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旅遊景區的“陣痛”與“守望”

【品橙旅遊】全國旅遊景區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響應號召,全面關門,停止營業,及時切斷了疫情在旅遊業的傳播渠道,為抗擊疫情作出了貢獻;但同時這種“休克式”療法,使旅遊景區損失慘重。

疫情下,旅遊景區的“陣痛”與“守望”

疫情發生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使旅遊景區在2020年第一季度開局不利,第二季度蒙上陰影。第一季度雖然不是旅遊最旺的時節,但有其自身特徵,影響面還是很廣。

第一,一年有七個法定節假日,第一季度有兩個,一個是元旦,一個是春節;一個短假,一個長假。2020年的元旦只有1天,對旅遊業貢獻很小,這就使景區先失當頭炮。春節本來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旅遊的一個消費高峰期,是各大景區的豐收期。第一季度還有不放假的元宵節、情人節、植樹節,也都是旅遊的熱門節點。

第二,全國範圍來看,一季度有不少旅遊熱點區域。北方如黑龍江、吉林、新疆、內蒙古的冰雪旅遊,南方如海南、廣東、福建、廣西的濱海旅遊。都是季節性、氣候性強的旅遊熱點。北方人“南下避寒”,南方人“北上賞雪”,越來越多成為消費者過春節、過冬天的選擇。但是在疫情下,祖國兩端的冰雪旅遊、濱海旅遊一下子“歸零”。而如果疫情延到三月底,整個南方最火熱的春季旅遊、踏青旅遊就錯過了,尤其是油菜花旅遊,佔了很多地方很多景區一年幾乎一半的份額,這個損失會更嚴重。

第一季度旅遊景區的遊客和收入佔比,將會比季度平均值25%要低一些,但也不會低太多,全國估計第一季度旅遊景區遊客佔全年比重20%左右。這個20%,是全國的平均水平,對局部地區,損失更嚴重。

比如,北方的冰雪旅遊,是季節性生意,是資源型開發,那些冰雕、雪雕需要大投入才能建設,而且每到冬天都要重新投入,花費大,時間短。

比如,春節旅遊的節日氛圍是營造出來,許多旅遊景區為了迎接春節,投資增設了花展、燈展、廟會、演藝等。這些投入,在這個春節也都不能產出了。

對全國旅遊景區而言,還有固定開銷,在不盈利下也成為較大的負擔。如,房租、水電氣等消耗,人員工資、社保、食宿等成本支出。受疫情影響,部分臨時就業人員遣散,對周邊就業人員影響較大。

疫情的警示,旅遊是和平紅利、穩定紅利,沒有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就沒有旅遊業。旅遊需要安全這個底線,沒有安全也沒有旅遊業。因此,整個行業共同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共同面對國家的危難險關,才有共同受益的旅遊發展紅利。當前每一個景區面臨的都是共性問題,面對的困難是集體的困難,這時候需要的是共同咬緊牙關,一起挺過艱難期。但是,疫情過後怎麼辦?是依然循老路前行,簡單地通過市場營銷、渠道重建恢復流量?還是精準把脈市場,進而重塑產品和服務,贏得未來市場?

這是一個大課題,誰先面對,先破題,誰就可能佔的先機。當前旅遊景區至少應關注幾點:

一方面,旅遊景區要在國家救市中充分用好扶持政策。國家和各地紛紛出臺了不少救市政策,但這些政策肯定沒有兜底的救助。如,中央部委的扶持政策,如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 2020 年第 8 號關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 2020 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由 5 年延長至 8 年。困難行業企業,包括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指旅行社及相關服務、遊覽景區管 理兩類)四大類。銀髮〔2020〕29 號《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提供差異化優惠的金融服務。各地出臺的扶持政策,可參考品橙旅遊《針對疫情,地方省市出臺旅遊企業扶持政策彙編》(1)(2)。

另一方面,旅遊景區的自救還是守望疫情過後市場的恢復和反彈。

疫情前後的遊客,其心理、需求、目的或許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疫情前後的旅遊市場,已經不是同一個市場。疫情前後的生意,已經不是一個算盤下的生意了。

第一,從旅遊距離看,疫情後的旅遊市場因是由近及遠的,有一個先近郊旅遊再遠程旅遊的恢復過程,有一個先人少地方再人多地方的適應過程。疫情過後,景區裡的短途遊客會居多,長途遊客會慢慢增加,有必要多思考近郊遊、重複遊、多次遊群體的招徠和服務工作。

第二,從遊客心態看,疫情對遊客的改變很顯然地體現在衛生上,遊客普遍會對衛生消毒、對環境安全、對野生動物更加關注、更加在意、更加敏感。旅遊景區應適應這個市場敏感性、遊客的這個心理期許,不僅要做好衛生和消毒工作,做好遊客的疏導和最大承載量的限制,增強遊客的信心,也要避免因衛生沒搞好、環境汙染、亂吃野味造成的輿情風暴。

第三,從旅遊目的地看,鄉村旅遊會更受青睞。偏僻的、人少的地方或許成為新的旅遊熱點。休閒度假或許成為更多遊客的選擇。如果疫情在三四月結束,之後的鄉村好風光、花開好氣候,會是旅遊強勁反彈期。(清風徐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