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華晨宇缺愛20年,從來不孤獨

前幾天《歌手當打之年》開播,華晨宇一身藍色極簡工裝,沒有了呆萌眼鏡和耳環,獻唱《寒鴉少年》引爆全場。雙手緩緩在嘴巴上點來點去,時而閉上眼睛,時而望向遠方;時而搖頭,時而沉思;特殊的現場表演伴著歌聲,張揚著,奔騰著。最終成績第一名,話題也一度登上熱搜。


30歲華晨宇缺愛20年,從來不孤獨

寒鴉少年


30歲的華晨宇,笑容越來越燦爛,越從容。但是他的歌聲、歌詞、音樂旋律,還有所傳遞的情感、態度,透著孤獨。


妹妹問我:“華晨宇是有心理創傷嗎?他很孤獨嗎?”


1、 缺愛的童年

華晨宇老家是湖北十堰,他爸爸做銀礦生意,後來搬到武漢住。小時候的華晨宇會唱歌,活潑開朗,討人喜歡。4歲時,父母離婚了,就一直跟著爸爸生活,每半年才能和媽媽見上一次面。


他的父親很少笑,幾乎沒有表情,也很少和他交流,或者說是一個比較冷漠的人,可能是突然當父親了,不太會關心孩子,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吧。他爸爸因為生意經常出門,平時安排保姆照顧兒子,但是他卻把保姆趕走,說“不需要外人來照顧”。那個時候,小小的內心是渴望家人的,渴望愛的。


30歲華晨宇缺愛20年,從來不孤獨

繼母和妹妹


在他10歲那年老爸再婚,就多了一個新媽媽,1年後又多了個妹妹。慢慢地他發現爸爸變了,變得會笑,變得開朗了一些,變得會去逗妹妹開心。但是爸爸對他還是和以前一樣,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一次採訪中他爸爸說是為了鍛鍊兒子,讓他有獨立的性格,之後時間久了想去改變相處的方式,卻不知道如何做了。


華晨宇參演的微電影《卡西莫多的禮物》講述了他幼年的一段故事,是小華晨宇被別人打的場面,看著讓人心疼。很多小朋友欺負他,甚至說他是野孩子,因為那些小朋友沒有見過他的爸爸媽媽。


一個孩子的生活主要是家人和學校,沒有家人的愛,也得不到小朋友的友誼, 童年的華晨宇並不快樂。很小就顯露出自閉傾向,害怕見人,不敢去上學,性格怪癖。


30歲華晨宇缺愛20年,從來不孤獨

在一次訪談中表露心聲


他說自己是:小時候看到了一些,不該是我那個年齡所看到的。


缺愛的華晨宇在孤獨中成長,一個人默默地承受,童年的經歷影響著他未來的路。


2、真實的“火星弟弟”

高中時,同學們開玩笑,說他長得像一隻流浪狗,取外號叫“花花”。2013年,參加湖南衛視快樂男聲,憑藉原創的《無字歌》全票晉級長沙10強,也被粉絲親切稱為“火星弟弟”,花花火了。但是,他卻極力想要退賽,所有的人都勸他,都沒用還是堅持退賽;最後來總導演親自出馬,一直勸到第二天凌晨才勸住。


想退賽原因是——他無法調整自己和歌迷之間的關係。


太多人關注他,評論越來越多,花花很感激每個粉絲的關愛,內心深處就會特別強烈地想去回報歌迷,但是精力有限,他無法每個都回復,感到很無力,陷入深深的痛苦中。這些讓他覺得,還是不如回到以前無人知曉的狀態,回到自己的那個小小的世界,在自己的房間裡一個人,更舒服,更自由。這也是他成長中缺愛的一種表現,缺乏安全感,想要去逃避。


快男最後一期,他獲得冠軍,他爸爸表示很高興,為有這樣的兒子感到 。花花得到爸爸的認可,高興得哭了,他表示:“被爸爸認可比得了冠軍還要高興”。可見在心裡,是非常渴望父親的關愛。


30歲華晨宇缺愛20年,從來不孤獨

快樂男聲比賽時的畫面


2014年參加《花兒與少年》節目,大家都把他當弟弟看待,他卻管姐姐們叫“媽媽”,開玩笑說“大媽、二媽、小媽”;被問到想找一個什麼樣的女朋友的時候,他的回答是“像媽媽一樣的”。


還有《王牌對王牌》最後那期,讓形容一下每個人對王牌家族的感覺,他說是“像爸爸媽媽帶著一個傻兒子傻閨女”;而年齡差不多的關曉彤,感覺是“像哥哥姐姐帶著弟弟妹妹”。


這些都說明他內心很想得到爸爸媽媽的關心,成年的花花,天真可愛外表下,深埋著心靈創傷,看著讓人心疼。


我向妹妹講述了花花的故事,對她說:“以後有孩子了,一定多抽時間陪孩子玩,和孩子交流。缺少愛總是不太好的,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走向,不是每個人都會有花花這樣的命運。”


3、 音樂的天堂

幸運的是花花小時候就很喜歡音樂,家裡條件不錯,爸爸就讓他學了長笛,一直到11歲,長笛一直是他的最愛,音樂一直陪伴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開始懂事,對音樂也有了更多的想法,他想要學習鋼琴,和爸爸深入交談後,最終獲得支持。然後,火力全開,全心投入進去,但是並不順利,他多次陷入困境,彈不順暢,手勢不對,將自己一個人關在練琴房,常常努力到深夜。


功夫沒有白費,憑著執著和努力,花花很快達到了鋼琴十級;考上武漢音樂學院,接觸到更多的樂理知識,慢慢地對音樂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出道後,隨著閱歷的豐富,生活中的苦樂酸甜越來越多,他的音樂也跟著越發地多姿多彩。


30歲華晨宇缺愛20年,從來不孤獨

激情高歌


生活中他像個孩子一樣,愛吃愛玩,在臺下不唱歌的時候,總是樂呵呵傻笑,看著傻兮兮的,可是一到唱歌時卻變了樣,一首歌中駕馭多種演唱風格,直擊靈魂最深度。


唱《我》時的深情與拷問;唱《異類》時的不羈與自我;唱《我管你》時的自信與灑脫;唱《假行僧》時的痛苦、掙扎、黑暗、力量、探尋、堅定……


他把態度寫進歌中,把對愛的渴求揉入音符裡,用帶著哭腔的嗓音傳遞,用張揚、另類的舞臺表現力,配著強烈的肢體語言,用最後的吶喊將“孤獨”宣洩而出,扔到了九霄雲外。


聽完他的歌才明白:


孤獨是一種情緒,真正的孤獨是藏在心裡的,找不到出口。


“華晨宇從來不孤獨,因為他有音樂陪伴!”



小生謙銘清,文字愛好者,終生成長實踐者,思考有意義的人生,請關注


人間自有真情在,順手轉發也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