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米之鄉、紅色南湖——嘉興


長虹橋,位於市郊王江涇東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康熙五年重修,嘉慶十七年再修,光緒六年復修。橋橫跨大運河,是嘉興市最大的石拱橋

南湖是嘉興著名勝景。據《嘉興市志》載:嘉靖二十七年(1548),嘉興知府趙瀛疏浚市河,將挖出的河泥填入湖中,成一“厚五丈,廣二十丈”的小島,四面環水,俗稱湖心島,次年在島上建煙雨樓,遂成為一處獨特的景觀。這是攝於1914年的南湖煙雨樓景觀

城北的杉青閘是古代大運河上的著名水閘,是南北交通樞紐。落帆亭是取船隻過閘落帆的實景命名。據史載,落帆亭於北宋神宗熙寧(1068起)初重建,始建時代當更早。清光緒六年又重建,增築太白亭,祀李白,旁有花祖及閘神像。這是20世紀初攝下的景象


三塔是嘉興名勝,配以茶禪寺夕照,所謂“江天倒侵落霞紅”,傳誦已幾百年了。三塔在嘉興城西,面對運河,當年為拉縴者必經。這裡波渦急漩,灣裡常翻船。據說唐代時填白龍潭造三塔以鎮風波。照片上的三塔系清光緒三年所建。現今看到的三塔是20世紀90年代重建。

嘉興精嚴寺街,東起少年路,西止於禾興路,長260米,寬4米,因有著名寺院精嚴寺得名。當年的精嚴寺街,路面鋪石板,周邊為廟宇磚牆,土墩是蔬菜地

中山路 拓寬前的中山路--靈光井所在地段

京杭大運河從嘉興夾城而過,從北麗橋東眺,可以看到被運河和秀水衝擊而成的分水墩,北邊是繁榮的北京路農貿集市,河上船隻雲集,南邊是蘆蓆匯

建國路南起中山路,北至北麗橋,長884.5米,原寬9米,水泥路面,是興市中心最繁華的商業市街。南段舊稱大落北;北段名北門大街。其北端在抗戰前建造的四層樓房,解放後為第一百貨商店,當時是全城最高建築。現因舊城改造而拆除。本照片為拆除前的嘉興商業大廈批發站樓

嘉興市第一醫院 嘉興市第一醫院,前身為法國天主教會仁愛堂的嘉興聖心醫院。1951年9月,醫院由嘉興市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為嘉興市立醫院,1954年更名為嘉興市第一醫院,後曾定名嘉興血吸蟲病防治院、嘉興醫學院附屬醫院,1961年5月複稱嘉興市第一醫院至今。原聖心醫院的用房,現已拆除

1909年火車站站臺

1937年火車站

1940年火車站

1914年火車站

嘉興縣署

嘉興縣署

嘉興地方法院分院,現在是市總工會所在地

1896年的稅關

嘉興舊海關

嘉興中國銀行舊址,位於望吳橋堍環城北路

1914年中國銀行嘉興支行

民國初年,嘉興落帆亭風光。

文生修道院,全稱法蘭西嘉興文生修道院,1902年法籍神父步師加創建,為當時中國唯一總修院,研習教義,一經考核及格,晉為神父,派往全國各教堂。

聖母顯靈堂,俗稱聖母堂,天主教。1917年開始興建,至1930年完工,由意大利籍神父韓日祿發起,時為中國最大,遠東排名第三。

天主教堂內禮拜堂大廳

嘉興福音醫院是市二院前身,1895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牧師來禾傳教行醫,開設此院,首任院長為美國醫生文淵博。此照攝於上世紀四十年代。

聖心醫院建築

天主教聖心堂為天主教修女做禮拜埸所,解放前曾為民德女中,解放後為嘉興三中校內。

西大營位於子城內,民國時兵營,46年,蔣經國在這裡辦國防部預備幹部局特設嘉興青年中學,稱之青年軍

嘉興宏文館為清代嘉興府考秀才之處,位於道前街,1928年在原址建嘉興圖書館。

子城牌坊,上世紀四十年代尚存,上有匾額,秀州古治四字

嘉興辛亥革命烈土紀念塔,建於1933年,此照攝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原位於現東門南湖飯店地址。

上世紀廾年代的嘉興工務所

中山廳,建於1917年,原址乃清代練兵塲所內校場之演武廳,解放後為人民廣場,今廢,現為戴夢得購物中心大廈地址。

國貨陳列館,民國八年"五四″運動後,嘉興商界發起組織"中華國貨倡導會"號召抵制日貨,推廣國貨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南湖,湖邊均為農戶草棚

倉聖祠位於小南湖,系清末民間團體惜字會為紀念倉頡造字所建,此祠稱倉頡為倉聖,攝於上世紀四十年代

上世紀廾年代的嘉禾第一橋,原位人民公園正門口,由海鹽人朱耀庭工程師負責建造,時城牆未拆,水泥全賴進口,稱之洋灰,俗稱水門汀,曾轟動滬杭

1932年蘇嘉公路建成,此橋為蘇嘉公路一號橋,曾稱大洋橋,長77餘米,寬6米,攝於四十年代

1927年拆城牆後,城址築環城馬路,此為築成後環城東南路,即東門至南門一帶

上世紀廾年代的中山路

1935年的煙雨樓

嘉興城牆

子城牌坊,上世紀四十年代尚存,上有匾額,秀州古治四字



抗日戰爭時期







日本兵





漁家少女



抗日戰爭時期

南湖風光







戰爭後的城市廢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