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歷史劇數不勝數,為何拍明朝的比較少?

事實上,關於明朝的歷史劇,還是有一部分的,只是現在很少能看到而已。

首推神劇《大明王朝1566》,陳寶國主演的,講嘉靖帝、嚴嵩、海瑞等,這部劇即便是現在看來,無論是陳寶國,還是倪大紅,演技真的是巔峰,五星推薦。

《大明王朝1449》,此劇主要是圍繞土木堡之變展開,重點對明英宗和于謙(不是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進行講述。

《傳奇皇帝朱元璋》,陳寶國主演。

《朱元璋》,胡軍主演。

《鄭和》,這個比較早了,現在已將看不到了。

《錦衣衛》,明萬曆年間的故事

《江山風雨情》,吳三桂,陳圓圓,崇禎帝等明末的故事。

《戚繼光》,這個不用解釋。

《鄭成功》,老電影,香港拍的。

《李時珍》,這個好看,黑白畫面,畫風,曲風,完全是一副中國水墨山水畫。

《萬曆首輔張居正》,這部劇是以張居正改革為主線的一部電視劇,統治階級內部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一場鬥爭。

《鄭和下西洋》,又名 大航海 其實這部劇與其叫鄭和下西洋還真不如叫《永樂皇帝》,唐國強把正面的朱棣簡直演神了,戲份比羅嘉良演的鄭和還要多。

《正德演義》,這部劇還是何炅何老師主演的,何炅的演技還是不錯的,他把正德皇帝的那種孩童般的心理演的很到位。

《女醫明妃傳》,這部劇嘛,只能說是一個偶像劇,很多你熟悉的流量明星在裡面,至於故事情節和與真實歷史的銜接,包括演員的演技,只能呵呵了。

還有就是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了,老實說,這部劇我還是比較喜歡的,對於真實的歷史,還是比較到位的。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現在歷史劇數不勝數,為何拍明朝的比較少?

明朝的歷史劇為什麼比較少?

即便是有以上這些關於明朝的歷史劇,但是對比清宮戲、辮子戲,數量上還是少了很多。這其中的原因很多,綜合如下所述:

1、觀眾的品味

明朝的歷史劇,更多的講的是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權術和鬥爭,以及冷冰冰的政治。而清宮戲裡,比較多的是兒女情長、後宮爭鬥等。加上某些不能說的原因加持下,老百姓願意看到的是情長意短,而不是冷冰冰的政治,畢竟茶餘飯後,就是放鬆時間,忙了一天,誰不願意圖一樂兒呢?

當然,這不是說老百姓品味低,也有很多觀眾喜歡這類題材,尤其是近幾年,比如像上文提到的神劇《大明王朝1566》,剛播出的時候被封禁,過了幾年再播送的時候,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證明,觀眾的品味在提高,很多人不願因只看一些腦殘劇。

2、市場經濟

要知道,拍電視劇的導演首要做什麼,就是要賺錢。賺錢了,演員才能走下去,相對而言,一部沒有什麼營養的額口水劇,但是裡面都是流量明星,這樣的作品帶來的上座率和收視率是比較高的,但是,比較深的題材,比如明朝的很多問題,確實有深度,但是需要觀眾消化,吸收,品一品才能知道其中的好兒來。那麼,上座率和收視率就會大受影響,導演是要賺錢的。

另外就是演員,很多明朝的題材,比較深厚,是非常考驗演員的演技以及功底的。不是你耍個帥,有個造型,憑著一張臉就可以的,比如陳寶國、唐國強兩位老師,在出演《大明王朝》和《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真的是巔峰演技。而如如今的小鮮肉演員,即便是讓他們演,看著也不像啊。

所以,這樣不叫座又不叫好的題材,不但導演不願意拍攝,演員也是不願意演出。

現在歷史劇數不勝數,為何拍明朝的比較少?

3、拍攝的程式化

清朝影視劇的現在拍攝有點程式化了,服裝、道具和場景都是現成的,此外,清宮劇基本康雍乾三個朝代上演,尤其是雍正和乾隆,這兩個朝代的人物觀眾一般都有些印象深刻,清宮劇拍攝得也很相似,觀眾也可以理解,並容易進入戲。對於明代人物來說,觀眾知道的也不多,也不知道他們是誰,所以看起來相對困難。總不能為了看一部電視劇,再去補習補習歷史吧。

無論如何,明朝是我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大一統王朝,對於熟悉歷史、喜歡歷史的人來說,對於明朝,總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裡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大明的精神,更是讓我們魂牽夢繞的信念。希望能夠多多看到關於明朝的歷史劇。

畢竟,那一夜,我也曾夢到過百萬雄兵。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是英雄漢,只顧嘵嘵問姓名。

現在歷史劇數不勝數,為何拍明朝的比較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