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復工 優化平臺 形成聚合

重慶,作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擁有85.3萬戶中小企業。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面前,每一箇中小企業經營者都扛起了企業應該承擔的重擔和社會責任。政府部門提前謀劃,精心推動,廣大中小企業奮力擔當,配合聯動,從樹立信心、保障復工、優化平臺、形成聚合等多方面做好工作,確保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

全面做準備

保障企業安全有序復工

2月10日,重慶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始有序復工。位於兩江新區的重慶康師傅方面食品有限公司制面工廠已經有序運行,已恢復了80%的生產產能。

據市經濟信息委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處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10日,兩江新區共計復工復產中小企業87家,其中工業中小企業8家,包含醫藥企業1家,設備製造業企業2家,汽車製造業企業2家,通訊技術服務業2家。

為了保障企業安全復工萬無一失,市經濟信息委發出《關於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工業企業復產復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抓牢企業復產復工各項工作;鎖定企業清單,分級分批實現企業復產復工;深入生產一線,協調化解企業復產復工各類問題;加強監測調度,推動企業生產運行逐步邁上正軌等。

據瞭解,兩江新區採取三舉措護航中小企業穩企復產:一是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調查等多種方式,全面收集100餘戶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和需求,積極協助企業解決或及時上報。二是做實政策扶持。特別設立10億元專項基金支持防疫科技攻關、5000萬元專項基金激發消費市場活力等。三是夯實穩步復產。全方位全流程夯實企業復工復產工作,保障轄區中小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分類分批有序復工復產。

渝北區建立企業復產復工“指導員”制度,每組指導員由1名園區(鎮街或部門)工作人員和1名衛生系統工作人員組成,將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形式,入駐企業蹲點辦公,指導企業抓好復產復工準備和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做到組織機構、人員排查、防疫機制、防疫物資、員工培訓、備案材料等“六個到位”。

江北區成立企業復工工作應急組,應急組下設綜合小組、物流運輸小組、用工支持小組、物料調劑小組、法律援助小組、金融協調小組等6個小組。

此外,全市各區縣都已經積極出臺和實施復工復產保障制度,在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時統籌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幫助企業快速應對和解決復工面臨的困難問題,實現從嚴防控、有序復工。

平臺做載體

重慶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發揮指導作用

重慶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作為重慶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的樞紐平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市委市政府及市經濟信息委的文件精神和工作安排,2月9日,發出了《關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做好平臺網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就儘快開展工作、積極宣傳相關政策、積極配合主管部門做好防控物資的生產採購、幫助中小企業復產復工、收集典型案例,加大宣傳力度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積極發揮了平臺指導作用。

通知一發出,重慶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首先做出表率,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迅速建立抗疫專題,內容包括抗疫知識,抗疫動態,扶持政策等欄目,實現更好的政策宣傳和抗疫知識宣傳。

二、聯合服務機構推動免費的視頻會議解決方案,通過釘釘視頻會議和雲視訊,為企業解決遠程辦公問題,並依託窗口平臺推動企業使用。目前正在推動企業員工健康打卡解決方案,實現健康監控。同時推動在中小企業雲平臺建立抗疫專區,不斷豐富企業信息化服務。

三是動員窗口平臺為企業復工提供具體服務。收集企業融資需求,提供政策諮詢,梳理企業復工要求等。接下來還將安排專人提供企業復工指導。

此外,各區縣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快速響應通知,組織號召各區縣中小微企業積極行動,共同抗疫。

九龍坡西城平臺建立線上十大公共服務體系,宣傳各項政策,為區域中小企業提供免費釘釘遠程辦公視頻會議,線上涉及新型病毒科普中小微企業達 256 家,引導 32 家中小微企業落實實施疫期援企穩崗返還政策;對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落實信貸資金支持政策;組織 296 家企業填寫工信部、重慶中小企業疫情調查卷;協助58 家企業組織復工資料的準備並落實復工報備。

璧山區中小企業服務窗口平臺、璧山區中小微企業服務中心通過QQ群、微信群和平臺自有網站,向廣大平臺服務的企業及群眾宣傳疫情中發佈的各項政策、通報以及通知和要求等;積極組織動員轄區企業、新專聯會員和互聯網商會的會員發起募捐活動,募捐達到數萬元;同時還組織購買口罩及消毒液一批,捐贈到各街鎮衛生院,一線公安幹警、交通運輸管理和防疫的工作人員。

墊江縣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每天指定專人在微信群、QQ群裡為企業在線答疑,收集企業復工復產所需物資,做好登記,等待物資渠道;聯合阿里釘釘(重慶)服務商梳理出涉及遠程會議、協同辦公、網上教育等領域網上辦公工具軟件,供縣內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免費使用;同時協助墊江縣經濟信息委、縣農業農村委為首批覆工復產企業收集資料,以備出具通行證。

據悉,萬州區、黔江區、彭水縣、巫溪縣等全市近20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都在積極發揮平臺作用,有效推進政策宣傳、復工服務、線上答疑、遠程視頻會議網絡辦公”服務等各方面工作。

協會強聚合

組織號召會員企業打好疫情阻擊戰

協會、園區、基地作為這次抗擊疫情戰役中的一個個陣營,積極發揮了強紐帶、高聚合作用。通過倡議,組織號召會員企業打贏疫情阻擊戰。

據瞭解,重慶市樓宇產業園協會組織會員企業積極募捐,2月4日起,會長熊英、名譽會長汪官蜀以及多位副會長帶頭捐款,包括華雄、曙光、陶家、元建、聚峰、兩江、燕趙、泰源、睿容津東、德恆產業園等成員企業向重慶市紅十字會、重慶市慈善總會等機構捐贈善款,向重慶各地一線抗擊疫情的醫療機構捐贈大批防護用品。協會會員企業還通過不同的渠道進行了愛心捐贈。目前,據不完全統計,重慶市樓宇產業園協會的數十家會員企業通過協會渠道以及不同渠道捐款捐物已累計達500萬元以上。

此外,為了為減少疫情對更多中小企業的影響,協會會員通過租金、物管費減免的方式幫助中小企業共度難關,其中會員單位渝北區臨空國際貿易示範園為入駐的60餘家中小企業減免租金25萬元,華雄產業園、曙光產業園、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協會成員都針對入駐園區企業的租金和物管費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減免。

重慶市中小企業協會按照市經信委的統一部署,通過網站、微信群、QQ群發送市委、市政府對疫情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引導會員單位認真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精心制定防控疫情方案。副會長單位重慶新泰機械有限公司主動向永川區慈善會捐獻50萬元救助款,副會長單位重慶忠州曼子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主動向忠縣紅十字會捐贈現金10萬元。重慶市中小企業協會向重慶市慈善總會捐獻2萬元,助力重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除了倡議會員單位援助疫情外,協會深入企業瞭解,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復產工作:重慶山外山血液淨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專門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組,總經理掛帥,向員工發放防疫安全手冊600本,每天進行三次車間和辦公區域消毒,及時釆購了口罩6000個,消毒液200升,酒精100升。重慶忠州曼子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為了2月10日能按期復工,想方設法為員工購置了口罩33000個,消毒液1.5噸,紅外線體溫檢測儀15個。重慶新泰機械有限公司為復工復產提前釆購了原材料,精心組織和安排,於1月28日巳恢復正常生產。

重慶市微型企業協會主動承擔社會責任,2月9日聯合醬王府酒業、璧山蔬菜協會、偉正蔬菜公司、璧山蜀都合作社組織了“捐蔬菜、抗疫情”愛心活動,10餘噸蔬菜從璧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出發,到達重慶市主城後由小貨車分發到各社區、醫院、福利院等十幾個捐贈點,將安全、新鮮的愛心蔬菜送到了需要的人手中。

企業在行動

齊心協力彰顯渝企力量

重慶企業重情重義,在疫情面前更是體現出了社會責任和企業擔當。

隨著疫情的擴散,全國大部分地區防疫物資庫存告急,尤其是醫用防護用品等物資空前緊缺。重慶康刻爾製藥有限公司調集各方資源,爭分奪秒,緊急從國內外籌措貨源,採購了醫用防護服7000件、隔離服2000件、護目鏡8000個、醫用手套50000雙捐贈給重慶市慈善總會和重慶兩江新區慈善會。

華蘭生物巫溪縣單採血漿有限公司生產出的“人免疫球蛋白”,是抗擊新型肺炎為數不多的藥品之一。自疫情爆發以來,針對“人免疫球蛋白”產品的緊急供應,運輸人員及車輛接到任務不分晝夜隨時出發,以確保藥品在最短時間內運往武漢等急需藥品的地區,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患者有藥可用。同時在春節期間安排加班生產,盡最大努力保證產品的持續供應。

重慶品勝科技有限公司得知要建火神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集中治療醫院,捐贈自主研發的輸液袋標籤打印機和醫療腕帶打印機,馳援戰疫。

截至1月31日,品勝科技已累計捐贈醫療標籤打印機100臺,腕帶打印機30臺,腕帶9000條,總價值近30萬元。目前該批物資已經抵達武漢疫區並投入使用。

重慶盾之王實業有限公司,作為公安部、國家應急救援部的協議應急供貨企業,1日30日向重慶市璧山區捐贈了價值136000元的醫用口罩,2月8日,再向重慶市璧山區紅十字會定向為璧山區武裝部、璧山區財政局和兩家銀行捐贈了1600個防護口罩和30套防護服,價值20616元。

截止2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重慶大學重慶班共有45家重慶領軍企業和絕大多數領軍學員、重慶大學領軍項目辦公室員工,通過政府機構、慈善機構,或直接向抗擊疫情的重點區域、一線單位,共捐贈669.62萬元(其中現金249.75萬元;各類物資價值419.87萬元)。

上述提到的只是重慶中小企業在在行動的縮影,在這次全國抗疫的攻堅戰上,重慶中小企業齊心協力彰顯出渝商力量。

縱深:

繼續抓好四項工作

幫助企業樹立信心

市經濟信息委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處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接下來還將按照疫情防控的總體要求和有關工作部署,積極主動作為,加強指導服務,繼續抓好四項工作,幫助廣大中小企業樹立信心、渡過難關。

一是指導督促中小企業落實落細各項工作要求,積極穩妥地推動中小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二是多種形式加大對中央、市級的各項政策特別是“重慶二十條政策措施”的宣貫,送政策進園區、入企業,擴大政策知曉面,增強企業獲得感,提振企業發展信心。三是加強運行監測,深入開展調研,及時瞭解、積極反映、協調解決中小企業因疫情影響遇到用工緊缺、資金緊張、物流不暢等生產性、經營性問題,並推動完善相關政策。四是大力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尋找疫情帶來的變革和機遇,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和品牌培育力度,發展新業態,培育新模式,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提升中小企業內生髮展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