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18條”雪中送炭

日前,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會同相關部門制定,青島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包括穩定職工隊伍、減輕企業負擔、加大金融支持、完善政策執行等18條“乾貨”,全力支持受到疫情影響,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助其渡過難關,獲得了眾多中小企業“點贊”。

□ 本報記者 張曉帆 薄克國

構築“18+N”政策體系

“經初步測算,單社會保險費這一項來說,‘青島18條’就能幫我們解決資金130多萬元,確實是雪中送炭,既振奮又溫暖,送到了我們企業家的心坎裡。”位於青島市南區的青島松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昆亮說,及時出臺的政策對提振經濟發展士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得到了真金白銀的實惠,讓張昆亮一直焦慮的心情輕鬆了不少。

“青島18條”顯示,在減輕企業負擔方面,青島對因受疫情影響辦理申報困難的中小企業,由企業申請,依法辦理延期申報;因疫情影響遭受重大損失,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確有困難的,經稅務機關核准,減徵或者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對符合條件的相關藥品、試劑、疫苗研發機構,及時、足額為其辦理採購國產設備退稅等。

為更好地讓中小企業理解並用好這些政策,2月6日,2020年首期青島市“民企之家”講壇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詳解“青島18條”,對援企穩崗、延期繳納稅款、減免中小企業稅費、優化退稅服務等政策實施細則進行了詳細解讀,兩個半小時吸引了近30萬人次在線觀看。

“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現在不能按原計劃經營生產,壓力前所未有大。”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高善武介紹,為使企業更好地瞭解享受“青島18條”,該局會同相關部門推出政策的解讀和具體實施細則,採用線上形式第一時間向廣大企業介紹,並圍繞18條推出一些新的政策,形成“18+N”政策體系。此外,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已通過微信公眾號和網站搭建起企業復工復產幫扶諮詢服務平臺,民營和中小企業可就落實相關政策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隨時在線上諮詢服務平臺提報。

倒逼企業練好內功

為防止疫情帶來的經濟風險,青島提早著手研究對應政策,政策出臺前對600多家中小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發現,68.9%的企業反映疫情導致國內外市場訂單減少,52.3%的企業反映勞動力成本高、招工難,51.8%的企業反映物流不暢,40.3%的企業反映缺乏資金。但絕大部分企業都對未來表現出充足信心,50%以上的企業認為今年的營業收入和效益會持平或增長。

作為填寫問卷的企業之一,位於青島市南區的創聯工場創始人馮錫祥說,不同類型的企業面臨的難點不同,也考驗了企業的內功。短期停工,對旅遊、酒店、租賃行業都會有比較大的影響,這倒逼企業練好內功,植入互聯網基因,把疫情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每一次疫情危機往往都伴隨著新的企業產生。疫情下,西貝莜麵村賬上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2萬多名員工待業,外婆家每天支付250萬元,但同時盒馬鮮生伸出橄欖枝與餐飲公司‘共享員工’,所以要注重企業的轉型,變實體企業為‘新實業’。”青島驥達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舜堯說,此次疫情對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他建議,企業家一定要藉機重新思考,注重企業轉型,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改變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方式。

信心比黃金珍貴

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進入關鍵時期,信心比黃金珍貴。“‘硬核’政策非常及時、接地氣,是幫我們應對疫情衝擊的一針‘強心劑’!”青島東方鼎信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市場部經理袁銘看完直播後意猶未盡,又看了一遍重播,“經營成本上升、企業資金週轉增大等困難,而18條政策中有一半以上切中企業現實困難,即墨區政府部門也多次來市場調研,讓我們看到了政府對民營企業的高度重視,是青島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體現,企業重獲信心。”

據悉,即墨區建立機關幹部聯繫企業制度,全面摸清企業復工時間及復工計劃,並建立檔案,做到“一企一檔”全力保障企業順利復工和健康發展,“一企一策”分類制定扶持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在疫情期間,青島市要求國有、集體及享受過財政支持政策的小微企業創業載體要帶頭對承租的小微企業房租進行減免,鼓勵其他民營小微企業創業載體為租戶減免租金。青島市民營經濟局聯合青島市國資委、各區市對全市各類載體進行摸排梳理,青島已有多家載體公佈減免房租、物業費的消息。

位於李滄區的青島達翁集團給達翁家居、達翁輔料市場經營的商戶減免了1個月房租,這涉及近700家商戶,金額達數百萬元。總裁戚振香說,商戶是與我們業主、房東休慼與共的合作伙伴,集團要與商戶共同承擔經營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