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閒出一群“美食家”:有人花一天時間做涼皮,兩分鐘吃完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受訪者供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宅在家裡多日,眾多“美食家”紛紛上線。平日裡,他們沒有時間鑽研廚藝,靠外賣滿足味蕾。這次,終於“憋瘋了”的他們,難以抵抗對美食的嚮往,於是,蒐集攻略,備好食材,走進廚房。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的。在網上,“自制涼皮”等視頻點贊量超百萬,蛋糕、麻葉、奶茶、鍋巴、貓耳朵等美食熱度也很高,可謂花樣百出,令人稱奇。

那麼,在家的你做出了什麼驚天動地的美食?我們評論區見!

自制涼皮解鄉愁,“做了一天,兩分鐘吃完”

最近,自制涼皮火了,不少人蠢蠢欲動。不過,通過搜尋網上的視頻攻略發現,做涼皮是個非常考驗耐心的事情,普遍需要“洗面”這一過程。

洗面,就是把揉好的麵糰不斷洗啊洗,一直洗到只剩麵筋為止。小張在鄭州工作,因為想念濮陽家鄉的那碗涼皮,決定自己來試試。

疫情期間,閒出一群“美食家”:有人花一天時間做涼皮,兩分鐘吃完

麵筋

看完了幾個視頻,小張操練起來。從中午開始和麵,跟著視頻教程一步一步進行,原來洗面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她洗了十幾分鍾就洗好了。

“過程感覺不算費勁,其實很簡單的,主要是等沉澱的時間比較久。”小張耐著性子,從中午等到晚上,涼皮終於做好了。澆上調好的蒜汁兒,一碗涼皮居然從自己手中誕生了,小張都有些難以置信。

疫情期間,閒出一群“美食家”:有人花一天時間做涼皮,兩分鐘吃完

涼皮

簡單拍了一張照片,小張三下五除二吃掉涼皮,涼皮出乎意料地好吃,她感慨道:“做了一天,兩分鐘吃完。”

在來到鄭州工作之前,小張一直在濮陽生活。涼皮,是濮陽的特色小吃,從小到大,她總是會和閨蜜一起相約,去同一家涼皮店吃涼皮,味道純正,吃一碗就感到特別滿足。

“所以說,我完全是因為自己的情懷才做這碗涼皮。”小張說,她感覺自己“做出來了一碗鄉愁”。

做饅頭失敗了,轉而做起麻葉

“看大家都做涼皮,那我不跟風了,我做饅頭好了!”網友“蝦皮”特立獨行,她打算對饅頭“下手”。

於是,“蝦皮”興沖沖地從超市拎回來50斤麵粉,在廚房裡一頓折騰,原本期待著一鍋白白胖胖的饅頭,結果事與願違,一鍋黑饅頭意外“出生”。

怎麼能把饅頭做成黑的?當記者提出想要看一下黑饅頭的照片時,“蝦皮”提出了強烈拒絕:“不行!太醜了!別看了……”

為了轉移記者的注意力,她立馬講起了下一道麵食。

“一次性買了50斤面,怎麼消耗是個問題,那怎麼消耗大呢?炸東西。”“蝦皮”被自己的機智打敗了,她迅速從黑饅頭的沮喪中振作起來,轉而開始炸麻葉。

疫情期間,閒出一群“美食家”:有人花一天時間做涼皮,兩分鐘吃完

麻葉

麻葉製作比較簡單,只需要麵粉、芝麻、鹽三種材料。

“面也不用發,跟芝麻和一起,揉麵,然後把它擀成薄片,切成餛飩皮那麼大的片兒,面片兒中間可以劃拉幾刀,讓它等下下油鍋可以更均勻受熱。”“蝦皮”找到了新的樂趣,當聽到面片兒“呲啦”入鍋的聲音時,做麵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吃到第一口覺得很罪惡,很後悔,瘋狂質疑自己為什麼要吃油炸食品?”剛恢復健身的“蝦皮”,原本制定了嚴格的飲食計劃,卻在自制麻葉的面前敗下陣來,“算了,吃了再說!”

不過,面揉多了,薄面片越炸越多,“蝦皮”找了個大袋子把麻葉都裝起來了,保存著,打算等什麼時候能上班了,到單位分給同事們。

在家還要撒狗糧?研一學生自學煮奶茶:想煮給女朋友喝

本著“在家做飯,不給國家添亂”的原則,研一學生小鵬做完早飯,收拾完碗筷,從客廳“散步”回來,突然打算做點什麼。

作為學生黨,他想起了大學校園裡的奶茶。那是一家印度人開的奶茶店,煮出來的奶茶絲滑、香醇,這種口感讓人記憶深刻。

想到這裡,小鵬決定開始自己煮奶茶。他發動了搜索技能,在網上搜集了多種奶茶的製作方式:印度奶茶、阿薩姆奶茶、馬薩卡奶茶、港式奶茶……

疫情期間,閒出一群“美食家”:有人花一天時間做涼皮,兩分鐘吃完

奶茶

準備好了牛奶、茶葉和鐵鍋,小鵬開始製作奶茶。水燒開,先把茶葉下鍋,水開了再加入茴香、桂皮等香料,再加入牛奶,直到煮到奶皮出現。

讓他沒想到的是,一次成功,中午全家人便喝上了自制奶茶。

最後,小鵬還趁機撒了一把狗糧,“主要是想嘗試一下,等疫情過後,見到女朋友時,煮給她喝。”

(編輯 吉倩倩 崔莉莉 見習編輯 王紅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