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富翁的神奇賺錢公式致富必備三大基本條件


億萬富翁的神奇賺錢公式致富必備三大基本條件


到底富人擁有什麼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儉用、日日勤奮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積累如此巨大的財富?那就是:投資理財的能力。民眾理財知識的差距懸殊,是真正造成窮富差距的主要原因。理財致富只需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固定的儲蓄,追求高報酬以及長期等待。
創造億萬富翁的神奇公式
  假定有一位年輕人,從現在開始能夠定期每年存下1.4萬元,如此持續40年;如果他每年存下的錢都能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並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報酬率,那麼40年後,他能積累多少財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額,多落在200萬元至800萬元之間,頂多猜到1000萬元。然而正確的答案卻是:1.0281億,一個令眾人驚訝的數字。這個數據是依照財務學計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計算公式如下:1.4萬(1+20%)40=1.0281億。
  這個神奇的公式說明,一個25歲的上班族,如果依照這種方式投資到65歲退休時,就能成為億萬富翁了。投資理財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觀念,觀念正確就會贏,每一個理財致富的人,只不過養成了一般人不喜歡、且無法做到的習慣而已。


省錢不是辦法
  臺灣有句俗語叫:“人兩腳,錢四腳”,意思是錢有4只腳,錢追錢,比人追錢快多了。和信企業集團是臺灣排名前5位的大集團,由和信企業集團會長辜振甫和臺灣信託董事長辜濂松領軍。外界總想知道這叔侄倆究竟誰比較有錢,有錢與否其實與個性有很大關係。辜振甫屬於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屬於急驚風型。辜振甫的長子——臺灣人壽總經理辜啟允非常瞭解他們,他說:“錢放進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來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會不見了。”因為辜振甫賺的錢都存到銀行,而辜濂松賺到的錢都拿出來投資。而結果是:雖然兩個年齡相差17歲,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資產卻遙遙領先於其叔辜振甫。因此一生能積累多少錢,不是取決於你賺了多少錢,而是你如何理財。致富關鍵在如何理財,並非開源節流。
錢要不要存到銀行
  目前,儲蓄仍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但是,錢存在銀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長期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銀行存款何錯之有?其錯在於利率(投資報酬率)太低,不適於作為長期投資工具。同樣假設一個人每年存1.4萬元;而他將這些錢全部存入銀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後他可以積累1.4萬元(1+5%)40=169萬元。與投資報酬率為20%的項目相比,兩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更何況,貨幣價值還有一個隱形殺手——通貨膨脹。在通貨膨脹5%之下,將錢存在名義利率約為5%的銀行,那麼實質報酬等於零。因此,一個家庭存在銀行的金額,保持在兩個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夠了。不少理財專家建議將財產3等份,一份存銀行,一份投資房地產,一份投資於較投機的工具上。我們不妨建議你的投資組合為“兩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資產以股票和房地產的形式投資,小部分的錢存在金融機構,以備日常生活所需。
諾貝爾基金會的啟示
  世界聞名的諾貝爾基金會每年發佈獎項必須支付高達500萬美元的獎金。我們不禁要問:諾貝爾基金會的基金到底有多少?事實上,諾貝爾基金會的成功,除了諾貝爾本人在100年前捐獻一筆龐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歸功於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有方。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於1896年,由諾貝爾捐獻980萬美元。由於該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是用於支付獎金,管理不允許出現任何的差錯。因此,基金會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白地確定基金的投資範圍,應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項目上,如銀行存款與公債。這種保本重於報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資原則,的確是穩重的做法。但犧牲報酬率的結果是: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運作的開銷,歷經50多年後,到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

  眼見基金的資產將消耗殆盡,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及時覺醒,意識到投資報酬率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於是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變,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將原來只准存放銀行與買公債,改變為應以投資股票、房地產為主的理財觀。資產管理觀念改變後,就此扭轉了基金的命運。1993年基金的總資產滾動至2億多美元。
最安全的投資策略難度
  理財致富是“馬拉松競賽”而非“百米衝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對於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具有高報酬率之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等待機會再投資。
  有些人認為理財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專利,要先有足夠的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事實上,影響未來財富的關鍵因素,是投資報酬率的高低與時間的長短,而不是資金的多寡。以那個神奇的公式所講述的方法為例,若你已經擁有36萬元,則你可以減少奮鬥10年,若你已有261萬元,則可以減少奮鬥20 年,而只需20年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要想有更多的本錢,不妨去借。投資理財的最高境界也正是“舉債投資”。而銀行的功能,則是提供給不善理財者一個存錢的地方,好讓善於理財者利用這些錢去投資賺錢。
 變成百萬富翁的二十五種方法論

  1、做你真正感興趣的事——你會花很多時間在上面,因此你一定要感興趣才行,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你不合願意把時間花在上面,就得不到成功。
  2、自己當老闆,為別人打工,你絕不會變成鉅富,老闆一心一意地縮減開支,他的目標不是使他的職員變成有錢人。
  3、提供一種有實效的服務,或一種實際的產品,你要以寫作、繪畫或作曲變成百萬富翁的機會可以說是無限小。而你要在營造業、房地產、製造業發大財的機會比較大。記住,出版商賺的錢比作家多得多。
  4、如果你堅持要又自己的靈感來創業。最好選擇娛樂業,在這方面,發財的速度相當快,流行歌曲和電視最理想。
  5、不論你是演員或商人。儘量增加你的觀眾,在小咖啡館唱歌的人,所賺的錢一定比不上替大唱片公司灌唱片的人,地方性的商人,不會比全國性的商人賺得的錢多。
  6、找出一種需要,然後滿足它,社會越變越複雜,人們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多,最先發現這些需求而且滿足他們的人,是改進現有產品和服務的人,也是最先成為富翁的人。
  7、不要不敢採用不同的方式——新的方法和新產品,會造成新的財富。但必須確定你的新方法比舊方法更理想,你的新方法必須增進產品外觀、效率、品質、方便或者減低成本。

  8、如果你受過專業教育。或者特殊才能,充分利用它,如果你燒得一手好菜,而要去當泥水匠,那就太笨了。
  9、在你著手任何事情之前,仔細地對周圍的情形研究一番,政府機關和公共圖書館,可以提供不少資料,先做研究,可以節省你不少時間和金錢。
  10、不要一直都想著發大財,不如你想想如何改進你的事業,您應該常常問自己的是:“我如何改良我的事業?”如何使事業進行順利,財富就會跟著而來。
  11、可能的話,進行一種家庭事業,這種方法可以減低費用,增進士氣,利潤的分配很簡單,利潤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整個事業控制也較容易。
  12、儘可能減低你的費用,但不能犧牲你的品質,否則的話,你等於是在慢性自殺,賺錢的機會不會大。
  13、跟同行的分維持友誼——他們可能對你很有幫助。
  14、儘量把時間花在你的事業上,一天十二小時,一星期六(002291)(002291,股吧)天。是最低的要求,一天十四小時到十八小時是很平常,一星期工作七天最好了。你必須先生家庭和社會上的娛樂,直到你事業站穩為止,也只有到那時候,你才能把責任分給別人。
  15、不要不敢自己下決心,聽聽別人的讚美和批評,但你自己要下決心。

  16、不要不敢說實話,拐彎抹角,只會浪費時間,心理想什麼,就說什麼,而且要儘可能地直截了當地、明確地說出來。
  17、不要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犯了錯誤並不是一種罪行,犯錯不改才是罪過。
  18、不要因為失敗就裹足不前,失敗是難免的,也是有價值的,從失敗中,你會學到正確的方法論。
  19、不要在不可行的觀念上打轉,一發現其某種方法行不通,立即把它放棄,世界上有無數的方法,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可行的方法上是無可彌補的損失。
  20、不要冒你承擔不起的風險,如果你損失十萬元,若損失的起的話,就可以繼續下去,但如果你賠不起五萬元,而一旦失敗的話,你就完蛋了。
  21、一再投資,不要認你的利潤空閒著,你的利潤要繼續投資下去,最好投資別的事業或你控制的事業上,那樣,錢才能錢滾錢,替你增加好幾倍的財富。
  22、請一位高明的律師——他會替你節約更多的金錢和時間,比起你所給以的將要多得多。
  23、請一位精明的會計師,最初的時候,你自己記賬,但除非你本身是個會計師,你還是請一位精明的會計師,可能決定你的成功和失敗——他是值得你花錢的。

  24、請專家替你報稅,一位機靈的稅務專家,可又替你免很多的稅。
  25、好好維持你的健康和你的平靜心靈——否則的話,擁有再多的錢也沒有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