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 Atomic Habits》,堅持微小的改變,享受複利的魔力

2020的第八本書,我來介紹一下

《原子習慣Atomic Habbits》

《原子習慣 Atomic Habits》,堅持微小的改變,享受複利的魔力


作者James Clear,本身是個有著神奇故事的人。熱愛棒球的他,在高中一場意外中,被飛來的球棒爆頭改變了人生。經歷一段了黯淡無光的歲月後,他不但成功重回了球場,最終還成為全美大學的明星球員之一。

他說秘訣無它,就是藉由種種小習慣的積累,慢慢改變。而這就是一本教你如何利用系統性方法建立起好習慣、戒除壞習慣的書籍。


《原子習慣 Atomic Habits》,堅持微小的改變,享受複利的魔力

建立習慣的過程其實很簡單,只有四個步驟:提示、渴望、輕而易舉、獎賞

  • 讓提示顯而易見:

行為改變的過程始終始於覺察。我們可以利用情境或身邊環境的設定,去推動自己養成習慣。

比如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就可以設定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在每天睡前、或吃早餐的時候去執行。而擺放要看的書籍在隨手可得之處,也是用視覺去創造暗示的方法之一。

作者講到一個方法,叫做習慣堆疊。也就是把已形成的習慣,跟沒有的習慣做捆綁。

舉例來說:

每天起床後,要先喝一大杯溫水。

每天喝咖啡時,要背十個英文單字。

每次跑步後,做100俯臥撐。

簡單的堆疊,衍伸到後來,就可以變成一長串的觸發行為。也被實證為很有效的方法之一。


《原子習慣 Atomic Habits》,堅持微小的改變,享受複利的魔力


  • 讓習慣有吸引力

若想要增加某個行為的發生機率,就必須讓其有吸引力,這就要談到多巴胺了。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一般認為這跟我們內心的愉悅感有關。

極度容易養成習慣的行為,像是吸d、吃垃圾食物、打電玩、瀏覽社群媒體等等,都有高濃度的多巴胺。而習慣就是多巴胺驅動的回饋機制

有趣的是,大腦不只在體驗愉悅時材分泌多巴胺,預期前也會,甚至可能更多。仔細想想大多數時,“想要”是不是比”得到後“更為誘人?

這裡就帶出了第二個方法,叫做誘惑捆綁,把需要的習慣搭配上想要做的事。

比如有陣子我突然喜歡下自走棋(想要),我就在玩每一盤自走旗前,加上俯臥撐的挑戰(需要)。

而當我減肥期想喝可樂時,我就在跑步後(需要),給自己一杯冰可樂(想要)。

以這種方式搭配上之前所說的習慣堆疊,簡直無敵了。但千萬不能堆疊一些不好的習慣啊~


《原子習慣 Atomic Habits》,堅持微小的改變,享受複利的魔力


  • 讓習慣輕而易舉

精通習慣是從重複開始,而非完美

我們常常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很好,但這對習慣的養成反而是種阻礙。比如跑步,如果一開始想就從馬拉松跑起,肯定很難,且不容易堅持。

如果目標是一週三次,每次三公里,那就容易很多。甚至目標也可以僅是穿上跑鞋跟裝備去外面走十分鐘。

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先開始,先標準化,再慢慢改善。

  • 獎賞令人滿足

這點就平平無奇。我想每一個好習慣,都有其吸引人之處,而能不能得到立即的反饋,可能就要看自己怎麼去設計了。

那麼要如何戒掉壞習慣呢?就是把上面提到的都反轉為之。不要讓自己在充滿誘惑的環境中,不要考驗自己的自制力、讓壞習慣跟負面感受產生連結等等。


《原子習慣 Atomic Habits》,堅持微小的改變,享受複利的魔力


書中還有很多小方法,可供借鑑。而如作者所說,其實創造習慣就是一個建立身份認同的過程。


目標不是讀幾本書,而是變成讀書的人。

目標不是減肥,而是成為一個健康的人。


如果你能抱持這樣的想法,那麼你的每一步,就自然把你引導向更好的方向去。當然,我們也要時時反省自己的習慣,保持自我覺察的過程,不要一直困在同一個框架之中。


造就不凡的,往往是日常的積累,

而不是千載難逢的選擇。


《原子習慣 Atomic Habits》,堅持微小的改變,享受複利的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