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帕米尔.........


静静的帕米尔.........

凡是看过《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神奇的帕米尔高原和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雪峰以及美丽善良的姑娘古兰旦姆赞叹不已,记忆深刻。但最令人震撼和难忘的是那冻僵在冰山哨所岗位上的解放军战士阿米尔。他们是守卫祖国边疆的忠诚卫士,就像高飞在巍峨的慕士塔格雪峰顶的雄鹰...

帕米尔高原(古称不周山)位于北纬36度至40度、东经71度至76度之间,南北长约300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它东跨萨勒阔勒岭,西临喷赤河,南及兴都库什山,北抵阿赖岭,外形略呈桃形,处于亚洲中部,是我国新疆西端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控克什米尔的聚合地带。“帕米尔”一词,原系古波斯语,意思是“山峰之下”。“帕米尔”又称“帕米勒尼耶”,按波斯语意,“帕米”为“平屋顶”,“勒尼耶”为“世界”之意,连起来“帕米勒尼耶”即为“世界屋顶”,是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等交汇而成的大山结,为中国习称葱岭(旧说以山崖葱翠而得名)的一部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经此通往波斯(今伊朗)等地....

静静的帕米尔.........

《山海经》记载:“南望昆仑,其光熊熊;两望大泽,后稷所潜。”我国史学家们据此认为:周人始于新疆最西南隅,周人始祖后稷及其侄子叔均,曾耕作于帕米尔。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姬姓周人因气候的变化而东迁,进入中原,后来建立了周王朝。留守在帕米尔的被称为羌人,后来也经过了频繁的西迁、东迁:如今在羌人故地再也找不到羌人的身影了,除了大部分东迁的, 留下的都融入其他部落中,难觅线索与踪迹....

人们愿意相信,汉室公主远嫁波斯时,路阻葱岭,被太阳钟情,生下盘陀的第一代国王,即塔吉克人。 “塔吉克人是“汉日天种”的说法源远流长。但是近来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的塔吉克人,是清朝中期和晚期从阿富汗迁来的。神秘莫测的民族变迁史,更让人产生一种雪岭冰峰难掩的沧桑感.

静静的帕米尔.........

叩开历史门扉,与帕米尔有关的历史人物——周人、羌人唐朝的玄奘、大将军高仙芝、意大利的马可· 波罗、瑞典的斯文·定和英国的斯坦因,已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中,许多的历史只剩下意义漫漶的面孔。

上初中时我凭直觉给帕米尔定义原始而古朴、冷硬而光洁、简单而内蕴丰富。当我驱车深入的时候,所见所闻更加肯定了我的想象、山是帕米尔的骨骼,层峦叠嶂,连绵逶迤,或远古,通九天,云笼雾罩,沟壑纵横,山势或坍塌或危耸,或陡峭粗犷,或恢宏豪放。山脊弯曲跌宥的曲线在青苍的天穹下悬垂着,一切显得辽远空阔。这些成千上万的被造物主放逐的马,漫长神秘地沿岁月展开了它的奔腾,仰天而不啸,在沉默的奔驰中张扬它的烈性。山色彩斑斓:白茫茫的雪山、褚红色的红土…,黑黝黝的黑石山,灰蒙蒙的沙岩…,纵横交错,绵延千里。云杉、落叶松碧玉般嵌在皑皑雪峰之已不少山不染青绿,褚褐色的山体裸露皱痕,残如瘦骨。不知经过了怎样的起承转合,使得帕米尔横空出世,傲然屹立;不知经过怎样的惊心动魄的大裂变、大升沉、大动荡和大建构,才有如此伟岸磅礴的气势。

静静的帕米尔.........

水是帕米尔的血液。传说中湖是古时的“帕夏”国王之意,据考证为穆天子姬满撒向崇山峻岭的美酒变成的。湖面光滑而精致,流云在水波上押韵,岚雾漂渺如诗,水甘洌清纯,啜之如香醪浸梦。卡伦布勒湖,岚影泛光,清澈碧绿,幽深莫测,岸边水草丰美,佳禽相嬉。与之相距不过十多千米的喀拉库里湖,处女般羞涩地偎在慕士塔格峰胸前。天晴时则湖水洁如皎镜,阴时水色青黑,日出日落则浮光潋滟,或湛蓝,或桔红,变幻莫测。岸汕沙渚,芳草凄凄,蜂影草色,马嘶羊咩,宛然若画。在这儿,可远瞩公格尔峰壮影,高瞻公格尔九别峰雄姿。这些湖与雪峰自是长满周穆天子的浪迹游踪和生于斯长于斯的牧民们的与亲情爱情有关的传说。然而所有的传说与故事都只是一种铺垫,都只是帕米尔的雄浑的交响乐章中的小小音符。河注脚了帕米尔的活力与郁勃之气。横贯高原的叶尔羌河,波涛滚滚,浪击云天,奔涌着,流泻着,澄澈地穿行在幽深岁月中。高原妩媚起来,草滩怀春。濯洗过穆天子的马蹄印、慰藉着汗血马的咴咴嘶鸣、滋润过北山坡夜莺的歌唱的河水,沿我荒凉的额流淌,让我在穿越重重关山、在联想起潘未的“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的诗句的同时,心中激荡起一种历史的遥远感和生命的悲壮感。

静静的帕米尔.........

雪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是帕米尔顽强的抒情方式。它释放着超越生与死的力量。雪光是我的灵魂发出惊呼的重要因素。初秋的一天,我们出发,朝向意为“雪谷”的红其拉甫山口。到达中巴界碑的时候,阳光正灿烂。没有云的地方,天蓝得让人想飞升。可是雪在阳光下飘落,一落到路面就化了一股潮热的气流向上蒸腾着,空气稀薄,人昏昏沉沉的,便有了3月天里的慵惘。可是雪光闪烁。在这海拔5300米的地方,眼前几无遮拦,一派河山在望: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我被攫取,被震慑。饱览雪光山色的同时,我意识到:人对自然的占有感和被自然包围的孤独感同样深刻。雪静静地飘落,雪衣冰被天衣无缝地演绎着抽象的哲理。冰雪覆盖下的高原深处在喧响,在膨胀,一如我体内喧啸奔涌的一切,此刻的我一边随雪飘落,一边倾听。我知道我必须经过特殊的等待在特殊的时空中才能领受它的全部内涵,它无悟而丰厚的一切,它所包容与涵盖的伟大而渺小的一切。高原的雪把历史和现实生命中的一切,都置于创造与毁灭中往返,它颠覆与重翅人类的生活。而此刻,它只是静静地飘落。

静静的帕米尔.........

草场不是一望无际的那种,而是星星点点地缀在高原上的。有草地的地方就有人家。集居的地方有不少砖房,也有土屋,散居的地方则以毡房为主。拎着奶桶的女人款款地走向她的家。不远处的草坡上,一群牛或一群羊带着令人羡慕的闭看云峰、细听流泉的散淡,或噬草,或嬉戏,或交颈接背、摩肩擦踵,有个男孩歌声嘹亮,轻轻挥动的羊鞭,带着颤音与腥臊味的牛哞羊咩,背后直插云霄的雪山,构成了一种美学。塔合曼草原上,草绿得正好,湿漉漉的,如浅笑。花儿姹紫嫣红,随风摇曳。白的野芍药,黄的蒲公英,青的马莲花,红的青兰草,紫的库鲁木提……白色是颜色中的颜色,纯粹而丰盈;青色细微而深刻,红色热烈而饱满;紫色是奇怪的密不可宣的一种触目,紫的神秘而又达到透明的程度,粉色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我的呼吸被这些花朵夺去。有个塔吉克青年打马经过。整个草原让人痴迷得近乎中毒。自然之笔,随类赋形,倚空设色,再加上烟影浸红柳,露痕耀草尖,整个草原就勾魂夺魄了。

静静的帕米尔.........

县城的名字叫塔什库尔千,维吾尔语“石头城堡”之意。原名蒲犁县,又名盘陀。城不大,却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东北角藏青色的高岗上,巍峨着方圆几千米的石头城,拙朴,庄严,乱石累累,古貌峥嵘。经过时光的处理,原先粗放的线条和饱满的色彩,已改变了本来面日,像一件百孔千疮的战袍,老城门、角楼、碟孔、女墙隐约可辨。一座坍圯的城池,充满宿命色彩地伫立在文明世界的尽头。残垣断壁像是在对身边崛起的现代城市、纤秀的阿拉尔草滩及周围的苍莽群山诉说沧桑。阿拉尔草滩上,牛羊群群如繁慰点点。欢声笑语里传达出一种温馨的气息。一种很民族、很朴素的东西被时代单列出来,铺陈在帕米尔,其内在的东西便排山倒海起来。

高原使一切达到极限。一些古拙、原始的东西在时间里氤氲着,为随风而来的现代生活的气息做最后的润色——这就是帕米尔。一直认为这会是人类理性的断裂边界,看到了它,才知道它有史学的面貌,也有哲学的面貌,更有人性的演绎。它悲壮地描述着历史,在一串串阴郁的光阴中行进。你已有的对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认知和常识在一点点动摇。历史不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时间线索,也不仅仅是权力出没的空间,它还闪耀着—个民族风格化了的辉光。

因为简单,因为一目了然,它可能是被穿凿附和的最少的地方之一。这山野的禀性是无法移植的。它的涛性,它的音乐性、舞蹈性、绘画性是土生土长的,这使它同时是诗歌和其他艺术作品的元素,它同时带着燃烧和毁灭的力量,它是原始、古拙,是隐忍也是抗争,是高亢也是冷硬,是热烈执着也是挫败破碎,是生动绚丽也是单调枯燥,是大美也是死亡,是哲学的也是诗意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它使我的母语悖乱而有序,它使生与死、瞬间被永恒等彼此矛盾的概念相沟通。它在否定、压制与幽闭,让人窒息、收缩,让人丧失自由,但又最大限度地给你自由。

这就是审视与被审视的时刻,我的灵魂发出惊呼的重要因素、那时我正站在雪光中,雪正擦着心际飘落。“我被我的影子拎着,像一把黑盆里的提琴。我惟一想说的,在无法触及的地方闪烁……”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句,也随着雪花轻轻飘落....

静静的帕米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