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中國修船行業困境初顯

疫情衝擊下,中國修船行業困境初顯

圖片素材 / Marine Link 製圖 / Chio

告別2019年忙碌而美好的一年後,修船行業穩步向好的勢頭本將延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打亂了修船市場的運行節奏。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修船分會認為,當前修船企業履約前景堪憂,未來三個月行業困境已經顯現,應全力做好全面應對工作。隨著各地持續發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修船企業增強信心、客觀分析、積極應對,一定能減少疫情帶來的衝擊,早日走出困境,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疫情下履約前景堪憂

在1月10日召開的中國修船企業“斯佩克”(SPCC)第七十一次會議上,修船企業對今年行業形勢表示樂觀。“在修船完工艘數同比減少近8%的情況下,SPCC成員單位修船產值接近220億元,同比增長58%,取得了10年來的最好成績。”修船行業組織負責人表示,在全行業盈利的大格局下,45家主要企業中有三分之一盈利超過5000萬元,其中還有單廠利潤超過5億元的盈利大戶。繼2019年生產經營高負荷運轉後,主要修船企業此時5、6月份的塢期也已基本排滿。特別是脫硫塔改裝業務的持續,使修船市場的興旺有了強有力的支撐。

但是,來勢洶洶的疫情讓修船行業危機頓顯。中國船協修船分會調查顯示,SPCC主要15家企業在廠的200餘艘船舶修船工程,處於春節後無法全面復工的嚴峻局面,履約前景堪憂。這些在廠船舶中,外輪佔93.3%。

根據中國船協修船分會分析,疫情下當前外輪船東的態度立場可分為三類。一是1.5%的船東對於此次疫情適用於合約的“不可抗力”條款的訴求,暫時不接受。二是3%的船東受制於租家或貨主,對疫情影響修船履約的情況該怎麼辦表示擔憂。三是95.5%的船東對疫情將影響履約表示理解。其中,同意適當延期的佔55%;僅表示理解而尚未有具體安排的佔43.5%;已通過變更工程以確保履約的佔1.5%。

行業困境已經顯現

未來三個月的行業困境已經顯現。中國船協修船分會分析,首先,波羅的海航運公會(BIMCO)合同格式、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的《標準合同》和行業的《中國修船價格指引》都把此次疫情的類似情況列入“不可抗力”條款。但是,《海商法》《民訴法》等法律都規定了修船企業有“告知”義務。如果沒有及時履行這項義務,將對今後維權產生不利影響。

其次,按照船東與修船企業的“老客戶”約定或慣例,一些單船修船合同的正式簽署時間往往是在完工交付時。也就是說,當前在廠的200餘艘外輪修理工程,不少處於尚未“合同加身”的狀態。顯然,面對已經構成的事實,真誠的“老客戶”會“患難見真情”,而其他“老客戶”會不會雪中送炭則存疑。

另外,疫情對修船行業的影響可能不是短期的。對修船企業來說,應對疫情影響做稍長一些的打算才是明智的安排。一方面在厂部分船舶無法履約,另一方面後續船舶不願送修,這或將造成修船企業勞動力、營業收入和現金流的減少以及成本的上升。修船企業要做好疫情在三個月內重創行業的準備。

全力做好應對工作

為有效應對疫情影響,中國船協修船分會建議,在復工第一天,修船企業應履行告知義務,向所有在廠船舶的船東發出關於疫情“不可抗力”的書面通報。無論船東是否需要中國當局的文件,都應安排並準備好中國貿促會、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和當地政府關於疫情的證明文件,特別是留意轉化第二類“有擔憂”心態的船東。

同時,修船企業要及時完善風控體系,高度重視合同的適時簽訂,高度關注合同的不可抗力條款和爭議條款,尤其是對那些抱有第一類“不接受”立場的船東。修船企業當前最大的風險仍是履約風險,因此要千方百計保節點,想方設法抓履約,這是修船企業對船東的職責所在。

此外,還應關注國家和當地政府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政策措施,努力緩解勞動力、營業收入和現金流減少以及成本上升的壓力;通過行業組織,積極借鑑兄弟企業行之有效的做法經驗;立足企業自身的良好經營和管理基礎,全力以赴在疫情防控中尋求轉危為機。


疫情衝擊下,中國修船行業困境初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