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的夜,朋友圈不停歇,不眠的你,是否在憂思中重新審視自己

  • 2020年深夜有些不同,從屋內屋外,從朋友圈、到各大訊息平臺,都彷彿不願停歇
  • 現在是深夜時分,凌晨兩點,本以為只是自己不想睡,實際上,很多跡象顯示,深夜裡很多人都不睡覺,真的是不尋常的一年!

    據自己幾晚上不經意的發現,一是從凌晨到第二天7、8點,在這整個時間段裡,還有大量的人在刷朋友圈,在發朋友圈,反觀平時,即便深夜有發朋友圈,也只是極少數的個別,現在人卻這樣反常,有抱怨說失眠睡不著的,有繼續玩耍然後做夜宵吃的,還有更多人,在轉發各種消息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緒。

    疫情時的夜,朋友圈不停歇,不眠的你,是否在憂思中重新審視自己

    二是平時半夜是外面熱鬧,車聲,廣場舞聲,夜市聲,酒醉人聲,k歌聲……而家裡是溫馨安靜的,最多就是一家人看看電視,玩玩手機。

    疫情時的夜,朋友圈不停歇,不眠的你,是否在憂思中重新審視自己

    而現在是反過來了,推開外面,深夜的城市,燈光依然璀璨,只是彷彿按下了暫停鍵,世界安靜了。而反觀房間裡,可能關著燈躺在床上,前面拿著的卻是手機不滅的光亮,眼睛在滴溜溜地看著刷著,樓上人家還在走來走去(也可能是隔音效果不太好),一會兒接水喝,一會兒收拾房間,雖然動作輕微,但還是仍然聽得到,讓你都誤以為是白天,彷彿並不打算睡覺,而隔壁也仍然傳來電視的聲音。

    疫情時的夜,朋友圈不停歇,不眠的你,是否在憂思中重新審視自己

    三是如果你是一個創作者,會發現平時的文章,基本到深夜12點,閱讀量會維持在一個相對靜止(或放緩)的狀態,第二天6、7點,才又開始啟動起來,而現在,從凌晨到第二天這個過程中,都幾乎都有人在閱讀,都有人在尋找各種消息。

    從前外面的熱鬧非凡,變成了萬籟俱寂。從前深夜的酣睡,變成如今暗流湧動,房間和人的心裡,彷彿都在歷經著波瀾。2020年的夜,是如此的不同!

    我想,每個歷經2020年的人,多年以後,都會記得這段歷史!

    疫情時的夜,朋友圈不停歇,不眠的你,是否在憂思中重新審視自己

    • 疫情,改變我們生活,也令我們重新審視社會,審視自己

    2020年的夜如此不同,這都只是因為一件事——疫情!

    這時候人們都有著信息飢渴症,瘋狂瀏覽著,或許就想求得一種知情權,哪怕自己也瞭解,即便知道這些,除了宅在家裡,也做不了什麼,但就是會驅使每個人本能想要比別人搶先了解訊息。

    從身體角度來說,第二天沒有必須的會議要開,不上班,沒有特別的人需要去見,甚至情侶也不怎麼約會了,所以也就可能不需要早睡養精神,偶爾熬出熊貓眼皮膚粗糙也反正沒人看見了。

    疫情時的夜,朋友圈不停歇,不眠的你,是否在憂思中重新審視自己

    不過從心理角度來說,人們不睡覺,刷各種訊息,主要其實是下意識在思考,你在思考什麼?

    也許有一種恐懼,擔心自己不幸運,比如擔心遇到了B類人;也許在發愁接下來的車貸房貸如何解決;

    也許在擔憂疫情結束後,工作境況會是怎樣,無論打工的還是做老闆的,都在焦慮著;也許在分析籌謀著,未來哪個行業會更好?目前,在網絡上,就已經有人做出了各種設想,有說疫情結束後,一定是人們瘋狂旅遊釋放的時候,旅遊業大有可為,有說人們也一定報復性大吃特吃,促進餐飲行業井噴式發展,也有說電商會迎來全新的發展……但也許是一種期許,目前來說,不確定因素還有很多。

    疫情時的夜,朋友圈不停歇,不眠的你,是否在憂思中重新審視自己

    也許有的人,是憂愁或者思考家庭的意義。從來沒有這樣的一種經歷,一家人坐在家裡面面相覷,都說遠香近臭,在一起大眼瞪小眼各種問題也出來了,所以憂愁呀,可能有些人要重新思考彼此關係了,當然或許相反,有些人平時忙忙碌碌,從來沒有好好陪伴家人,靜下心來互相陪伴著,才發現了自己平時多不稱職,連自己的親人愛好或者心理需求都不瞭解,也就多了更多的反思。

    疫情時的夜,朋友圈不停歇,不眠的你,是否在憂思中重新審視自己



    • 這就是2020年的深夜景象,安靜裡有一股股憂愁或者深思在湧動,當然,最憂慮的還是生命,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上至國家,下至每個平凡的百姓,都不能置身事外。

    但憂思也是對的,這場戰役過後(其實也包括疫情期間),我們也看到了上至國家的思考和調整,甚至做出的一些改革,力度也開始加大;而從我們個人來說,歷經這段時間的焦慮、深思,我們可能會換一種角度和方式,看待曾經的東西。至少現在在憂思中會更明白,活著,才是最大的勝利,老話說,留得青山在,只有首先健康地活著,健康之外的其他擔憂,也才有存在和實現的可能和意義。

    挺過2020年漫漫長夜,總會見到黎明,加油吧,每個長夜憂思不眠的人!


    我是說旅解遊(說遊君),與您分享旅遊美景,所見所聞,更多旅遊資訊、旅遊美景、更多絢爛民俗、奇聞軼事,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