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寄生蟲」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內心終於找到了尋租的藉口


【寄生蟲】電影在奧斯卡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讓亞洲乃至非英語電影揚眉吐氣,引來贊聲一片,然而我們仔細看【寄生蟲】這部影片,卻不難發現,它之所以成功,是以為在這裡我們每個人幾乎都能找到自己影子或者自己的願望與訴求。


電影「寄生蟲」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內心終於找到了尋租的藉口


【寄生蟲】又名: 寄生上流(臺) / 上流寄生族(港),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但構思卻很奇妙,所要表達的很寬泛,但卻引用了很精準的介質,讓人難忘。很欣賞一段對這部影片的總結。

錢就是熨斗,可以把一切都燙平。

貧窮就是石頭,不是你背在身上而是一直依附著你。

窮是有氣味的。

窮生奸計,為了活下去,做什麼都是可以的。

原本看過這部電影,但在它獲獎後我又看了一次,好的電影就是這樣,每一次觀看都會給你不一樣的感覺,每個年齡,每個層次的人觀看的感悟都是不同的。


電影「寄生蟲」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內心終於找到了尋租的藉口


第一,階層固化。富裕階層有豪華的府邸,各種名牌衣服,電影中有一個片段很好的闡述了這些,城市發水,男主金基澤家的地下室被淹,他們只好棲身於體育場,而僱主樸社長卻一定要他們參加兒子的宴會,他們在成堆的衣服中卻找尋不到一件合適自己的衣服,而樸社長的夫人卻在巨大的衣櫃中慢慢的挑選合適的衣服。地下室被淹讓他們原本美麗的幻想瞬間變成了殘酷的現實。韓國的貧富懸殊,造成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再往裡面看看,就能看到這個國家的經濟是被美國所控制的,比如三星有55%的股份是由美資控股,雖然韓國對三星有一定的決策權,但是利潤大部分都流入了美國口袋。韓國類似的企業還有很多,所以韓國的政府和富豪就是給美國打工,只能夠無限的壓迫底層人的生存空間,以維持自己現有的利益。


電影「寄生蟲」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內心終於找到了尋租的藉口


第二,人性的貪婪和惡。金基宇獲得了一個給富裕家庭做外教的機會,他看到了金錢的美好,同時不滿足,拉著自己的妹妹偽造學歷來當外教,而他的妹妹又設計誣陷司機讓自己的父親當了司機,這還不滿足,最後他們共同陷害管家,讓自己的母親也進入了這個家庭,構建了屬於他們家的烏托邦。但他們這也埋下了此後的禍患的種子,在他們達到自己目的的同時,無形中傷害了另外一個家庭。快樂永遠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


電影「寄生蟲」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內心終於找到了尋租的藉口


第三,教育的不平衡。在亞洲,韓國也是一個補課很嚴重的國家。金基婷是一個很有繪畫天賦的女孩,卻無法上補習班,達到更好的深造,所以只能忍受自己的天賦被埋沒,而富人家平庸的孩子卻可以請得起著名高校的專業輔導老師。教育的不公平讓階層固化更加嚴重。


電影「寄生蟲」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內心終於找到了尋租的藉口


第四,階層的鄙視。在這部電影中,為了變現階層的鄙視,導演選擇了一個非常有特色的載體——氣味。電影中無時不補課的在印證這個主題,直到最後男主殺死樸社長也是因為氣味。這種永遠無法遮蔽的痛,讓階層成了一種無法逾越的鴻溝。


電影「寄生蟲」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內心終於找到了尋租的藉口


第五,尊嚴的後臺。最開始別人在家門口撒尿金基宇都不敢反抗,可有錢後卻敢於反抗。不難看出,錢不光是富人,更是窮人自信心和尊嚴的脊樑。


電影「寄生蟲」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內心終於找到了尋租的藉口


第六,訴求的難以達到。男主最後被困地下室。在地下室按摩斯密碼企圖和外人溝通。但似乎很少有人懂得他的語言,他無聲的語言只能在深夜中獨自閃爍。這種艱難的訴求,很難讓人發現和理解,很難達到上層。


電影「寄生蟲」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內心終於找到了尋租的藉口


第七, 是寄生蟲。看表面貧窮人寄宿在富人身下,而富人也需要窮人來照顧,無法說誰是誰的寄生蟲。


電影「寄生蟲」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內心終於找到了尋租的藉口


第八,什麼才是寄託。石頭是整部影片的符號,象徵著財富,石頭給基宇帶去了混入上流社會的機會。然而,這塊浮在水上的石頭,最終差一些成為他被殺死的工具,石頭帶給他希望的同時,又把他砸回原處。在影片結尾,成為了富人的基宇,把石頭帶到河邊,石頭沉入水底,但是現實世界,石頭只能浮於水上,象徵著也只是他的黃粱美夢罷了。

電影「寄生蟲」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內心終於找到了尋租的藉口


整部電影將深刻的社會問題集合到一個家庭中,讓人們在戲劇的衝撞中整部電影裡,沒有一個人是錯的,金澤基一家沒有錯,雯光夫婦沒有錯,樸社長一家也沒有錯,那麼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在於,究竟是誰錯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