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醫療衛生機構疫情防控堅守“醫護人員不感染、患者不死亡”底線

我市醫療衛生機構疫情防控堅守“醫護人員不感染、患者不死亡”底線

我市醫療衛生機構疫情防控堅守“醫護人員不感染、患者不死亡”底線

2月12日,濱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場新聞發佈會舉行。濱州市政府副市長、市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指揮部副總指揮潘青介紹了疫情防控工作進展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濱州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系列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實“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全市總體疫情防控形勢平穩,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秩序逐步開始恢復。

我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坚守“医护人员不感染、患者不死亡”底线

一是科學精準抓疫情防控。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持之以恆地緊盯重點時段、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堅決做到防輸入、防擴散、防輸出。實施最嚴格的“查源頭”,對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不同渠道來濱車輛,差異化採取放行、隔離、送醫、勸返等措施,把好“輸入查驗關”;實施最細緻的“嚴排查”,運用大數據、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組織開展隨訪監管和“地毯式”摸排,把好“落

地摸排關”;實施最及時的“嚴隔離”,嚴格執行返城復工“十二個一律”,做到來濱車輛人員百分之百查驗,外地來濱人員百分之百登記造冊、跟蹤管理,村居小區百分之百24小時封閉式管理,重點人員百分之百集中隔離,把好“返城復工關”。

二是科學有效抓患者救治。組織開展全市疫情分析,研判疫情流行趨勢,堅持“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原則,集中最優質的醫療力量,統一調配醫療物資,尤其最緊缺的醫護用品,進一步探索形成更加科學有效的救治體系。實行“一人一案、精準救治”,組織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每日對確診患者進行會診,根據病情變化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進一步提升診療效果和治癒率。截至2月12日14時,我市已有6名患者治癒出院,在全省15個有確診病例的城市中治癒出院率最高。同時,嚴把 “醫療衛生機構防控關”,2月11日上午,召開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嚴防新冠肺炎疫情在院內感染、擴散,堅守“醫護人員不感染、患者不死亡”底線。

三是科學有序抓復工復產。2月7日,我市成立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指揮部,推動各類企業應復盡復。實行企業復工“備案制”,出臺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十條意見,制定工業企業復工復產30條工作指南,發佈服務業相關企業復工通告,印發加強社會隨訪服務保障企業復工復產通知,指導企業隨報隨備,隨時開工。強化企業復工政策扶持,發佈應對疫情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1號、2號公告,加大財稅、金融、要素保障等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調度保障機制,按照“一企一策”,制定復工清單,幫助企業解決用工短缺、防疫用品不足等問題,優先保障企業煤炭、油氣、原料等生產物資供應需求。抓好在建項目和新項目開工,集中力量、統籌推進全市重大投資和重大招商項目建設。實施階段性降低社保費費率政策,在全省率先啟動穩崗返還工作,切實保持就業穩定。

四是科學穩妥抓物資保供。加大蔬菜、糧油、肉類等物資供應,做好蔬菜批發商與大中型商超的產銷對接,建立生活必需品市場價格信息監測預報處置機制,嚴厲打擊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保持糧油副食品、蔬菜、肉禽蛋等價格穩定,保障群眾“菜籃子”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印發《關於切實做好貧困人口和特殊困難群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盡最大努力為困難群眾提供米麵、口罩等生活和防控物資,解決疫情防控期間貧困群眾的實際困難。

我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坚守“医护人员不感染、患者不死亡”底线

隨著疫情擴散得到初步控制,社會上逐漸產生麻痺心理和僥倖情緒。特別是節後企業陸續復產復工,返崗人員驟然增多,城市人流量逐漸增大,疫情防控進入了最關鍵、最重要的窗口期。就在今天上午,我市又新增1名確診患者,確診病例人數達到12人,疫情防控工作面臨更大挑戰,疫情蔓延風險有持續增加的可能。疫情防控關乎生命,復工復產關係國計民生和抗“疫”物質保障。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作攻堅”的要求,我們務必充分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性、複雜性和艱鉅性,以更充分的準備、更長遠的打算、更堅韌的鬥志,統籌抓好經濟運行和民生保障等各項工作,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是毫不鬆懈地抓緊抓好疫情防控。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始終把防輸入、防擴散作為防控重點,突出抓好返城復工疫情防控工作,完善社區聯防聯控體系,發揮好村(居)、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村(居)、社區下沉。利用好大數據分析、群眾舉報、主動登記、購藥登記等渠道,持續開展“地毯式”摸排、“網格化”管理。聚焦關鍵場所、重點部位、重要行業,嚴格落實健康查驗和清洗、消毒、通風等措施,盡最大努力從源頭上切斷傳播途徑,消除傳播隱患,堅決防止疫情反彈。

二是毫不鬆懈地抓緊抓好經濟運行。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力度,支持和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全面落實中小企業發展扶持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密切監測疫情對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外經貿、餐飲旅遊等行業企業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強化評估分析,深入研究對策,儘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建立管根本、管長遠的經濟運行機制,引導企業以疫情防控倒逼轉型升級,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疫後經濟”發展打好基礎。

三是毫不鬆懈地抓緊抓好民生保障。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最大程度做好供水、供氣、供電、供暖、交通運輸等涉及群眾生活的保障服務。統籌推進就業、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民生事業,特別是謀劃提升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城鄉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社區和居家養老等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力度。持續加強物資調配和市場供應,重點加大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資儲備供應力度,根據需求有序投放,保障企業正常復工和群眾生活需求。繼續加強市場監測,嚴厲打擊哄抬物價、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落實食品安全管控措施,維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抓好水利工程建設和春季林水會戰項目,保證種子、化肥等農用物資供應,為農業復產、春耕備播打好基礎。關注貧困群眾受疫情影響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確保脫貧群眾不返貧。

四是毫不鬆懈地抓緊抓好社會秩序。全面加強社會面管控,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隔離場所等的重點部位的安保力度,嚴厲打擊藉機謀取非法利益、擾亂社會秩序等違法行為。進一步強化宣傳引導,加強輿情管控,多層次、高密度發佈權威信息,及時專業回應群眾關切,妥善處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廣泛動員人民群眾與黨委政府同舟共濟做好疫情防控。細化防風險、護安全、保穩定各項措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抓好金融安全、風險防控、信訪維穩、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等工作,全力維護好正常經濟社會發展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