事。

武漢,要有光!


鄢明俊。人民網記者王欲然 攝

給你看,有陽光的武漢

鄢明俊是一家電臺的主播,曾經,兩點一線的生活一度讓他覺得自己與這座城市缺少交集。

在他印象裡,武漢永遠都是一個工地,鋼筋水泥、黃沙漫天。一段時間,他甚至厭惡匆匆而過的渣土車。只有節假日的傍晚,來到長江邊,看到燈光秀,鄢明俊才覺得武漢很美。

現在,武漢病了。沒有了車水馬龍,沒有了熱鬧喧囂,整座城市彷彿被按下了暫停鍵,鄢明俊反而有些“不是滋味兒”。尤其當他看到網上那些對武漢的詆譭時,他更是義憤填膺:“我用自己的方式,幫這座城療傷。”

那是武漢交通禁行、限行後的第一個晴天,鄢明俊拍攝了一部以“陽光總在風雨後”為主題的視頻。連日來,電視上的武漢總是一副陰霾樣子,他想讓人們看看有陽光的武漢。“儘管平時熙來攘往的武漢大橋、戶部巷彷彿沉睡了一般,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工地的燈光和電焊的火花,便是武漢最耀眼的星光。”鄢明俊說。

“謝謝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光、有力量的武漢。”鄢明俊會堅持拍下去,不僅是因為得到了網友的稱讚,還因為無論順境或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武漢,都是他的城。

“一個普通的武漢人,做了一件應該做的事兒。能用自己微弱的力量讓別人瞭解武漢,我感到很欣慰。”鄢明俊說,那些從四面八方疾馳而來的醫療隊員和物資,讓他真實地感覺到:武漢並沒有被拋棄,這裡發出的每一聲呼叫,都有人回應!

長江大橋上雖已難見那萬丈燈火,但鄢明俊覺得,工地上、醫院裡、街道旁的燈光也很美,就連他曾經厭惡的渣土車也變得可愛——車燈和那些光,照亮了武漢的夜晚,也照亮了前方的路。

武漢,要有光!


簡林(化名)。人民網記者王欲然 攝

“穿上白大褂的我,才最閃亮”

採訪簡林(化名)的時候,夕陽的暖光照在她身上。打見面起,這個“90後”姑娘臉上始終掛著微笑。若不是聽她親口訴說,你很難想象,她剛剛逃離了死神的糾纏。

1月24日,除夕。凌晨,這位戰“疫”一線的女護士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拿到核酸檢測結果時,簡林最擔心的是她的父母。“該不該告訴父母?不想讓他們擔心,而且這個時候,他們來武漢肯定會有風險。”簡林瞞了下來。

多年外出在武漢工作,她早就已習慣一個人。從自我隔離到配合治療,簡林始終滿懷希望。她在微博上分享著治療過程和心情,字裡行間透露著這個瘦弱姑娘的堅強與樂觀。

“沒想到一個飛沫,能讓我的微博漲了這麼多粉絲。”對話中,簡林總會用玩笑將經歷過的痛苦一帶而過,而這份朝氣,也是她總結的、能夠成功抵抗病魔的良藥。“我的痊癒可能是因為年輕和樂觀的心態。”簡林說,確診後自己當然害怕,但同事和陌生人的關懷,讓她感到溫暖,“人不能沒有希望,陽光總會再出現。武漢,要有光!”

立春這天,簡林治癒出院了。在跟父母報了平安後,她想的第一件事兒就是穿上白大褂重返戰場。

“以前,雖然一穿上護士服腦子裡就只有救治病人,但總覺得穿自己的衣服進醫院容易沾染細菌。現在我覺得,穿上白大褂的我,才最閃亮。你覺得呢?”採訪結束前,這個“90後”姑娘,不忘對著鏡頭“皮”一下。

一個善良有愛,一個勇敢堅毅,兩個“90後”的故事真實平凡,卻打動人心。那份擔當,像深夜的繁星一點;那份朝氣,像冬日的一抹陽光,都給予你我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