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浙江紹興老照片 80年前的迎恩門大禹陵三江閘橋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1939-1940年民國年間的紹興老照片,本組照片大多出自《亞東印畫輯》。

紹興,浙江省地級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

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據史載: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內茅山會集諸侯,計功行賞,死後葬於此山,因更名茅山曰”會稽”,是為會稽名稱之由來。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立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

紹興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著名的文化古蹟有蘭亭、禹陵、魯迅故里、沈園、柯巖、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

下面一起閱覽這組圖片吧。

1939年浙江紹興老照片 80年前的迎恩門大禹陵三江閘橋

紹興城牆,城外為護城河。

1939年浙江紹興老照片 80年前的迎恩門大禹陵三江閘橋

1940年11月,紹興城全景


1939年浙江紹興老照片 80年前的迎恩門大禹陵三江閘橋

紹興酒業發達。東浦酒鄉,家家幾乎都以制酒為業。

1939年浙江紹興老照片 80年前的迎恩門大禹陵三江閘橋

正在利用鸕鷀捕魚的當地男子。

1939年浙江紹興老照片 80年前的迎恩門大禹陵三江閘橋

紹興府山上的望海亭。

1939年浙江紹興老照片 80年前的迎恩門大禹陵三江閘橋

原始資料標註的說明,此照片為紹興三江閘橋位於紹興北35裡處的三江口(錢塘、曹娥、錢清三江匯合地)。這是一座橋閘結合的建築,其下是28孔的水閘,閘頂端相連一起,可行人走馬拉車,成一平坦大橋。

經過“用戶61178878301”等網友指正,本照片上的橋<strong>不是三江閘橋,應該是荷湖大橋。又名登瀛橋、古荷湖橋,位於浙江省紹興縣斗門鎮荷湖村,14孔石樑平橋,四個高孔,七個低孔。

1939年浙江紹興老照片 80年前的迎恩門大禹陵三江閘橋

迎恩門的陸路城門

1939年浙江紹興老照片 80年前的迎恩門大禹陵三江閘橋

紹興郊外的百姓家,幾位婦納著鞋底開心聊天。

1939年浙江紹興老照片 80年前的迎恩門大禹陵三江閘橋

大禹廟大禹廟,在市郊東南6公里的會稽山麓,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初,中祀夏禹。正殿為1932年重建。本照片中的建築大多為明清建築。

1939年浙江紹興老照片 80年前的迎恩門大禹陵三江閘橋


大禹陵,禹帝治水功成之後,巡遊南越國途中,染疾病歿,後葬於會稽山。片中的碑亭,立有大禹陵之碑,為明嘉靖十九年的紹興知府南大吉所立。禹碑1956年被颱風刮斷,後在禹和陵字處拼接修復後至今。

1939年浙江紹興老照片 80年前的迎恩門大禹陵三江閘橋

制酒的工人勞作中

1939年浙江紹興老照片 80年前的迎恩門大禹陵三江閘橋

制酒人正在處理酒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