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普照》:一出不哀傷的悲劇


《陽光普照》:一出不哀傷的悲劇


​《陽光普照》是今年我看過的最好的電影。

我承認是因為許光漢才看的電影,《last dance》聽了超過100遍,《想見你》卻只看了5集。所以當兩個半小時的《陽光普照》出現的時候,我優先選擇了去看它。

很難說的清這部片子的主角是誰,在我看來,他們都鮮活,真實,像極了我們身邊認識的甲乙丙丁,甚至是我們自己。也可能是因為他們精湛的演技,天生的電影臉,刻畫出了所有普通人的喜怒悲歡和無常。

電影裡的爸爸不再是《大佛普拉斯》裡被人操控著“歡樂棍”的好色的高委員,他化身隨處可見的操著各種髒話的駕校教練。口頭禪永遠是“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大兒子的跳樓讓他一夜白了頭,小兒子的坐牢讓他不停受到受害者家屬的“騷擾”甚至潑糞。他在學員面前大聲叫喊,在家人面前沉默不語,在黑社會面前唯唯諾諾。他做了很多的事,卻沒有多說一句話。

《陽光普照》:一出不哀傷的悲劇


媽媽是表面上的一家之主。她一邊辛勤工作,一邊要料理家裡所有的瑣事,破事。去監獄看小兒子的是她,照料他未婚先孕女朋友的也是她,處理大兒子後事的是她,和大兒子未承認的女朋友交談的還是她。她是這個家對外的一塊門面,儘管她因為忙碌,憂傷,衰老,不施粉黛,臉上滿滿的都是歲月蒼老的痕跡。

《陽光普照》:一出不哀傷的悲劇


大哥阿豪從小就是全家的驕傲,學習好長得帥心地又善良,好像快樂才是他永遠的代名詞。甚至連爸爸都會說,“以前別人問我有幾個孩子的時候,我都會說一個,那就是阿豪。”可是這個好到可以當“別人家孩子”,“把所有的好都留給了別人,卻忘了留一點給自己”的阿豪,卻在講述“司馬光砸缸”這個婦孺皆知的故事時,第一次表達了自己陰暗受傷的一面。對他來說,所有人都可以找到陰影躲藏,但是他“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一出不哀傷的悲劇


弟弟阿和的身上,是一個困惑的浪子回頭的故事。他因為犯事進了少年輔育院,讓未成年的女朋友阿玉未婚先孕,迴歸社會後四處碰壁但又努力打兩份工養家餬口,但又因為愧疚膽怯而重新幫舊日朋友幹起不光彩的勾當。從前的阿和瘦小而氣盛,不屈從不服輸,但在哥哥死後,他整個人都變得沉默柔軟,顧忌的事情越來越多,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阿和開始變得更像爸爸一點。

《陽光普照》:一出不哀傷的悲劇


阿和的壞朋友菜頭很像《反黑》裡的囂張,一頭黃毛囂張跋扈,做事心狠手辣眼神兇狠凌厲。他用開山刀砍別人手的時候穩準狠到讓斷手直接掉進熱水裡,“筋都縮進去了,根本沒法接回去”。他在出獄後,第一時間找到阿和,半套近乎半威脅地讓阿和幫他做事,因為他要償還受害者的鉅額賠償。阿和出於愧疚和對家裡的擔憂,又一次次地鋌而走險。

《陽光普照》:一出不哀傷的悲劇


我原本還在期待菜頭改邪歸正的那一刻,但就像片頭那隻斷手突兀地出現在火鍋裡一樣,菜頭還是突然地消失了。他讓阿和,爸爸,媽媽,阿玉都感到膽寒,按照“壞人沒有好報”的常規設定,他不可能一直存活在他們的陰暗裡。

《陽光普照》的英文片名是A Sun,一個太陽。它是阿豪口中的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每個地方一整年的時間裡黑暗和白天各佔一半。它也可以是爸爸口中的A Son,一個兒子。他以前不承認阿和,跟碎嘴女人們交談時說自己只有一個兒子。而現在他只有一個阿和,當碎嘴女人們問他同樣的問題時,他還是回答我只有一個兒子。

我最喜歡的場景有三個:

第一個是阿和吃著飯突然被告知可以離開輔育院了,他放下碗筷呆坐著,周圍一群剃著寸頭的少年犯突然就唱起了周華健的《花心》,“

黑夜又白晝,人生為歡有幾何,春去春會來,花謝花會再開”,那一刻,所有打過的架,鬥過的嘴好像都不見了,只剩下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一出不哀傷的悲劇


第二個是爸爸跟媽媽坦誠了一切,說起了這幾年默默做過的許多事,包括一場臨時起意的兇殺案,媽媽嚎啕大哭,爸爸只是抱著她,遠處飛鳥集群回巢,青山逐漸暗淡,又是個臺北的黃昏,卻再已不知如何再開口。

《陽光普照》:一出不哀傷的悲劇


第三個是媽媽說起阿和小時候喜歡坐腳踏車,常常坐上兩三個小時候都不肯下來,陽光透過細密的樹葉灑下來,光線溫度都恰到好處。影片結尾,阿和像想起來什麼似的,偷了輛腳踏車突然說要帶媽媽去郊遊。媽媽坐在瘦小的阿和後面,一切彷彿變得都不真實了,但又好像本該如此。

《陽光普照》:一出不哀傷的悲劇


《陽光普照》:一出不哀傷的悲劇


爸爸在學員畢業的總結會上說,

反正人生就是風風雨雨,難過的事情總會過去,也會被遺忘

而太陽一整年都會在,照出我們明亮的,陰暗的所有面,也溫暖刺激著我們所有人,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