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民間玉器收藏家的這些寶貝見過嗎?

玉,乃美石也。君子尚玉,由來已久。玉石堅硬的質地、溫潤的質感,一直為人們所鍾愛追捧。4月26日,由嘉興博物館、嘉興市收藏家協會主辦的“嘉懷瑾瑜——嘉興民間收藏玉器展”在博物館二樓禾韻展廳揭幕。該展集合了嘉興民間18位收藏家,共180件(套)玉器展品,重磅展示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玉器歷史。

雕琢美好的藝術

  在古代,玉被儒家詮釋為具備仁、義、智、勇、潔等“君子之德”,寄託了人們濃厚的情感與深邃的理念,因此玉器也一直是民間收藏熱門之一。然,玉不琢不成器。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玉器,由樸實的頑石蛻變成為一件可用可賞可玩的藝術品,要經過多番雕琢。古人在琢玉工藝上的探索追求,不斷推動著玉器文化的創造發展。

  18年4月26日上午,在嘉興博物館禾韻展廳內,記者見到了嘉興市收藏家協會會長俞星偉。“這是繼去年博物館與民間收藏機構成功舉辦的第二個原創展。”俞星偉說,這次展出的藏品多為文房用品,如玉筆筒、人物、動物、植物、玉香爐、玉碗、玉如意等;也有佩飾,如玉花片、玉帶鉤、玉簪、玉佩、玉牌、玉扳指等;還有少部分祭天禮地的高古玉,以“崇禮”、“賞玩”、“尚美”等三個單元呈現,彰顯了嘉興民間藏品的實力。

嘉興民間玉器收藏家的這些寶貝見過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漫步展區,一件“元鸕鷀爐頂”玉器藏品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只見半個巴掌大的整塊玉石被鏤空雕成圓柱形,數只鸕鷀形象盤踞交錯,小到鳥嘴亦雕刻清晰,十分精美。“這裡還有個趣事。”俞星偉說,玉器隨著歷史演變,其功能日趨世俗化,在不同朝代,其功能亦有不同。如這件“鸕鷀爐頂”,在元代多用作帽頂飾物,鸕鷀寓意“一路連科”,即仕途順利,平步青雲,然而到了明清時期再無人戴前朝式樣的帽子,便被改作爐頂使用。

  玉器,往往被賦予美好的寓意。蝙蝠抱著壽桃象徵福壽雙全,手拿荷花手捧盒子的和合二仙象徵和睦美滿,鸚鵡代表英勇威武,白菜寓意財源滾滾……將這些美好的寓意巧妙融合到玉器雕琢的樣式圖案中,處處彰顯著古人的智慧。

禾城玉器收藏蔚然成風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中,玉器文化始終佔有一席之地。中國有著近萬年玉器使用史,同時有著兩千五百餘年的玉器研究史。從原始的玉質生產工具,到後來演變為玉禮器、明器、生活用具等,玉器在古代中國,始終為上層貴族階級所使用。

嘉興民間玉器收藏家的這些寶貝見過嗎?

民間藏玉史,最早可追溯至宋,金石學的盛行,民間始發收藏古玩之風,古玉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古玩品種之一。至清,古玉收藏之風愈盛,乾隆甚之。清中晚期至民國,古玉成為古玩中的重要品種。嘉興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深厚的經濟文化底蘊,使得這個富裕的古老文化城市從未衰敗,孕育了眾多民間收藏家。

  “嘉興是馬家浜文化發源地,與後續的良渚文化輝映,一些史前的諸如良渚時期的玉器在嘉興本地也有發現。”當天上午,嘉興市收藏家協會會員黃輝一早便趕來看展。他說,最早的人們往往不會區分玉石與普通石頭,甚至會使用石英制作飾品,早期在嘉興發現的一系列良渚玉器,也引發了本地的收藏熱,湧現出如王國維、張宗祥等一批著名的民間收藏家,遺留下眾多珍貴的文字資料。

嘉興民間玉器收藏家的這些寶貝見過嗎?

  嘉興博物館有關負責人表示,嘉興民間藏玉品種豐、數量多,通過本次展示,一可補博物館藏玉的不足,二則為民間藏家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從而推動玉器收藏的發展,提高社會各界對玉器的認知度,促進民間收藏規範化。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27日,期間還將推出配套活動。

【部分展品搶先看】


嘉興民間玉器收藏家的這些寶貝見過嗎?

嘉興民間玉器收藏家的這些寶貝見過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嘉興民間玉器收藏家的這些寶貝見過嗎?

嘉興民間玉器收藏家的這些寶貝見過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嘉興民間玉器收藏家的這些寶貝見過嗎?

嘉興民間玉器收藏家的這些寶貝見過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嘉興民間玉器收藏家的這些寶貝見過嗎?

嘉興民間玉器收藏家的這些寶貝見過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嘉興民間玉器收藏家的這些寶貝見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