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重要的商品

小學課本里常講"我們國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佔有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這句話確實很好的總結了我們國家的資源狀況,尤其是大宗商品資源,比如石油、鐵、銅,煤炭是為數不多的儲量比較豐富的品種之一。這些大宗商品,是很多產業鏈的最上游原材料,從價格角度看,它們的價格波動影響著最終工業品的消費者價格,關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國家整體經濟狀況的發展。石油的重要性就不用說了,中東為什麼是一個火藥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家裡有石油,其實各個國家都是為了過日子,沒人會很較真的在乎你是信耶穌,還是覺得穆罕默德是上帝,充其量當做一個口實,真正在乎的就是你家床鋪地下壓著的"金幣"。

鐵礦石供應世界格局

我們自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進展迅速,其中工業化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鋼鐵產量,這一點很好理解,工業化就是讓農民進城,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就意味著基礎設施建設,就意味著需要大量的鋼鐵。在這個過程中疊加國際局勢"西行東漸",世界經濟建設的中心逐步從歐美轉向蘇聯、日本,到今天的東北亞,尤其是中國。伴隨著中國的崛起,鋼鐵行業蓬勃發展,而鐵礦石是鋼鐵業最主要的原材料,中國也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和消費國。

鐵礦石這個東西只有一個用途,就是鍊鋼,別的沒啥卵用。以目前的鋼鐵生產水平來看,一噸生鐵需要消耗1.6噸鐵礦石,鐵礦石在生鐵成本權重中佔比大概在一半左右。

一個很重要的商品

鐵礦石全球大概一共1700億噸,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350億噸)、巴西(290億噸)、俄羅斯(250億噸)、中國(230億噸),除此之外,在印度、俄羅斯、烏克蘭、美國、非洲等也比較豐富。從數量上看,中國佔比並不少,但是這個一個小東西,區別還是很大的,不亞於人與人之間的區別,有的人能編程,有的人就幹不了。鐵礦石也一樣,有的能鍊鋼,有的就煉不了,或者成本很大,不划算。所以從純度看,鐵元素最豐富的的國家就是澳大利亞、巴西和俄羅斯。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並且已經處於發達國家行列,已經過了經濟迅速發展階段,國內不需要那麼多鐵礦石,多數都用來出口;南美洲的巴西國內工業能力很弱,挖個礦可以,真要搞工業發展,沒有那麼基礎,鐵礦石也主要用來出口;俄羅斯的鐵礦石主要是用於國內自己的鍊鋼企業,自產自銷了。

鐵礦這個東西集中度很高,世界各個國家的鐵礦山都被一些企業壟斷。澳大利亞兩大礦商——必拓、必和必拓(看看這名字,一個媽生的),這兩大礦商壟斷澳大利亞總量的80%;巴西主要是淡水河谷,差不多也佔了全巴西的80%,所以基本上鐵礦石的供應就這三哥們兒,在鐵礦石供應價格方面有很大的話語權,後來又殺出一個程咬金"FMG",發展成世界第四大礦商,所以供應層面的格局基本就形成了。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自己家裡沒有,只能從別人家裡買,其實也沒幾家,不是澳大利亞就是巴西。攤開世界地圖看一看,考慮到運輸距離問題,澳大利亞就成了首選,事實上也是,澳大利亞是中國鐵礦石最主要的進口國(佔比50%左右)。

這種互相牽制的供需關係就註定了鐵礦石的不會很穩定,生產鐵礦石的想漲價,消費鐵礦石的想降價,之間的矛盾可想而知。再加上國內鋼鐵行業國企和民企之間本身就因為資源不均衡存在自身矛盾,鋼鐵協會努力了很多年想把大家攏一塊跟供應商一塊談,但是每次都搞不成功。

當然了努力是多方面的,這事到底不是拔河比賽,朝著一個方向使勁就行。多家國企巨頭也想過參股甚至控股上游的礦山,但是因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令西方企業心裡一陣冷汗,所以這事也一直沒有成功,到現在為止,也沒有掌控世界鐵礦石價格的話語權。


價格機制

在整個鐵礦石貿易中主要存在兩個定價體系:"長協體系"和"現貨體系"。"長協體系"顧名思義就是長期協定體系,曾經是世界最重要的鐵礦石定價體系,其核心就供需雙方通過長期合同鎖定供應數量,期限一般為5-10年,但是其價格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有一個小幅浮動機制。但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發展中國家鋼鐵產業迅猛發展及中國的工業化不斷髮展,全球供需格局發生劇烈變化,礦石產量的增長無法滿足鋼鐵產能的迅速擴張,原材料短缺,現貨價遠遠高於長協價,長協制度逐步解體,由年度談判,轉為季度談判,最終演變成現在的現貨體系,一把一結。

鐵礦石作為僅次於石油的世界第二大宗商品品種,價格機制轉為現貨體系後,價格波動劇烈,因為其不僅僅作為商品體現商品屬性,並且伴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創新,鐵礦石具有了很強的金融屬性。所以鐵礦石不僅受供需關係、產業調整等一般市場因素影響,還受到貨幣、貿易、融資等金融因素的影響。就中國而言,導致其價格變動的因素是多樣性的,而且是交錯的。

首先是供需,供需是判斷其長期價格走勢的唯一因素,一方面是主礦產產區的開採情況,一方面是主要港口、主要鋼鐵企業的庫存量,但是供需無法解釋短期內價格的波動;其次是國際海運費的價格變化,海運費在整個鐵礦石貿易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中國購買鐵礦石費用中大概四分之一視為運費買單,足以見運費在鐵礦石價格佔比中的重要性;第三就是天氣因素,太平洋和印度洋作為鐵礦石貿易主航道,颶風氣候會嚴重影響航運情況,另外惡略天氣也會影響礦山開採情況,甚至造成長時間停工,產生供應不足;金融層面的美元指數、匯率和國內的金融政策也會對鐵礦石價格產生短期波動。

雖然影響鐵礦石價格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經濟學經典理論開篇第一章就講清楚了這個問題"供需關係決定價格",供需是造成鐵礦石價格大幅波動的唯一因素。

一個很重要的商品

2013年中國證監會批准大商所推出鐵礦石期貨,鐵礦石期貨的推出實現了期貨市場鋼鐵產業鏈的基本佈局。自此以後,大商所期貨品種不斷與國際接軌,允許國際資本進入國內鐵礦石期貨市場,其價格與國際主要交易所價格開始高度關聯。

其實推出鐵礦石期貨主要是為貿易商和鋼鐵企業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和實現價格發現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兼具投資功能。近年來因為期貨的保證金交易、高槓杆模式受到資本市場追捧,造富神話不斷。

鐵礦石期貨就是中國資本市場不斷創新的縮影,股市、期貨、期權,這兩年各種金融衍生品不斷推出,暴富和爆倉的機會同步關聯。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