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當九年前的神作,變成“現實”

誰也沒有想到,這部九年前拍攝的電影,都有意無意地映射當下發生的一切。

當電影裡的劇情,有這麼一天變成"現實",和我們正經歷的事情有著高度的相似度和重合性,不禁會感到些許毛骨悚然。

這部神預言的電影,就是——《傳染病》

《傳染病》:當九年前的神作,變成“現實”

《傳染病》是一部外國的電影,在2011年9月9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中可以說是大咖雲集,但是它的分數並不高,豆瓣評分6.9。

影片分別在亞特蘭大、芝加哥、舊金山。甚至迪拜,瑞士,英國,巴西,俄羅斯,馬來西亞和亞洲的日本和中國香港等地區取景。

澳門賭王的明星女兒,何超儀也有參演,戲份很少,出場沒多久,就發病死了,她的哭戲,短暫而真實。

《傳染病》:當九年前的神作,變成“現實”

在這一次病毒疫情爆發之前,這部片子在網上得到的評價並不高,有不少人吐槽,而現在呢,很多人甚至覺得這部電影很神奇。

推薦這部電影,絕不是為了加重焦慮。相反,我最近一直在和身邊的朋友說:振作,要有信心,太焦慮時,試試聽多點輕音樂。

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可以是反思。

影片靈感來源於SARS,裡面有蝙蝠帶病毒的橋段。這部片講述了一種靠著空氣就能傳播的致命病毒,世界各地的醫療組織爭分奪秒研究病毒抗體的故事。

電影一開始就是疫情爆發的第二天,主角小馬哥妻子結束出差回來,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她是此次疫情美國的第一個病例,她的行動軌跡是病毒最早傳播的路線。

《傳染病》:當九年前的神作,變成“現實”

第4天:

在東京的公交車上有人突然死亡;在香港,有人突然頭暈發熱,迅速發病;在美國,有相同症狀的人越來越多。

小馬哥妻子就在準備早餐的時候突然倒地死亡。

《傳染病》:當九年前的神作,變成“現實”

《傳染病》:當九年前的神作,變成“現實”

可好像政府層面並未重視,直到有症狀的患者正在全世界範圍內出現,這種傳染病以不可預知的速度傳播著,醫學無法解釋和治療這種新出現的病症,只能任由其肆無忌憚地傳播。全球性的恐慌開始產生。

人們終於意識到這不是普通的流感,研究者開始尋找發病原因和傳染源。

《傳染病》:當九年前的神作,變成“現實”

第6天:

隨著美國衛生部開始重視,懷疑是傳染病。

雖然大家開始重視,可專家並未作出最準確的預判,導致民眾也沒有采取最有效的防護措施。

《傳染病》:當九年前的神作,變成“現實”

第8天:

隨著節後返鄉潮的來臨,目前美國感染人數已經超過10萬。

患上這類傳染病的人起初症狀包括咳嗽,發熱,吞嚥困難,類似普通感冒。

不出幾日,胸悶、無力、呼吸困難,直到停止呼吸……

不過大家對這個疾病的研究知之甚少,只知道,這種病毒含有蝙蝠和豬的基因序列

該病毒僅通過表面介質便可傳播,門把手、飲水機、電梯按鈕,都是危險區域。

第12天,全球已經有800萬人感染。

為了防控疫情,負責明尼蘇達調查的是梅斯,開始部署準備四個大型方艙醫院,以接收、隔離病患,就在梅斯醫生布置工作的時候,政府官員到來,他們關心的問題是:方艙醫院的成本將由誰來買單?

《傳染病》:當九年前的神作,變成“現實”

影片省略了雙方交鋒的過程,方艙醫院建起來了。與政府溝通防控措施的同時,梅斯還在調查貝絲生前的生活軌跡,以找到傳染源頭。

不幸的是,梅斯醫生在工作中染上病毒,也住進方艙醫院,此時,方艙醫院已經人滿為患,物資緊缺,且護士工會還在組織罷工。

梅斯沒有挺過去,她在電影中的最後一個鏡頭是在裝屍袋中。一旁的工作人員問到:裹屍袋是什麼時候用完的?有人回答:兩天前,我們想從加拿大采購,但他們只想觀望。

《傳染病》:當九年前的神作,變成“現實”

科學家們調查、研究的同時,病毒仍在持續擴散。第14天,疾控中心預測將有7千萬人因為病毒而喪命。

為了控制病毒蔓延,美國政府作出一個決定:在芝加哥的主要出入口設置路障,關閉機場、暫停貿易、叫停公共交通,也就是說,要對芝加哥實行封城策略。

當然,消息對民眾是封鎖的,一切在悄悄進行。

食物短缺,政府開始派發食物,但領取食物的人大大超過派發的數量,當政府工作人員宣佈今日份食物已經發放完畢的時候,秩序瞬間瓦解,領到食物的人成為被哄搶的目標。疫區的生活進入水深火熱模式。

絕望之中,人們渴望救星出現。

電影裡,美國人民不顧交叉感染的風險,擠入藥店排隊,因為供應不足而大打出手,甚至對藥店進行了洗劫——在生存的慾望面前,理性顯得太微不足道。

可凡事總有兩面性,再黑暗的地方,也會有那光明的一面。

病毒侵襲和社會動盪之下,有這麼一群醫護人員,站在抵抗疫情的第一線。

有的因長期與感染者接觸,不幸感染上病毒,與其他感染者的屍體一同被埋葬。

第29天,一隻做抗病毒實驗的猴子活了下來,這意味著有一支疫苗成功了。為了驗證疫苗是否有效,艾麗醫生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給自己注射了第一針進行活體實驗。

影片中,艾麗給自己注射了疫苗後,驅車來到醫院,她的父親是一名醫生,因為救治病人也已經染病。艾麗與父親的對話十分感人,是整部影片中為數不多溫情、且能夠讓人看到希望的時刻。

《傳染病》:當九年前的神作,變成“現實”

艾麗的冒險成功了,可以對抗本次傳染病病毒的MEV-1疫苗研發成功,FDA加緊審批,世界各國秘密的緊鑼密鼓的生產。

類似艾麗這樣的人的存在,可以算是電影中,最發揮著人性光輝的時刻吧。

但是,他們並非"救世主"。

在病毒面前,那些醫護人員以及堅守在一線的人們,他們與我們並無什麼不同,只不過是這個社會機器運轉之中,微不足道的普通人。

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

電影裡沒有任何的英雄主義,也沒有任何的主角光環,貼近現實,就足夠打動人。

這部九年前的電影,不虧被網友賦予"神預言"的頭銜。影片中的許多場景,不約而同地在現實中"真實"上演著。

電影畢竟是電影,它只是現實生活放大化的反映,但不代表能脫離現實自成一派。

其實九年之前,就應該將這部片好好看一遍。

別把科學的定論,當做耳邊風。

早在十年前,鍾南山院士就分析過,有六成以上的新傳染病是來自於動物。

《傳染病》:當九年前的神作,變成“現實”

甚至SARS,都留下過深刻的歷史教訓。

有些人還是不以為然,將其當做"狼來了"的故事,繼續吃著野味,在危險的邊緣不停瘋狂試探。

《傳染病》:當九年前的神作,變成“現實”

要知道,我們當下所經歷的一切,本可以扼殺於搖籃之中的。

但人類的傲慢,讓風暴無法避免。

蝙蝠,可不背這個黑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