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兴宁故事——驻村战“疫”队

这些年,驻村工作队扎根基层,任劳任怨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兴宁区驻村工作队积极行动、就地转化,拉起来就是一支支战 " 疫 " 队。他们面对疫情尽显担当、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英勇奋斗,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带领各村党员、干部、群众联防联控,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第一线高高飘扬。

率先垂范,火速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兴宁区驻村工作队员刚从去年 10 月开始的高强度、高负荷的脱贫成效考核工作状态中调整过来,但是一收到《致全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的一封信》后,53 名工作队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放弃休假、收起牵挂、克服困难、毅然转身,火速投身防控最前沿,集结为 " 战疫先锋队 ",深入村组与当地群众共同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兴宁故事——驻村战“疫”队

三塘镇大邓村工作队员方萍夜间在防控疫情卡点值守

忙完一天的工作,已是深夜,三塘镇大邓村工作队员方萍拿起笔在日记本里写到 " 上周哥哥骨髓癌忽然离世,因为在抗疫一线,没有能相送;本想趁着春节假期好好陪陪老人,可接到电话立刻返回工作岗位,还是没能兑现对老人的承诺 …… 国难当头,疫情严峻,不管自己遇到再大的困难和委屈,我都会迎难而上,与大邓村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前几天方萍驾驶电车到苗圃企业排查四类人群,因地形复杂,下雨路滑,不慎摔倒,电瓶也撞坏了,但她没有退缩,弃车徒步前往,用近 7 个小时时间一户不漏的完成了 1505 人 184 个租户的疫情排查工作。

五塘镇工作分队长康万军,母亲刚刚去世,当得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形势日趋紧张,他处理完母亲后事便匆匆赶回南宁,没有怨言、没有拖延时间,从正月初四开始一直奋战在防控最前线。白天到村坡为村民及时发放宣传资料,在显眼处悬挂宣传横幅,用小喇叭向每个村民耐心讲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知识。晚上逐村走访,对工作队员进行心理疏导,为偏远的工作队员送去饭菜,力所能及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昆仑镇太昌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韦武说 " 若有战,召必回!作为驻村队员,我们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坚守好农村基层防控阵地,努力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收到返岗的通知后,他主动放弃春节休假,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提前返回到工作岗位上,每天带着村干部拿着小喇叭在村头坡里广播,扩大宣传,严密防控。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兴宁故事——驻村战“疫”队

昆仑镇太昌村第一书记韦武同志带领工作队员、村干部到村里进行防疫宣传

正是因为有这些驻村工作队员舍小家、顾大家,坚定的站在斗争第一线,无私奉献、率先垂范,不仅确保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还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守土尽责 ,筑牢疫情阻击红色防线

摸排登记、宣传劝导、设卡检查、巡查防控 …… 兴宁区广大驻村工作队员挺身而出、守土尽责、扎实工作,筑起层层守护的坚强壁垒,严守疫情狙击红色防线。

" 你好!你们家人近期有没有人去过湖北或接触过武汉等疫区人员?"" 有没有感冒发热咳嗽这些症状?"" 这位大哥,现在是疫情防控期,外村人暂时不允许进村了,您还是等疫情过了再来吧!" 这些是昆仑镇联光村驻村工作队员李增宏、余利红在逐户做好 " 四类人员 " 排查及在村口设卡减少人员外出的日常对话。几天下来,村民已经熟悉队员来意,都主动报告家庭情况。与这两位工作队员一样,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与镇村干部、卫生院工作人员等,每天分组联合 24 小时值守在村庄各个道路出入口卡点,开展重点人群摸排与检查,坚持做到 " 逢车必查、逢人必测 ",全面拉起防控安全防护网。截至目前,各工作队员疫情期间在卡点共劝返外来人员、车辆 1500 余次。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兴宁故事——驻村战“疫”队

五塘镇两山村工作队员方叶桦在设卡口值守,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村民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为加强疫情防控与知识宣传,工作队员们充分利用微信、QQ、短信、LED 屏发布信息,与村干发放宣传资料 40000 余份,在村内显目位置张贴横幅标语 2180 条,加强正面引导。同时,工作队员用各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防疫知识更加入脑入心。" 出门记得戴口罩,返屋洗手用香皂 ...."" 疫情防控话你知 ……" 疫情以来,三塘镇各村(社区)的广播、小喇叭里经常能听到三塘村工作队员陆有善、围村工作队员李倩雯的声音,他们采用不同语言、温馨提示、接地气地方式,自发制作了壮语版、粤语版、普通话版疫情宣传录音,分享给各村(社区),让群众听得懂,打通了疫情防控宣传的 " 最后一公里 "。对这种既实用又接地气的宣传方式,群众纷纷叫好,频频称赞,把他们称作 " 三塘白岩松 "。而在五塘镇六塘村,每天一段自制的小视频在村里的微信群和村民中迅速走红,工作队员吴与可将村里的防疫工作制成了小视频,让村民更直观的掌握防疫知识,流行新颖、直观易懂的防疫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群众更加坚定信心,支持村中防疫工作。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兴宁故事——驻村战“疫”队

三塘镇围村村工作队员刘志忠、李倩雯与村干部共同在卡口值守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兴宁故事——驻村战“疫”队

驻村工作队员廖光晗在王竹村卡口为进村人员测量体温

在兴宁区各镇村,开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习俗,疫情期间减少人群聚集,号召居民自发暂停开年会客的习俗,成为工作队员的重点任务。" 三分劝说,七分引导 ",早在开年之前,五塘镇西龙村工作队员范献兵,五塘镇王竹村工作队员邹靖、廖光晗与村 " 两委 " 干部一起,通过毛笔大字报、横幅的形式,在各村坡张贴通知书和宣传标语,利用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广泛动员,发动党员以身作则,引导村民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同时利用广播、大喇叭隔三差五地在村坡间宣传,给千年来从未间断的开年习俗按下了 " 暂停键 "。在冷清氛围中,村里的广播声显得尤为清脆:" 各位父老乡亲,在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请大家不要去拜年、不要去串门、更不要去聚餐、打麻将 ……"。

克难攻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他们没有隔离衣、救援服,只有一只最普通的口罩、一张群众都熟悉的脸和一双跑遍村里角角落落的双脚,他们攻坚克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身先士卒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战在防疫一线。

"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更是昆仑村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为了防控疫情守护群众健康,我义无反顾也心甘情愿,坚守工作岗位是我的使命,即便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 昆仑镇昆仑村驻村工作队员梁祖荧说。他成为了一个个走家串户排查疫情的 " 逆行者 "、各个防控卡点值班阻隔疫情的 " 狙击者 ",用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满腔热血诠释着一个 " 医者 " 和 " 驻村工作队员 "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防控物资极度紧缺,为解燃眉之急,各驻村工作队员迅速行动,逐村排查,积极协调解决口罩、消毒水等应急医疗物质紧缺问题。五塘镇坛棍村第一书记刘艺强主动对接上级部门为村里协调解决一批医用口罩和一批消毒粉,第一时间将口罩分发给奋战在第一线各个自然村值守点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同时,积极向后盾单位争取对村里抗击疫情工作的支持,获得后盾单位捐赠一批连体雨衣,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全村防控物资紧缺的问题。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工作队员的身影。疫情时期实行封村禁行,考虑到孤寡老人出行不便,在排查中发现几个老人家缺米、缺油、缺菜等,驻村工作队员立即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米、油、面、肉等,真真切切照顾好村里的孤寡老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送到老百姓心坎上,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了不让在抗疫一线的人员受寒感冒,昆仑镇昆仑村驻村工作队员梁祖荧自掏腰包购买红糖、生姜,在巡逻空隙,制作红糖姜汤,给在各关卡值守的村干和党员、贫困户、青年志愿者送去温暖,为大家驱寒保暖;通过昆仑镇黄宣村第一书记熊成林和队员们的动员,贫困户胡英仲的七十岁老父亲胡大阿担任起村里疫情防控卡点的志愿者,他说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都全力的帮助他,希望这次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防疫做贡献!……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筑起筑牢一道道健康 " 防线 "。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兴宁故事——驻村战“疫”队

昆仑镇黄宣村旧地坡贫困户 70 岁老大爷胡大阿主动担任村里疫情防控卡点的志愿者

危难时刻,党旗高高飘扬。相信在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和城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工作队员全力以赴,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