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檔綜藝揭示娛樂圈的殘酷:沒有創新只能消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娛樂圈,是一個極為需要新意、創意和變化的地方。

新意,是新的想法;創意,是打破陳規;變化,是通過前兩者而實現的最終結果。

新意必須是可行的,創意是在新意的基礎上保持執行的合理性,這樣才能夠激發良性效應,帶來令人讚歎的變化。

這檔綜藝揭示娛樂圈的殘酷:沒有創新只能消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若是隻捧著一成不變的操作模式不懂變通,那麼早晚有一天會被新的娛樂時代淘汰,被厭倦老套的觀眾們淘汰,被其他的芸芸競爭者淘汰。

不知不覺間,《聲臨其境》這個節目已經走到了第三季,也必須面對求新求變的殘酷困境。

這檔綜藝揭示娛樂圈的殘酷:沒有創新只能消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一季的時候,大家被配音這種新奇的模式所吸引,之前都是看著演員們在臺上直接露臉表演,這次卻只能聽到聲音,故此增添了不少的神秘感。平時我們評價某某演員的演技時,總會提到“臺詞功底”這一項,那麼到底這些演員的基本功是否合格呢?也可以在這個節目裡找到自己的答案。

這檔綜藝揭示娛樂圈的殘酷:沒有創新只能消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而且,這些幕後配音的明星雖然在影視劇綜裡面都是大家熟悉的面孔,卻很少能夠在配音這個領域接觸到他們的名字,跨界的表演如果發揮出色更是讓許多人大呼驚訝,連連稱讚“想不到”。

除了跨界來配音的影視劇明星之外,《聲臨其境》第一季還有不少專業的配音演員也參與其中,例如著名的配音界大咖邊江。

這檔綜藝揭示娛樂圈的殘酷:沒有創新只能消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二季的時候,單純只是複製第一季的模式已經吃不消了。

一來是在第一季推出之後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同類型的競品,若是繼續以相似的方法推出第二季勢必會迎來滑鐵盧,因為觀眾的審美疲勞;二來是雖然每期請來的明星不同,但效果和震撼點卻是相似的,很難給觀眾們帶來更多的新鮮感。

於是第二季的《聲臨其境》在請明星來配音表演的同時,更注重了配音片段的選擇,怎樣能夠將明星和影視劇片段的匹配度達到最高,成為了節目組新的挑戰。第一層是要選擇與演員本人聲音相仿的片段,提高與原音的“相似度”;第二層則是要選擇與演員本人聲音迥然不同的片段,來增強配音中意想不到的“反差感”。

這檔綜藝揭示娛樂圈的殘酷:沒有創新只能消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與此同時,又在請嘉賓這個環節下了功夫。先是請來了老一輩的演員例如“鐵三角”來做聲音指導團,刷一波回憶殺。請他們來一方面是因為專業性,畢竟第一季時臺下坐著的都是年輕的演員們,談不上“指導”二字;另一方面是話裡話外可以活躍現場氣氛,由此便多出一種溝通的模式,能夠為現場增添趣味性。

這檔綜藝揭示娛樂圈的殘酷:沒有創新只能消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另外,節目又增強了配音明星的多樣性,並且聯動了“粉絲效應”,例如找來了我們熟悉的迪麗熱巴和李沁等當紅小花,每一期嘉賓儘量都是“實力+偶像”的組合,以此來擴大受眾面。同時還得兼具專業性,所以邊江和季冠霖這些配音領域裡名聲響噹噹的人物自然也不會缺席。

這檔綜藝揭示娛樂圈的殘酷:沒有創新只能消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等到《聲臨其境》到了第三季,這檔節目完全不是“吃老本”就能輕輕鬆鬆搞定了,反而更需要花費心思去“求變”,而且還要在固有的框架和規則下“求變”。

如果說第一季和第二季更像是一個配音的展示秀,那麼第三季顯然就更像一個為聲音而戰的戰場。過去曾經組合好的搭配現在產生了某些不確定性,每個人面對新搭檔的時候能夠擦出不同的火花,並且由簡單的“1+1=2”的物理結合轉化為“1+1>2”的化學效應,例如韓雪和張含韻配音的《後媽茶話會》至今都讓人印象深刻,在網絡上也颳起了一波模仿的潮流,帶火了節目的熱度。

畢竟之前都是異性合作搭檔比較多,而且臺詞裡英文的部分普遍偏少,比如配音外國片時直接選擇國語版來展示。真沒想到韓雪和張含韻在這樣高難度的片段下,她們兩人依舊能有如此出色的發揮,真是難得。

這檔綜藝揭示娛樂圈的殘酷:沒有創新只能消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聲臨其境》是眾多綜藝節目之中的一例,既揭示了娛樂圈需要“求變”的殘酷,畢竟沒有創意就會消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想要生存就毫無退路可言;同時它也成為了眾多綜藝節目裡想要繼續進步的代表,可以引導大家都能去做更加優質的內容,因為質量才是真正的王道。

這檔綜藝揭示娛樂圈的殘酷:沒有創新只能消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關於《聲臨其境》你有什麼印象深刻的片段?又對哪一位明星的表現記憶猶新?未來期待誰能來挑戰這個“臺詞功底”的考試呢?

歡迎評論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