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再收老人的錢了

今天,在寫文章之前,花田有幾句掏心窩子的話想和你們講一講。


在很多時候,花田和你們的想法、觀點,是背道而馳的。


但其實一一一


觀點不同,就和人每天要喝水一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所謂的意見不同,只是每個人看法不一樣。


不是說,意見不同,我們就不能成為朋友,我們就不能繼續一起相伴。


相反的,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不同的聲音,多元化的聲音,才會出現討論,才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而所謂的不同聲音,不是為了爭吵,而是一如花田一直所秉承的寫作目的:


盡最大可能引起討論,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花田雖力量單薄,但也明白,一絲呼籲,一絲吶喊,便是曙光的開始。


請不要再收老人的錢了


今天,花田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第一感受是,感人至極。


重慶87歲老人倪素英向街道服務中心捐出畢生積蓄20萬。


請不要再收老人的錢了


不得不說,這個老人的菩薩心腸讓人敬佩。


但仔細想來不對。


裡面有一個字眼叫,畢生積蓄。


即便不按照誇張的手法來說,20萬對於一個擺攤老人來說,幾乎掏空。


伴隨著被掏空,意味著將來老人抗風險能力衰弱。


而老年人的很多問題恰恰需要錢來解決,比如看病。


再對比一下這個老人的居住條件,更讓人覺得心酸了。


你們仔細看,天花板是塑料做的,沙發皮皺到發白,牆面是用日曆縫縫補補。


請不要再收老人的錢了


看見奶奶摁手印,花田沒有感動,甚至覺得難過。


請不要再收老人的錢了


咱們再來看看老人這20萬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擺攤賣小百貨。


這完全是一些辛苦錢,開一天店掙一天錢。


我的腦海裡自動浮現一個畫面:


老人步履蹣跚,艱辛地打理著雜貨鋪。


不光辛苦,還要省吃儉用。


哎,這樣的苦日子,真的該停一停了。


我媽曾說過一句話,他們那一代人能把一分錢扳成十分錢來用。


但這句話的成立條件是,那個苦的年紀,現在已經不苦了,該享受享受了。


所以,也有一波網友和花田一樣,認為不能要這個錢。


請不要再收老人的錢了


而且,真相是,現在武漢缺的不是錢,而是有錢都買不到相關物資。


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這個錢,都該儘可能的不去收。


老人可以拼盡全力,無私奉獻。


那作為收錢的人難道不應該考慮考慮這筆錢對他們的意義嗎?


20萬對於武漢是杯水車薪。

20萬對於老人是十年積蓄。


他們可以用這筆錢去吃一吃以前吃不到的東西。

他們可以用這筆錢去看一看以前看不到的風景。

他們可以用這筆錢去享受以前享受不到的事物。


真的,這位奶奶的行為讓花田很感動,但同時也讓花田覺得心酸。


很想對這位奶奶說:

奶奶啊,我還是希望你對自己好一點。


很想對有關機構說:別收這個錢了。


老人捐款,是因為生而為人的愛心。


我們不收,是因為知道她並不容易。


請不要再收老人的錢了


事實上,這樣的大肆宣傳太多太多了。


重慶一73歲殘疾老人坐輪椅,跑兩家銀行轉賬捐贈10萬元。


這很讓人感動嗎?


之於這個老人行為本身很讓人感動,他確實是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之於這個老人之外的我們,真的需要宣揚73歲的殘疾老人坐輪椅捐贈10萬的愛心嗎?


某拾荒大爺到社區捐款1萬塊,並搖擺著手說,我不想留下名字。


請不要再收老人的錢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個畫面。


一個年紀那麼大的老爺爺每天拾荒撿垃圾,一個空瓶子一分錢一毛錢,這樣一點一點攢出來的1萬塊,是多麼艱難呀。


這麼艱難的1萬塊,我們就別要了吧。


就像這個視頻底下的熱評說的那樣。


請不要再收老人的錢了


花田從不否認,無私奉獻不好,這些老人的行為,都值得稱讚,並且銘記。


關鍵問題是,無私奉獻也需要考慮到將來可能會發生的意外以及可能要面對的現實。


說白了,光靠無私奉獻一味支持,只會掏空,讓自己陷入兩難。


真正的無私奉獻,是確保我們有踐行無私奉獻的能力和資源。


請不要再收老人的錢了


現在武漢部分人急需幫助,這個是事實。


但老人也是弱勢群體,這更是事實。


老人本身就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需要我們保護。


體弱多病,隨時隨地需要看病,看病少不了要花很多錢。


不可否認的事實,許多老人摔了一跤之後,可能就一病不起,這期間看病的錢,護工的錢,吃飯伙食費的錢。


哪一個不需要錢?


錢,是能為老年人保駕護航的利器之一。


而所謂幫助,從來不應該建立在老人捐款的前提上。


我們從來不應該拿另外一個弱勢群體的錢去拯救另外的苦難。


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那我們真正該做的是什麼?


很簡單。


兩種方法。


第1種,可以收,但要進行補償措施。


什麼意思?


咱們先來看這一次四川出臺的相應福利待遇。


優先給此次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優先的權利。


請不要再收老人的錢了


我們可以“抄作業”。


在這樣的緊急時刻,我們接收老年人的善款。


與此同時,我們給這種有愛心的老人建立獎勵機制。


如諾今後他們需要幫助,那這波錢,會通過另外一種方式返還回去。


這是獎勵機制。


俗話說得好,好人有好報,放到現代社會,這句話更改一下:

好人就應該有好的待遇,純粹靠口號不如實際優先待遇來的更好。


第2種,不收錢,收心意。


鄭重認真的謝謝爺爺奶奶們。


告訴他們,你們已經盡到你們想盡的心意。


鄭重的告訴這些可愛的爺爺奶奶們。


不收錢,不是因為不領情,有且只是因為,想讓你們自己過得好一點。


鄭重的告訴這些可愛的爺爺奶奶們。


國家很強大,國家可以去保護好苦難中的人,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拿著這些錢,給自己買一些好吃的、好用的、好穿的。


真的不要再宣揚老年人捐款。


他們真的過得不容易,從小苦到大。


勤儉節約是美德,習慣苦難不是,那是曾經的傷痛。


而這種習慣所省下來的錢,更不應該是拿去拯救另一種苦難的理由。


最後。


以不同的形式返還或婉拒老人們的捐贈,就是在反過來做著一件善事:


什麼善事?


給老人留下一條退路,讓老人需要之際,不至於無路可走,無路可退。


今日互動話題:大家覺得老人捐款,該要嗎?歡迎理性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