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會不會感覺自己被監控了,自己剛想到什麼,APP就推薦什麼

其實並不是手機被“監控”了,而是你本人被“分析”了。

“監控”還是“分析”

用“監控”這個詞,是有點負面的,畢竟牽扯到這個詞,會讓人聯想到很多不好的現象,從而對手機被“監控”這件事越發的討厭。

有時候會不會感覺自己被監控了,自己剛想到什麼,APP就推薦什麼


要我看來,與其說手機被“監控”了,不如說自己被“分析”了。

你說感覺手機被“監控”,其實是你在手機APP中的瀏覽軌跡,被記錄了,再然後你的這些行為數據被其他 APP“分享”了,而你的數據被越多的APP“分享”,就越會讓你覺得自己做一件事,好像手機上的所有APP都知道了,然後也就給你一種假象,你手機被監控了!

其實不是的,畢竟數據的“分享”,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不是說所有的APP都可以拿到你的行為數據。

有時候會不會感覺自己被監控了,自己剛想到什麼,APP就推薦什麼


比如,你在淘寶購物,然後打開今日頭條,發現頭條也在給你推送相關的廣告,這就說明,淘寶和今日頭條是存在“分享”關係的;

又比如,你在京東上瀏覽物品,打開今日頭條,也在給你推送相關的東西,這就說明,京東和今日頭條是存在“分享”關係的;

而你在京東,就不會被推送你在淘寶瀏覽的東西,因為他兩並沒有那麼好的“關係”。

作為自己也是淘寶、天貓的常客肯定不希望我的數據被四處“分享”,這樣會讓我沒有安全感。

但是客觀點說,如果沒有大數據,沒有大數據分析,那麼生活中很多的便利,我就不會享受到,比如,打開今日頭條,我得像以前看報紙那樣,在一堆信息中,花費大量時間,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有時候會不會感覺自己被監控了,自己剛想到什麼,APP就推薦什麼


行為數據被“分享”的初衷,我想肯定是為了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讓用戶覺得這款APP真的人性化,“我都沒說要幹啥,它就知道了我要幹啥有的人不喜歡被推送,那就有人喜歡被推送,比如我在其他地方看車,到了淘寶,它就給我推送車上的掛飾、坐墊,我就會很樂意去點擊。

感謝觀看,祝您生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