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不明白這3點,你談什麼愛人?



一場疫情,曝光了婚姻萬象,也考驗著千萬個人的婚姻。


有個女人說,等疫情結束,我就去離婚。


因為老公明明有兩隻口罩,卻不給我,還撒謊說沒,這樣的男人根本不值得託付。


還有個基層醫院的護士說,等疫情過後,我鐵了心要離婚。


他窮就算了,還拿著我的5000元給他前女友,這次疫情,我們醫院徵集自願去隔離病房的護士,他對我毫無關心,還無比嫌棄,怕我把病毒帶回家。


我恨,我知道這裡不屬於,家裡我已不願出一分錢,我爸媽退休了,有人幫我照顧孩子了。


還有男人說,在家待了十多天,也不覺得悶,每天變著花樣給他們娘仨做飯吃,老婆說,有愛的日子,胖了也開心。



為什麼有些夫妻能在疫情下彼此依靠共渡難關,而有的夫妻卻鬧得一地雞毛,甚至要分道揚鑣呢?


不幸的婚姻,是因為夫妻之間有一方或雙方不懂得什麼是愛。


不懂愛,才不會去愛;不會愛,情感婚姻就岌岌可危。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給愛的定義是: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在愛情裡要用心,更要用腦,才能保證你們的感情和諧長久。


如果你的婚姻出現問題,不如在家讀讀《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你會發現,不明白這3點,你根本不懂怎麼去愛。


《少有人走的路》:不明白這3點,你談什麼愛人?


01:消極依賴,對自己是限制,對他人是束縛


人人都有依賴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強大、更有力的人關心自己,照顧自己。


心理健康的人承認這種感覺的合理性,卻不會讓它控制自己的生活。


假如它牢牢控制了我們的言行,控制了我們一切感受和需要,那麼它就不再是單純的渴望了,而是變成了一種心理問題。


因過分依賴而引起的心理失調,心理學家稱之為“消極性人格失調”,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失調症狀。


過分依賴就是消極性依賴。


《少有人走的路》:不明白這3點,你談什麼愛人?


所謂消極性依賴,是指患者只在乎別人能為他們做什麼,卻從不考慮自己能為對方付出多少。


過度依賴的主要表現為:離開伴侶就會感覺無所適從


比如,戀愛中的女生,希望男生對自己寸步不離,只要男生離開一會兒,她就連環奪命caii,要不發信息窮追不捨。


男生如果沒及時接電話或回覆信息,女生就敏感多疑,患得患失,胡思亂想。


再比如,已婚女人,原本會開車,可是跟丈夫一起後,去哪兒都要丈夫開車,丈夫不在,她不知所措,寸步難行,因為她連車都不會開了。


一味依賴別人,是最糟糕的活法。


過度依賴他人,對自己是限制,你會恐懼失去;對他人是束縛,對方只想逃離。


宮崎駿說:"不要輕易去依賴一個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當分別來臨,你失去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你的精神支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學會獨立行走,它會讓你走得更坦然些。”


學會自尊自愛,培養某種愛好,讀書、寫作、跳舞、打球,是自我滋養的有效手段;學會自強自立,多學一樣生活技能,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少有人走的路》:不明白這3點,你談什麼愛人?

02:自我犧牲不是愛,它不過是滿足自己的願望


有一期《奇葩說》的辯題是:伴侶在大城市找到很好的工作,我要不要放下一切跟TA去?


《少有人走的路》:不明白這3點,你談什麼愛人?


這個“放下一切跟TA去”有兩種心態:一種是自我追夢,為了創造自我價值,就像詹青雲那樣的;還有一種是自我犧牲,為了成全你。


如果你是抱著“自我犧牲”的心態去,那說明你不是真正愛TA,你可能也不會收穫愛情。


網友斤欠和男友分手了,而導致她和男友分手的原因,就是“自我犧牲感”。


她在和男友的相處過程中,總覺得自己在犧牲,而這種犧牲感,讓男友覺得內疚,男友拒絕和她溝通,也漸漸失去了對她的喜歡。


《少有人走的路》裡,也說到一個牧師的故事。


他帶著全家人來心理諮詢師那諮詢,他的妻子患有慢性抑鬱症,兩個兒子大學輟學,整天無所事事。


牧師和家人住在郊區,儘管他非常討厭進城,一坐歌劇院裡就會打瞌睡,可是每個週末,他都要陪妻子進城區聽歌劇。


他的工作負擔沉重,然而只要回到家裡,他就會扮演一個“好丈夫”。


牧師不恰當的愛,曾接近受虐狂的地步。


受虐狂有一種錯誤觀念:他們一廂情願,把自我犧牲當成是真正的愛。


其實,他們的潛意識蘊藏著更多的恨,並渴望得到發洩和補償。


正如黃執中說的:自我犧牲感,是親密關係中最危險的事情。


《少有人走的路》:不明白這3點,你談什麼愛人?


因為自我犧牲的人,會覺得自己的動機是為他人著想,但他們真正目的卻是為了維護美好的自我形象。


同時,自我犧牲的人,還帶著一種隱性索取心理: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要領情,你要感激我哦。


一旦對方“不領情”,你就會心態失衡。


《經濟學原理》中,有一個現象叫“投資者心理”,意思是投資越多,越捨不得放棄,越是被套牢,這就叫沉沒成本。


付出越多,沉沒成本越高,會導致心態失衡,心態不平衡,導致一系列隱性索取行為。


對方得不到所需要的“付出”,你又在不斷索取,感情裡就開始了惡性循環。


因此,派克說:“

愛在某種意義上是自私的,最終追求的是自我完善。真愛的目的永遠是促進心智的成熟,出於其他目的的”愛“都不是真愛。“


你的付出甘之如飴,對方所得才會歸於歡喜。


《少有人走的路》:不明白這3點,你談什麼愛人?

03

:愛,不是感覺,而是付出行動


真正有愛的人,不可能單憑愛的感覺行事。


真正的愛來自雙方心靈的意願,而不是一時衝動。


愛能否持久,取決於三個方面:


1、在愛裡有沒有自律


比如,一個男人遇見一個心儀的女人,他很想去愛她,但這麼做就會毀掉自己的婚姻,危及他的家庭。


沒有自律的男人,可能就會一時衝動,鋌而走險,導致夫妻感情不睦,婚姻岌岌可危。


而自律的男人,就會懂得控制自己的慾望,掐滅自己的慾火,維護自己的婚姻。


《少有人走的路》:不明白這3點,你談什麼愛人?


2、會不會關注對方


著名心理學家羅洛梅說過:“如果用現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個人愛的意願,我們就會發現,愛的意願的本質,其實是一種關注。為了完成意願所需要的努力,就是對關注的努力,也就是努力去關注。我們要讓頭腦清醒,讓心智健全,這是體現關注的最基本要素。”


關注伴侶,包括髮自內心滿足對方的需要,用心傾聽伴侶的心聲。


為什麼有些家庭女人抱怨連連呢?


主要原因就是丈夫在她們有需要時,像個局外人,不管不顧,不去耐心傾聽妻子的心聲。


妻子對丈夫失望了,不是厭倦丈夫,就是想離開了。


《少有人走的路》:不明白這3點,你談什麼愛人?

3、會不會自省


真正有愛的人,絕不會輕易指責伴侶,或與伴侶發生衝突。


富有愛心的人,會勤於自省:


我看清問題的本質了嗎?


我的動機是為對方著想嗎?


我是否真正瞭解我的愛人?


我想給所愛的人提供指導,是否出於一己之私?

自我反省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誠實和謙虛的態度。


正如一位英國僧侶所說的:“誠實和謙虛,意味著有自知之明。善於自我反省的人,才會表現誠實和謙虛。”


這個疫情,希望你在家看看《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直面你婚姻中的問題,解決它,才能在感情裡不再痛苦,讓你的婚姻幸福和諧。


《少有人走的路》:不明白這3點,你談什麼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