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情人節沒有鮮花

今年情人節沒有鮮花

疫情之下,今年的情人節顯得格外冷清。

面對“今年情人節怎麼過”的問題,可能大多數人的回答是,“能怎麼過呢?”相比包裝精緻的一捧玫瑰,也許送口罩會更應景一些。

美團外賣大數據顯示,今年情人節的線上零售訂單中,鮮花和巧克力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更實用的物品,包括口罩、護目鏡、消毒棉片、蔬菜水果等。

歷年來在情人節賣得最好的鮮花,今年的需求急劇萎縮。

今年情人節沒有鮮花

鮮花行業屬於非常典型的節日型行業,利潤較低,節日是生產企業、花店和電商平臺每年利潤的重大來源,而情人節又是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

“在市場關閉、物流和快遞受影響的情況下,整個行業從生產的源頭到銷售的終端,基本上都是停滯的狀態。”鮮花電商平臺花巴士總經理李珊珊告訴連線Insight。

鮮花電商平臺情人節的當日達服務受到影響,線下門店被迫關停;個體花店也面臨“無貨可賣”或是“貨送不出去”的窘境;生產企業的損失更是肉眼可見,大批的鮮花爛在了棚裡,只能被倒掉。

情人節的“泡湯”,影響了很多企業一年的收入,也造成了鉅額的損失,這不再是一場關於效率和增長的戰役,而是一場不可避免的災難。

面對這種情況,鮮花產業鏈上下的企業如何自救?

被放棄的情人節

早在1月底,鮮花電商平臺花巴士已經組織全公司在線辦公,所有部門都非常忙碌。

在此之前,還在假期時,李珊珊參加了內部舉行的針對疫情的管理層會議,花巴士各部門快速響應,針對疫情做了詳細分析和預案。她提到,在這場會議上,花巴士的精力並沒有放在情人節上,甚至連相關的討論也並不多。

“2月份是整個花卉行業全年最旺的時候,基本上佔據全年銷售額的1/4,所以對於很多企業而言,等於1/4的銷量直接就沒有了。”李珊珊提到。

而在2月份,最能帶動銷量的就是情人節。

李珊珊觀察到,往年情人節,都會炒爆幾款花材。今年情人節,平臺上商家和店主的營銷推廣活動很少,相比去年冷清很多。對商家而言,能保住現有的貨品不受損,能順利把貨品運到消費者或是客戶手中,“就已經很厲害了”。

鮮花電商平臺花點時間武昌店店長九月提到,目前日常門店的利潤和營業額相對平穩,利潤也比較低,“節日是花店每年利潤的重大來源,而情人節又是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

但疫情當前,九月的門店不得不放棄情人節,為了配合地區防疫工作,她所在區域的門店已經選擇了暫停營業。據她介紹,其它地區營業的花店也不多,今年情人節即使開店營業,拿貨也比較困難。

今年情人節沒有鮮花

花點時間線下門店,圖源騰訊《一線》

同屬鮮花電商的FLOWERPLUS花加,也在3天前發佈了公告,於2020年1月21日起,暫時關閉了武漢倉,暫停配送湖北地區的鮮花、綠植等產品,全國除湖北地區外其他省市的恢復收花時間,也做了延期調整。

連線Insight注意到,還有一些鮮花電商平臺沒有放棄情人節,據花點時間發佈的消息,其情人節活動正常進行,但只有情人節玫瑰產品可以當日收花,情人節桃花產品下單後將於2月19日起才能陸續發貨,玫瑰包年套餐首期收花日為2月29日。

同時,當日達可配送區域有限,花點時間也在提示中提到,“因特殊時期全國物流正恢復中,不確定性較大,鮮花可能延遲或早到。”

銷售端的情況反饋到生產端,情況則變得更不樂觀。

盆栽銷售平臺綠工場公司的銷售經理郭宗貴,常年和農戶、基地等接觸,據他介紹,做鮮花的農戶一般是以量取勝,基地規模較大,但品種不會特別多。可分成種植玫瑰、康乃馨等各類,針對的節日也不一樣,前者是情人節的常用花材,後者則主要用於母親節、三八節等節日。

他提到,“因為很多農戶主要是做玫瑰花的,等於說一年裡面百分之五六十的產量都壓在了這個時候,收入佔比也壓在了這裡,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賣出去,損失就會較大。”

艱難處境

市場的萎縮是諸多原因導致的,每個環節的問題串聯在一起,最終讓所有企業不堪重負、信心銳減。

最開始,一場來自供應鏈源頭的危機,給鮮花行業潑了一盆冷水。

1月26日,包括雲南昆明在內的全國多地花卉市場陸續宣佈臨時閉市,包括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KIFA)與斗南花卉電子交易中心(DFETC),兩者為亞洲最大花卉市場,鮮花交易量佔全國70%。

雖然2月10日兩家鮮花拍賣交易市場恢復拍賣,但由於疫情影響,每天對進入拍賣大廳交易人員控制在150人以內。現場成交狀況不佳,大多人還處於觀望狀態。

今年情人節沒有鮮花

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圖源經濟日報

郭宗貴提到,在市場關閉的情況下,生產基地的貨出不去,壓貨數量很大。很多基地只能將玫瑰剪了扔掉,出現了大量倒貨的情況。

疫情下的封鎖,讓供應鏈源頭出現嚴重問題,很多地區的鮮花供應商只能被迫停業營業。

另一層問題是,在部分市場還在營業、訂單還存在的情況下,物流也是一道很難度過的難關。

花巴士主要做B2B業務,連接產地、批發地和用戶,在疫情期間,幫助客戶調配貨物、傳導行業資訊等。往年情人節,一天最少會有30趟貨車在運輸,但由於市場的關閉和交通的管制,今年花巴士的全部運輸車輛只能停止工作。

目前,很多普速列車處於停運階段,加大了鮮花運輸的難度。中鐵快運昆明分公司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情人節鮮花運輸需求較去年大幅下降,運輸總重量僅佔去年的13%左右。

在送到消費者的快遞物流上,自2月10日起,申通快遞、韻達速遞、中通快遞、百世快遞宣佈,全網全面恢復運營。但由於受各地疫情管控影響,均將優先集中資源保障醫療防疫物資寄遞,部分快件時效可能會受到影響。

鮮花是注重時效性的商品, 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鮮花由於快遞的時效不保,報損率也會變高。

今年情人節沒有鮮花

通過鐵路運輸的鮮花,圖源雲南信息港

種種困難反映到實體店時,店主們面臨的窘境就變成了:拿不到貨,無貨可賣;有貨時,負責打包發貨的倉庫無法開門;貨運到店裡了,還會有快遞無法運送的問題。

李珊珊提到,鮮花行業裡花卉的主要走向還是走到了花店,實體店的消費者佔比較大。

但在疫情期間,大多數消費者處於在家隔離的狀態,很多人並沒有過情人節的心情。即使很多電商平臺推出了無接觸送貨,部分消費者還是會認為存在感染風險。種種原因,讓情人節的消費慾望也減小了。

鮮花電商平臺也不能倖免於難。九月提到,她所在的花點時間門店,在去年情人節客單價均價在300元左右,成交量幾百單,“疫情爆出前,我們預估今年情人節訂單量是去年的1.5到2倍。”

期待值較高的情況下,平臺也會在備貨上加碼。一位在花點時間負責鮮花采購的業務人員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一般情況下,針對節日都是提前3個月備貨。2020年的情人節備貨相比去年有增加,但是疫情來的太突然,今年情人節期間訂單減少了不少。

賣不出去的鮮花,最終會隨著疫情的延續慢慢增多。這都是平臺需要承擔的貨損。

在空白期,平臺也需要承擔門店成本。一位行業人士告訴連線Insight,20到30平方的花店,根據不同城市的不同選址,單個店租成本從幾千到一萬以上不等。除此之外,還有人力成本。

今年情人節沒有鮮花

花加線下門店,圖源獵雲網

2019年,鮮花電商平臺過得並不好,在2019年,僅Flowerplus花加成功完成了金額為3500萬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而花點時間的上一次融資要追溯到2017年7月。

花點時間創始人朱月怡曾提到,“如果拆分來看,一束花25塊錢,一束花大概包括10枝花,平均一枝花2塊錢,所以花點時間做的是非常薄利的產品。”同時,隨著平臺之間競爭的加劇,價格戰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利潤薄、價格戰,導致了盈利的艱難,這一切都影響了2019年各家鮮花電商的發展。

2020年這場疫情的持續,情人節這一重要節日受到影響,讓鮮花電商的冬日更加寒冷。

如何自救?

每一次危機,都在考驗著企業的應對能力。在缺乏信心的大背景下,部分平臺、花店和供應商也沒有放棄希望,試圖在危機中找到機會。

據連線Insight瞭解,花點時間、FLOWERPLUS花加、roseonly等鮮花電商平臺受疫情影響,當日達服務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但接連幾天進行了情人節活動的預熱宣傳,推出了相應的產品套餐。

花點時間打出了“不見面也要送花”的口號,除了推廣當日達產品,也順勢宣傳訂閱鮮花產品。因為訂閱鮮花的首期收花日延後到了2020年2月22日或24日,還會跟隨疫情發展調整時間,平臺也通過這種預售方式獲得了訂單和銷售額。

個體花店也在通過預售方式挽回損失,一家名為太陽星晨花藝的花店推出“等疫情之後每天擁有鮮花”的活動,299元送一個月花,每週送1束,一共送4束。推廣中還提到,如果現在下訂單,疫情過後可以享受5公里內免費配送。

“還有改變產品的花店,將鮮花產品換成永生花,還有用水果拼盤等方式替代鮮花的。”李珊珊提到。

今年情人節沒有鮮花

永生花產品

個別花店甚至因為競爭的減少,在逆勢中做到了比往日還高的銷量。

李珊珊提到,一個名叫森潤鮮花的鮮花批發商,在花巴士上最近幾天的日交易額能夠達到3到4萬。相比平時增加了兩倍以上。

森潤鮮花做了兩件事,一是在昆明花卉市場關閉的情況下,調用到國外進口花的資源來進貨,二是實體店關門的情況下,通過線上平臺接單,兩夫妻做了平時八個人的工作。

“鮮花行業是比較傳統的,買賣之間通過平臺去下單,這個習慣需要一段市場教育的時間,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一下縮短了教育,而平臺對買賣家的好處也充分彰顯。”李珊珊提到。

今年情人節沒有鮮花

森潤鮮花老闆的朋友圈截圖

花巴士也在試圖化“危”為“機”。

花巴士將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對未來的準備上。1月底,花巴士的所有開發人員回到崗位,開始完善整個交易平臺系統;同時,也在著重準備內容素材庫,為商家提供內容素材幫他們推廣;利用這段供應商和商家都比較清閒的時間,進行提升銷量等方向的培訓。

趁此機會,花巴士也在給商家和供應商做深度的溝通和服務。一方面,將花卉市場、道路等各方面的信息整理好同步給平臺上的商家,讓他們隨時瞭解疫情情況。一方面,幫助供應商進行貨源預定,幫助商家找到貨源。

隨著疫情的發展,花巴士針對疫情帶來的在物流人流上的長期影響進行籌劃,為商家提供對應的線上工具和內容服務。比如在線直播的功能,幫助生產基地或是批發商在線直播給全國的客戶,進行預售。

“可能我們還要更加保守地去估計整個形勢。”李珊珊認為,原本我們可能覺得3月份情況就會好轉,但保守一點的話,可能完全恢復要到6月份。

疫情給鮮花行業帶來了最為殘酷的生存危機,情人節也許只是一個開始而已。而對於原本就盈利困難的鮮花電商平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自救行動已經開始,最終誰將成為倖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