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城縣清水河鎮農科站村的“百事幫”

連日來,新疆霍城縣清水河鎮農科站村47歲的張春山,每天主動到村委會,隨時服從村黨支部的工作安排。

7年前,40歲的張春山光榮的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清水河鎮農科站村黨支部把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張春山得知黨支部有工作安排,大年初一早上就趕到村黨支部申請任務。他說:“作為一名黨員,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和帶動周圍的群眾。 ”

就這樣,張春山每天聽從黨支部的安排,哪的工作任務重,張春山就主動承擔。天氣寒冷,他主動站在村路口卡點,逐一檢查過往的車輛,監測每一個行人,確保不漏一人、不漏一車。村委會這段時間吃飯的人多,基本上隔3天就得去市場買生活物資,這時,他主動當搬卸工,不嫌髒、不嫌累。別人和他換崗後,他沒有休息,而是在村裡的巷道中逐個宣防疫知識,還不時的詢問老百姓們有什麼需要幫助幫忙的。在許多人的眼裡,張春山就是一個“鐵人”,他似乎有著用不完的勁,一直忙碌的穿梭在各個工作當中。

清水河鎮農科站村黨支部書記彭芙蓉說:“關鍵時刻往前衝,以身作則敢為先,這是對一名中共黨員基本素質的一大考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僅體現在平時的榜樣作用,更要看在困難危急時刻,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能不能勇敢的站出來,接受困難的考驗,接受黨和人民的考驗,而張春山就一直秉持著‘點燃’自己,‘照亮’大家的精神,被村裡的老百姓親切稱為‘百事幫’。”

張春山有2個孩子,小女兒張子怡,今年上大三。在女兒的眼裡,爸爸陪她的時間基本上可以數過來,以前女兒還不能理解,常常責怪爸爸。隨著時間慢慢的成長,女兒逐漸明白了爸爸陪她時間少的原因,由不理解變成理解再到支持。今年寒假回到村裡後,張子怡積極參加村裡組織的返鄉學生各類活動,幫助村委會入戶走訪宣傳,得到了村委會一致好評。

農科站村一直以來地少人多,張春山家裡只有10畝地,夏季農忙時節,張春山忙完自家的農活後,就帶著村裡的富餘勞動力到清水河鎮周邊企業、蔬菜大棚打零工。張春山常常說:“黨員就要起骨幹、帶頭、示範橋樑作用,只有自己帶頭幹了,老百姓才信你,才服你。”每年夏季,張春山要帶著村裡的30餘名老百姓外出務工,僅這一項,就能為每戶帶來增加5000元的可觀收入。(董新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