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老是成功錯過千百倍幣發大財機會 多元思維改變命運

為什麼我們老是成功錯過發大財機會 為什麼我們老是成功錯過千百倍幣 多元化思維模型改變命運 (一)

本文是高達兩萬字長文,這裡節選第一部分

人類的進化史表明 :我們大腦是從遠古打獵環境下進化來的,大腦是適應那種環境的 。

人類誕生近400萬年,只有400年時間進入現代。換句話說,人類歷史99.99%的時間是用於適應遠古打獵環境中的。

也許你會覺得好笑,雖然我們已經身處現代社會, 但是我們的大腦和身體,還是適應遠古環境下的產物 ,這才是真正的穿越啊。

因為大腦不是適應現代環境,遇到需要冒風險的事情,通通都是排斥。在遠古環境下,不這樣做,人類早就滅絕了。

比如看見新的蛇,人的第一反應不是想吃他,而是想著逃跑躲避。

哪怕我們大腦歡迎新思維,但是生理的本能仍然傾向於抵抗,萬一踏向的是死亡呢。

嘗試新事物,有可能會讓我們付出生命的代價,所以數萬年人類的進化採取的方案就是拒絕新事物新技術。

一本講述人類創造力書籍描述:我們的大腦作出反應時,我們也在作出反應。我們會從令我們感到不快的東西轉向令我們感覺更好的東西。

當某樣事物是新的,我們的海馬體就很難找到匹配的記憶。它將不熟悉的信號發射給我們的杏仁核,這樣會使我們感覺到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是一種能夠引起反感的狀態:如果可以,我們就會避免它。

心理學家們能夠在實驗中揭示這一點。不確定的感覺會使我們對新事物持有偏見,讓我們偏愛熟悉的事物,並阻止我們認可有創意的想法。

這甚至會發生在我們重視創造或認為我們很善於創造的情況下。

所以從根子上說,錯過千百倍幣,錯過發大財機會, 實屬必然 。從基因角度上來說,如果一個人從來都沒有錯過一次發大財機會,只能說根本就不是人類基因。

因為我們的大腦本能的反應就是對任何新東西第一反應就是排斥,當然你以為是你自己的大腦自主作出的決策,那就未免有點自大了。

實際上是你傳承下來的基因做出的本能決定,壓根還輪不到你做決定的份,別告訴我你的大腦身體都是你的。

《自私的基因》這本書的觀點就是:人乃至更多生物不過是基因的載體,一切行為或者動機都能夠追本溯源,歸為基因要生存。

在這個過程裡面,無論是個體還是物種,它們都只是短暫的臨時性的工具,在漫長的進化史上真正參與競爭演化的,其實是各種基因。

基因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存,為了能複製,能傳遞下去,而操縱生命體做出種種行為。

所以拒絕新事物新技術,是你的基因替你做出決定,因為只有拒絕新東西才有利於基因的複製生存,還輪不到你來自主做決定。

除非你自己意識到,並且抵制生物的本能才會做出與基因不同的決定。

我們經常說,投資是反人性的, 其實歸根結底, 投資是反人類基因的。

看看人類歷史上,拒絕新事物新技術的本能表現吧。

第一反應強烈排斥否定蔑視,破口大罵,你以為這是極端表現吧,其實這還是正常反應。

哥白尼死了以後50年,布魯諾要支持他的學說,被宗教裁判所燒死在太陽廣場。 哥白尼死後七八十年,伽利略晚年隱隱約約地發表了支持哥白尼日心說的意見,被當時的宗教裁判所判為軟禁。

華菜士和達爾文提出通過自然選擇的革命性進化學說的文章聯合發表後,竟然沒有什麼反應,這不能不使人感到詫異。林奈學會會長在1858年的會務報告中曾指出:今年確實沒有什麼使這門科學發生革命性變化的驚人發現。

事實上,我們即將見到,在《物種起源》出版後,除了華萊士,胡克爾以及少數的博物學家以外,在英國幾乎沒有一個人接受自然選擇的解釋

聲稱達爾文破壞了正確方法科學的規矩,他們反覆揚言不能接受進化學說,因為沒有實驗根據。

直到一百年以後,自然選擇說,仍然遭到大部分生物學家的反對,專業人士都是如此,就別說非專業人士的反對程度了。

愛因斯坦剛剛創立相對論的時候,反對之聲不絕於耳,愛因斯坦也因此遭受過無數的責難與屈辱。美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邁克爾遜,直到逝世都堅持認為,相對論站不住腳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成員哈瑟伯格也提出抗議。 他在寫給評委會的信中說:相對論僅是一個猜想,將猜想放在授獎的考慮之列,極不可取。

1922年,諾貝爾獎委員會決定把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獎補發給愛因斯坦,但愛因斯坦的獲獎理由不是相對論。而是他在1905年,也就是他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前所發現的光電效應定律。同樣面對量子力學新的理論,愛因斯坦以上帝並不會擲骰子的言論反對量子力學的隨機論。

愛因斯坦和玻爾的爭論過去了將近100年,在隨後的很多相關實驗中,結果都告訴我們:愛因斯坦是真的錯了! 至少目前的所有實驗證明愛因斯坦是錯的

新技術剛剛誕生的時候,罵你是騙子才是貨真價實的讚揚。

沒有人罵你是騙子,尤其是得到眾人的贊同,那才是真正的騙子,只能說明你的技術不夠新。

1844年5月24日,電報和電碼的發明者摩斯,坐在華盛頓最高法院的會議室裡,顯然是急於向華盛頓政要門炫耀他的發明。但這距離摩斯第一次帶著他的電報機來到華盛頓,已經過去了六年。摩斯花了這六年時間,才將這項改變人類文明的發明,推銷給美國國會。最終在國會議員的嘲諷中,他要到3萬美元在華盛頓和巴爾的摩之間修建了40英里的示範工程。

彼時,他的電報計劃被認為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近1/3的議員在投了棄權票,因為他們“不想把公款花在一臺他們理解不了的機器上的責任”

歷史上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就別說現在比特幣被認為是騙局,如果不被人認為是騙子之類的東西,那隻能說明不夠新啊,這樣漲幅才高

赫胥黎在《科學與文化》中寫道:新的真理的通常命運是,以異端邪說開始,以迷信告終。

圈子內迷信比特幣的人越多,那意味著比特幣的漲幅越來越少,接近尾巴行情。

尤其是圈子外行人也開始迷信比特幣,那麼意味著比特幣的漲幅告竭

等到哪天普通人全部都認同了,那就沒什麼機會,也就沒有什麼漲幅了,暴富的機會就不會再有了

上面是從人類進化史角度看錯過千百倍幣的,下面主要是從我們的最開始受的應試教育對獵捕千百倍幣造成的負面影響。

應試教育加劇了我們這種排斥新東西的傾向,更加讓我們大腦走向封閉。

絕大多數人自從走出學校之後,除了教科書教了一把錘子之外,就沒有第二個思維模型,沒有自己製造的第二把錘子。

《禪與摩托車保養藝術》這本書所說的:人們去學校,是為了受到培養。人們的主觀意願是好的。但是學校給我們的是怎樣的培養呢?

學校是按僱員的標準去培養人的,也就是說學校培養的期望結果是把人培養成一個合格的下屬或打工仔,它拿了你的錢,卻沒有真正按你的需要去培養你。

學校不會教你獨立思考,只是讓你背誦現成答案。瞭解到這一點,也就能理解為什麼社會上很多文化程度低的人反而能當大老闆。因為他們沒有被學校閹割,也可能是他們選擇了不被學校閹割。

學校只是把學生的知識限定在了一個範圍內,而不是在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所以一些教育程度深的人反而失去了求知慾,而僅僅是把讀書作為一種手段。

應試教育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工業革命建立在牛頓的物理理論上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標準化 ,有一個標準答案,一票否決。

標準的答案,對應工業的標準流程,應試教育是確定性思維, 不能容忍異端,不能有異見。

但是現在已經進入互聯網時期了 ,互聯網是建立在量子力學基礎上的,互聯網思維就是量子論的概率性和不確定性。

導致我們出學校,初始思維都是標準化的思維,一把錘子打天下:我寧願跟其他人犯相同的錯誤,也不願意一個人獨自正確。

連罵人也罵不出一句新鮮話來,連髒話都是千篇一律,放個屁都放不出一個新鮮屁。

李善友講過一個故事:第谷是用肉眼觀測時期最偉大的一位天文學家, 1576 年丹麥國王甚至為他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天文臺。他在那兒工作了20多年,在觀察上達到了用肉眼所能達到的極致。

第谷編制的部恆星表相當準確,至今仍然有使用價值,可以說第谷是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但是他臨死的時候卻說:“我多希望我的一生沒有虛度。”顯然,他對自己的成就並不滿意。

第谷晚年收了一個學生,臨死的時候他把大量極為精確的天文觀測資料交給了自己的學生一開普勒。利用這些資料,開普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為什麼第谷不開心,因為他看到了現象的繁雜,卻沒有找到繁雜背後的本質,而開普勤則破除表象迷障,發現了行星運動的規律。

後來人們稱開普勒為“天空立法者”,換句話說,星星怎麼轉由開普勒說了算,開音勒影響了牛頓。

基於相同的觀測資料,為什麼開普勒取得了比他的老師更大的成就?在農業時代,人類對字宙的常識理解是地心說,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太陽是繞著地球轉的,第谷本人並未跳出這一窠臼。

他是地心說的堅定支持者,第谷是一位傑出的觀湖家,他的宇宙觀卻是錯誤的,這矇蔽了他的眼睛。

使他沒有可能深化自己的認知,而開普勒相信日心說,切換視角後用哥白尼日心說的模型來套他的老師的數據,居然就找到了規律。

我們的教育生產了一批批這樣的第谷,用地心說來套日心說,底層世界觀是錯誤的,無論怎麼努力,也是前進不了的,就像不會游泳的人在洪水中掙扎一樣。

這樣的思維進入投資世界,全都是標準化待割的韭菜,因為原始思維一樣,用一樣的思維求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哪怕一個幣是千百倍幣,也禁不住這種群體標準化思維的蜂擁而入,導致夭折。

只有單個思維模型的人,你以為你有獨立思考能力,你以為你得出的結果是你自己思考出來的。

事實上,壓根就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思考能力是應試教育輸灌給你的標準式思維或者說單個思維模型。

腦子其實只是寄生在這個思維模型裡,他讓你怎麼反應,你就怎麼反應,根本就不是你自己能控制的。

這個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之所以說:只是靠那點兒專業知識,更像一隻訓練有素的狗

《影響力》這本書有一個例子非常形象說明了單元化思維模型的大腦是如何反應的。

火雞媽媽是非常稱職的母親,它們有愛心、警惕性高、對小火雞呵護備至。它們會把小火雞攏在身下,而且花很多時間將它們農得暖暖和和、乾乾淨淨的。但火雞媽媽的育兒方法卻有點奇怪。

實際上,所有這些育兒工作都是由一件事情引起的,那就是小火雞“吱吱”的叫聲。而小火雞的其他辨別特徵,如氣味、感覺或相貌,看起來在育兒過程中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如果剛出殼的小火雞發出了“吱吱”的叫聲,它的媽媽就會來照顧它;如果它沒有發出這種聲音,它的媽媽就會對它置之不理,甚至有時會殺死它。

動物行為學家曾用一隻雌火雞和一個黃鼠狼標本做實驗,生動說明了火雞媽媽對這種聲音的極度依賴。黃鼠狼是火雞的天敵。每當它們靠近時,火雞媽媽就會發出憤怒的叫聲,對它們又啄又抓。

研究人員確實發現,即使是用繩子拉著黃鼠狼標本接近火雞媽媽,也會立刻遭到它們的猛烈攻擊。然而,同樣是這個黃鼠狼標本,當把一個能發出“吱吱”聲的小錄音機放入黃鼠狼標本體內時,火雞媽媽不僅會接受正在靠近的黃鼠狼標本,而且會把它攏在自己身下。

一旦把錄音機關上,黃鼠狼標本馬上又會遭到兇猛的攻擊。

單個思維模型的人,他的所有思考所有反應事實上就正如這個母雞對“吱吱”聲音的反應一樣。

王東嶽進過一句話:“ 人這個東西特別奇怪,一旦你得到了一定會膨脹,一旦膨脹了,會產生遮蔽盲區,就讓你看不到新的道路。”

外行的成功人士都會錯過比特幣, 瞧不起比特幣 , 不屑一顧,覺得比特幣是騙局, 洗錢等等。

越是在一個行業成功 ,那麼在下一個新興行業越會錯過鄙視 。因為在上一個行業積累的成功經驗,用於一個新興行業只會造成認知障礙。

2007年,諾基亞銷售額佔全世界手機銷售額的40%,同年iPhone1上市了。當時因為蘋果手機不抗摔,諾基亞的CEO看到蘋果手機說,蘋果手機就是一個小玩意,諾基亞最大的對手是摩托羅拉,而不是根本不懂通信的蘋果。

現在蘋果手機佔智能手機利潤90%以上,諾基亞已經消失。

傳統人士,尤其是在房子上,賺錢越多,對比特幣的鄙視就越多,幸好現在房價沒有暴漲,反而跌了。

信仰即是偏執,對一個幣越是信仰,對其他幣,尤其是新幣,就越排斥

在比特幣獲得成功的又會瞧不起剛剛誕生的新幣, 比如說以太坊出來的時候被眾多比特神教的人通罵 甚至覺得是騙子

比特幣基金首席科學家加文•安德烈出來咆哮:“不需以太坊重複發明輪子

當時,大交易所像火幣ok根本就不上線,估計也是不屑。

《三體》有句話說:軟弱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 傲慢才是 。

在其他幣越成功,就越有容易產生傲慢,老子憑著在這個幣的成功,有足夠傲慢底氣鄙視其他幣,當然我以前也犯過。

不過李笑來錄音講話更形象:幸虧我在比特幣賺的錢比投萊特幣賺的錢更多,所以我站著腰板說你媽逼你就是個傻逼!對吧。

以太坊我就沒投啊,那他媽不符合我的邏輯啊,哪哪都不對啊,對吧,流動性被鎖定,那他媽我也預見不了啊。幸虧我在EOS上賺的錢比投以太坊賺的錢還多,所以我腰板挺直地說你媽逼

等以太坊系被公認轉正的時候,這時候又瞧不起其他公鏈, 像量子鏈,也是黑的一塌糊塗。

這條鄙視鏈只會隨著這次大牛市不斷增加延長。

為什麼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原因就在這裡。

既然現在知道我們為什麼老是可以做到成功錯過千百倍幣的原因了,那麼當你每次排斥一個新幣的時候,你一定要警惕,這就是錯過千百倍幣的苗頭了。

經過你多次反覆刻意訓練,你的大腦就不會再排斥新幣,只會對新幣抱著開放性態度,甚至歡迎它的到來。

我們做決策的時候 ,要多想想 ,是你的原始基因跟你做的本能決定 ,還是真的經過你大腦思考出來。

通常第一反應, 如果你沒有在這個領域經過大量刻意訓練, 基本上就是你的基因給你做出的自動反應 ,而原始基因是適合遠古時期打獵環境的


為什麼我們老是成功錯過千百倍幣發大財機會 多元思維改變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